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王志乐:入世十年外资并购内情

2011年12月13日09:49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作者:张海林 刘阳

  “跨国公司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因素。”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张海林、特约撰稿刘阳 | 北京报道

  近日,进入中国市场30年的百事可乐,将在内地的24家装瓶厂打包委以康师傅,达能酸奶在上海的工厂则停产进行业务调整,雀巢被传有意关闭国内冰淇淋制造厂。

  中国正处于入世十周年的节点上,食品巨头在华谋求转型的现象,使各方对外资在中国市场的状况更加关注。十年间,作为外资进入中国极为重要的一种形式,外资并购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又面临怎样的问题?对此,本刊专访了商务部研究院跨国公司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乐。

  5年前,王志乐曾公开说,“现在没有一个行业真正被外资企业垄断,中国处于一个半世纪以来经济安全度最高的时期。”这一判断一度使一些担心外资并购影响中国经济安全的人士愕然。

  “现在再看这个结论,我还是自豪的。虽然当时有很多压力。”王志乐说,入世十年的磨合使中国不断在实践中修正外资进入中国的政策,越来越依照WTO规则行事,“跨国公司是我们经济发展中的积极性因素。”

  入世之后外资并购历程

  《瞭望东方周刊》:入世之前,外资进入中国有怎样的过程?

  王志乐:外资进入中国主要分为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979年至1991年,这个阶段中国刚刚改革开放,法律制度、投资环境都不太完善,虽然我们出台了《外资企业法》、《合资企业法》和《合作企业法》,但外商对中国还不了解,担心很多。这时进入中国内地的资本并不多,平均每年20亿~30亿美元,并且以香港资本为多,跨国公司很少。

  1992年是一个标志点,邓小平南方谈话强调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大的国际背景是苏联解体后,全球市场兴起。之后,跨国公司大规模进入中国,主要是制造业领域。这时的并购和独资都不多,最多的是合资。当年外资进入中国达到一个高峰,有四五百亿美元之多,这样的势头一直持续到2001年入世之前。这十年有很大的发展,主要以制造业为主,服务业当时只有试点,没有真正地开放,比如零售业的家乐福和沃尔玛当时就是试点,而金融、保险业等都不多。

  《瞭望东方周刊》:入世之后有了怎样的转变?

  王志乐:入世又带来外资进入中国的一个新高峰,现在差不多每年1000亿美元,结构上也变了,服务业越来越多。从引进方式上来说,从前是合资企业多,现在是独资企业多起来。另外就是开始了并购。

  并购和它相对的是新建投资,用一块地建一个厂房、引进一套设备,对企业来讲这种方式耗时较长。因此,并购就成了企业扩展可以考虑的方式。

  也就是说,入世带来外资进入方式的两个改变:即以合资为主变成以独资为主;除了新建外,并购也成为一种方式,入股是一种中间形式,某种意义上也是收购的一种。

  《瞭望东方周刊》:入世十年,外资并购的状况怎样?

  王志乐:外资并购的规模还不大,去年中国全年吸收外资约1050亿美元,其中并购方式的外商投资占比为3%。同年,全球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12万亿美元,其中超过70%是以并购方式实现投资。

  《瞭望东方周刊》:规模不大的原因是什么?

  王志乐:主要是中国国内长时间对于外资并购不太积极。比如,媒体前几年的质疑报道较多,例如可能影响国家安全等。这样的认识出发点是好的,同时也有不太了解实际情况的一面。

  企业的发展不光是有机成长,也会有并购成长。前者是自身的扩大,新建厂房,增加生产;后者则是通过并购一下子增加一大块。在国际上这是企业发展一个通行的规律,欧美很多企业是通过这样的方式做强做大的。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徐秀菊)
  • 分享到: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