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国内要闻 > 时事

广州流浪汉滞站回家难 救助站呼吁搭建救助平台

2011年12月11日04:26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作者:周祚
吕哲明在整理自己的床铺。 记者乔军伟 摄
吕哲明在整理自己的床铺。 记者乔军伟 摄


  救助站呼吁搭建全社会参与救助网络平台

  救助站

  滞留问题调查

  本报讯 (记者周祚)昨天广州最低温度降至4摄氏度,广州市区救助站的工作人员抱着棉衣、棉被和开水泡面,晚上给流浪者送去“温暖”。天冷了,到救助站里避寒的流浪者也多了,以往只有四五十人前来求助过夜,昨晚有七十多名流浪汉走进了救助站的大门。本报连续数日报道的流浪汉吕哲明早早地就穿上了棉衣,吃着工作人员给他泡的面,等待日本亲人消息的他,4年来第一次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吕哲明是不幸的,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他在广州受到民政救助部门的帮助,免于风餐露宿。

  在追踪吕哲明事件的同时,有一组数字令记者震惊了,每年广州市救助收容的各地在广州流浪的精神病患者就达900多人,不仅如此,记者昨天在广州市救助站市区分站获悉,目前仍有近900名各类流浪精神病患者长期滞留在广州。

  现状 广州床位不足

  据记者了解,广州市救助部门分为市区分站和萝岗站,市区分站主要承担着救助成年流浪人员和精神患者的责任,而萝岗站则主要承担着救助流浪未成年人的责任。而在市区分站,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现在广州市就有900多名精神病患者的流浪人员无法找到其“家乡”而只能长期滞留在广州,“300多名放在我们民政局精神病院里救治,因为床位不足,我们还将300多人通过购买服务,委托梅州收治。”每年广州市花在市区分站的救助经费就需要800多万元。

  “我们目前的救助成本太大了”,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像吕哲明这样的主动找到救助站要求救助的,现在已经不是救助站救助人群中的常客了,他们日常的工作其实是救助大量的精神病患型的流浪人员。

  “每天有近80名流浪的精神病患者接受我们的救助。”有关负责人说。

  流浪救助的成本为什么会增加?这是由救助站的工作方式决定的,救助流浪人员目前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等人找上门来需要帮助,二是主动出击“扫街”,三是接收市民举报再过去救助。其中,“第二种是主要采取的方法,但是现在的救助方式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我们希望能形成社会共同救助的机制,而不是我们救助部门一家干这个活的局面。”

  广州市救助站市区分站的负责人表示,如果能搭建一个全社会参与的救助网络平台,如有发现流浪人员,所辖的社区先给予救助收留,再通知救助站前来接收,这样的目标性就更强了。

  流浪汉类型在变化

  1 年轻的少了 滞站的多了

  长年跟踪广州市救助情况的记者调查发现,通过救助站近年来的情况统计显示,救助对象正在发生变化:日常的救助量减少了,但是救助的困难户增多了。根据近几年的信息汇总,发现流浪救助的人群有了明显的改变。首先是年轻的流浪者减少了,尤其是未成年人大幅降低。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新的救助条列出台后,关于未成年人的流浪,有了明确的规定,只要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市民就可以向公安机关和民政部门举报。“这样一来,那些拐卖孩子乞讨、卖花等的行为已经明显减少了。市民只要留意,就会发现市区内现在基本上都没有出现未成年人流浪乞讨的现象了。”

  以往前来救助的都经常会有一些投亲访友不着,流落街头,或者前来广州找工作找不到,没钱了只能来求助几天的情况。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滞站的人群。

  记者在市区救助站就发现了几位长期滞站的妙龄女孩,她们中时间最长的哑妹已经在站里呆了二年,她是个哑巴,刚满20岁,但是由于是个文盲,她说不出也写不出自己家庭信息。工作人员根本无法从她口中了解到半点有价值的东西,不能送她回家,而又不能把这个年轻的女孩子赶出救助站。“像哑妹一样的女孩子还有好多个,有的是智障,有的是精神有问题,我们也很头痛,也不能赶她们出门,如果沦落街头,遇上坏人,真是不敢想象。”照顾她们的一位女工作人员说。

  2 “跑站骗站”少了 精神病多了

  流浪人员出来流浪的原因也发生变化,有人形容是:“跑站、骗站的少了,丢爹弃子的多了。”为什么这样说呢?长期从事救助工作的一位人士给记者解释,根据民政部和有关法规的规定,全国的救助系统在有人上门求助时,都会给予免费的吃住,一般是两三次,每次不超过10天。最后还会送他一张火车票或送他回家。这是全国的通行做法。于是以往有的人为了省下旅途费用,就以求助为名,到各地“免费走了一圈”,吃住都在救助站里解决。这就是所谓的骗站、跑站。前年,全国救助系统联网后,这种现象已经基本见不到了。

  但是,现在出现了更让挠头的现象:那就是更加困难的救助对象增多了。比如上述的精神病流浪者,这些人如果是轻度的精神病患者,还可以根据他的描述和相关信息,协助他返乡。而对于大量的重度精神病患者,他们的意识都不正常,只能长期接受救助滞留在广州。

  3 迷失者少了 “丢爹弃子”的多了

  更为耸人听闻的是,近几年,有一种新的情况,那就是各种患上绝症和重症的病患者受到他们的家人遗弃留在广州,这是最让人心酸和无奈的现象。“每年都有几十例这样的个案。有些人被抛弃后,倒卧在街头,或者医治了一半,被遗弃在医院,现在在某医院还有二名患者就是被家人丢弃在广州的老人家。”

  “这种丢爹弃子的行为在道德上是应该被社会所谴责的。”救助站的负责人说,“这不仅是人性伦理的问题,我们也很同情这些人,这些基本上都是外地农村的人,因为重症,家里实在负担不起了,想着大城市的人也许不会见死不救,还不如带到广州医院,他们就把亲人往广州的医院门口或里面一丢。”

  “也许将来随着我国保障政策和农村新农合等的完善,这种情况会减少,但是现在却是一大社会管理难题。”

  每年救助站的工作人员都会目睹这种因贫而要抛弃亲人的惨剧。“许多被抛弃的人都伤心欲绝,产生了绝望心理。”出于人道主义,广州对于这些患者都给予无私的爱心救助。政府有关救助规定,像这种情况,医院必须给予先收治,费用由医院和政府各出50%。

  但是由于这些人患的都是绝症或重症病,对于自负盈亏的医院来说,负担也非常大。“以前我们是规定了几家定点医院来收治,后来就规定所有的120医院都参与进来,但是许多医院都叫苦不迭。”

  除此之外,对于救助人员中出现急性疾病的,广州救助部门都按照规定,给予其免费治疗。保证其基本康复或病情好转,再转回其原籍救助部门继续救治。

  像吕哲明这样找到家的人是幸运的。像哑妹这样无法回家的人的出路何在?有关人士表示,我国在这方面的政策法规还是滞后于救助事业的发展,也给广州市的财政带来了巨大的负担,“她们总不能在救助站里呆一辈子吧!”
(责任编辑:车洁芳)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