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财政赤字已达空前规模,在发达国家、经合组织中名列前茅,已负债累累,这种情况下还有哪里是来钱的道?所以不仅自民党批它“你这是空头支票没有财政的支持”,头脑冷静的选民也持怀疑态度。从经济来看,民主党百分之百兑现选举承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详细]
杨伯江,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日本所所长。
日本媒体喜欢把鸠山由纪夫比喻成日本的奥巴马,相同之处在于选民对于现状的极端不满造就了民主党大胜,造就了新首相,这一点与布什执政后期人们实在忍耐不下去而选择了黑人领袖奥巴马一样,是对现状不满导致了新人的产生,新政权的诞生。… 详细>>
理论上讲似乎败了就树倒猢孙散,而现实可能是相反的,恰恰因为民主党胜了而且是大胜,自民党分裂的可能性反而变小了。如果民主党小胜,那么它需要从自民党里面拉议员,“招降纳叛”使自己凑足2/3或者过半数的票数。而现在民主党没有这种需求。…详细>>
外交政策不会有本质性的区别,但有第二层次、非核心层次的调整。首先民主党与自民党的政治属性是一样的,包括它的支持层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叠的。第二,从现实政治的角度来说,民主党当权以后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压力非常大,另外它的“执政试用期”非常短。…详细>>
我们知道日本的财政赤字已经达到空前的规模,在发达国家当中、在经合组织(OECD)当中名列前茅,已经负债累累了,这种情况下还有哪里是来钱的道?从经济来看,民主党百分之百兑现选举承诺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刚才谈到的政治改革问题、摆脱官僚政治的问题,同样也很难做到。…详细>>
| ||||||
|
| ||||||
|
|
||||||
左小蕾:我觉得是一个好事。说明没有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 CPI是什么意思?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老百姓认为这些价格的上上下下在某种幅度里头对它没有感觉没有影响,说明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对通货膨胀、价格水平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不是说价格指数一涨好像大家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不是这样子的。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考虑?考虑的是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通货膨胀的时候,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现在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是很关心的,大家不是关心下跌,下跌的时候对老百姓没影响也没有关系,有影响是支出下降的问题,对老百姓来说不是什么负面的东西。 其实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将来会不会通货膨胀,或者说现在是不是有很大的通货膨胀,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7.37万亿的新增贷款、28.5%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所以大家有些担心,那这么大的货币供应量会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个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个人的看法,现在肯定还不是处在通货膨胀很恶化的环境中间,因为CPI、PPI这些指数还是负的,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道理在里面。通货膨胀真正发生的时候是在经济偏热的时候,不是在这种经济下滑的时候,虽然近期的经济有一些增长的恢复,但是还并没有稳定。CPI、PPI都还是负数的时候,这个时候肯定不适合去谈通胀,所以大家对于通胀这个概念应该只是认识到它跟货币发行有关系,但并不是货币发行马上就会通胀,这个中间要经过两到四年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政策变量真正要引起通货膨胀或者是会产生通胀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通过投资需求产生的货币需求,通过消费需求转生的货币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没有产生或者这个需求产生也不是在一个很快速的循环的过程中间,没有那种乘数效应,这个通胀是不会产生的。我说的是从需求的角度怎么来认识通胀产生的机理。说白话一点,不是货币供应来产生通货膨胀,而是货币需求产生通货膨胀。而我们现在看见的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是货币供应,不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一定要让经济恢复激活经济以后,有了一个比较循环的经济链,货币需求产生一些乘数效应。这是从需求的角度,所以我认为不应该过度担心通货膨胀,那从供给的角度从成本的角度大家现在都非常担心价格很高,这样又会带来生产资料价格PPI上升,那么这样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也会拉动通胀。但是你要注意一个问题,这是它的机理,但是机理的条件我们现在也不存在。我们现在资产价格很高,在我们这个很严重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不是很容易来拉动资产价格的上升。你比方说钢铁价格上升一点,马上就会释放更多的产能,价格就会下来。某种原因又把这个价格推上去,但是马上又会释放产能,价格会降下来。钢铁是产能过剩比较明显的行业,最近价格上上下下很大,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从成本的角度来关心通胀这个问题,同样的道理也是要在真正的产能过剩经过调整经济恢复增长的时候,我们才会非常担心通货膨胀从成本的角度去拉动通胀,这是两方面供给和需求。现在从国内的环境来说没有到偏热的地步,我们的经济还在恢复过程当中,稳定的过程当中,所以我觉得大家至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用担心目前的通胀环境。 当然还有一个要值得注意的就是中国现在对外依存度很高,跟外面联系得非常密切,所以这种通胀的输入性影响也是应该值得注意的。国际上大宗产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升可能引起的全世界通胀水平的上升,因为我们对它的原材料依赖很多,可能某种意义上产品一定程度受输入性影响,现在也是在国际大环境中间我们看见全球的经济都没有完全走出危机,但是石油价格一些大宗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这也是会不会带来通胀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不管怎么说,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我们说将来可能发生通胀,因为现在有很多货币发行,那是将来,将来在什么时候?在经济确实是走出危机有了一定的稳定增长,那么出现了一些可能属于偏热的情况,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更多关注通货膨胀是不是热化带来的影响。目前情况下,一定不应该成为政策关注的一个主体。 另外,大家都在说下半年CPI会变成正的,确实是翘尾影响以后就会成正,会恢复一个正的趋向。但是恢复正的趋向也不意味着我们概念中的那种恶性通胀,刚才说了一个经济体是有一定的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在某一个范围里面整个经济体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运行,所以不同的经济体有不同的经济实力,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承受能力比发达国家高,因为总量不太一样,所以从数字上来说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所承受的数字上的水平应该更高一些。中国政府是把我们可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定在4%,我个人认为可能到6%都没有关系,就是说一般的老百姓能够承受得起,他的生活水平不会有大幅下降。这个东西如果还有一些低收入群体那就是政府应该去关注的问题了,政府应该去补贴,一般都是采取这种公共政策的方式。大家不要把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变成只要是正的,只要是往上涨就不是好的,就是通货膨胀。有些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恶化的概念,不是那个意思,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承受的。假如出现比较高的通胀水平,政府的责任是,首先在通胀之前应该收缩货币,另外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这是政策应该关注的东西。 左小蕾:我觉得是一个好事。说明没有对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影响, CPI是什么意思?价格水平,价格水平的变化会影响老百姓的生活水平,老百姓认为这些价格的上上下下在某种幅度里头对它没有感觉没有影响,说明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对通货膨胀、价格水平是有一定的承受能力的,不是说价格指数一涨好像大家就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不是这样子的。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考虑?考虑的是如果价格水平上升,通货膨胀的时候,对老百姓有什么影响,现在大家对于这个问题是很关心的,大家不是关心下跌,下跌的时候对老百姓没影响也没有关系,有影响是支出下降的问题,对老百姓来说不是什么负面的东西。 其实现在人们关心的是将来会不会通货膨胀,或者说现在是不是有很大的通货膨胀,因为宽松的货币政策,7.37万亿的新增贷款、28.5%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所以大家有些担心,那这么大的货币供应量会不会带来通货膨胀?这个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但是我个人的看法,现在肯定还不是处在通货膨胀很恶化的环境中间,因为CPI、PPI这些指数还是负的,而且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经济学道理在里面。通货膨胀真正发生的时候是在经济偏热的时候,不是在这种经济下滑的时候,虽然近期的经济有一些增长的恢复,但是还并没有稳定。CPI、PPI都还是负数的时候,这个时候肯定不适合去谈通胀,所以大家对于通胀这个概念应该只是认识到它跟货币发行有关系,但并不是货币发行马上就会通胀,这个中间要经过两到四年的时间,为什么会这样呢?政策变量真正要引起通货膨胀或者是会产生通胀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是通过投资需求产生的货币需求,通过消费需求转生的货币需求。如果这些需求没有产生或者这个需求产生也不是在一个很快速的循环的过程中间,没有那种乘数效应,这个通胀是不会产生的。我说的是从需求的角度怎么来认识通胀产生的机理。说白话一点,不是货币供应来产生通货膨胀,而是货币需求产生通货膨胀。而我们现在看见的一个很宽松的环境是货币供应,不是货币需求,货币需求一定要让经济恢复激活经济以后,有了一个比较循环的经济链,货币需求产生一些乘数效应。这是从需求的角度,所以我认为不应该过度担心通货膨胀,那从供给的角度从成本的角度大家现在都非常担心价格很高,这样又会带来生产资料价格PPI上升,那么这样会带来成本的上升,也会拉动通胀。但是你要注意一个问题,这是它的机理,但是机理的条件我们现在也不存在。我们现在资产价格很高,在我们这个很严重的产能过剩的情况下不是很容易来拉动资产价格的上升。你比方说钢铁价格上升一点,马上就会释放更多的产能,价格就会下来。某种原因又把这个价格推上去,但是马上又会释放产能,价格会降下来。钢铁是产能过剩比较明显的行业,最近价格上上下下很大,跟这个有很大的关系。所以从成本的角度来关心通胀这个问题,同样的道理也是要在真正的产能过剩经过调整经济恢复增长的时候,我们才会非常担心通货膨胀从成本的角度去拉动通胀,这是两方面供给和需求。现在从国内的环境来说没有到偏热的地步,我们的经济还在恢复过程当中,稳定的过程当中,所以我觉得大家至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不用担心目前的通胀环境。 当然还有一个要值得注意的就是中国现在对外依存度很高,跟外面联系得非常密切,所以这种通胀的输入性影响也是应该值得注意的。国际上大宗产品特别是石油价格的上升可能引起的全世界通胀水平的上升,因为我们对它的原材料依赖很多,可能某种意义上产品一定程度受输入性影响,现在也是在国际大环境中间我们看见全球的经济都没有完全走出危机,但是石油价格一些大宗产品价格已经开始上涨,这也是会不会带来通胀的不确定因素。但是不管怎么说,在目前这个情况下我们说将来可能发生通胀,因为现在有很多货币发行,那是将来,将来在什么时候?在经济确实是走出危机有了一定的稳定增长,那么出现了一些可能属于偏热的情况,这个时候我觉得我们更应该更多关注通货膨胀是不是热化带来的影响。目前情况下,一定不应该成为政策关注的一个主体。 另外,大家都在说下半年CPI会变成正的,确实是翘尾影响以后就会成正,会恢复一个正的趋向。但是恢复正的趋向也不意味着我们概念中的那种恶性通胀,刚才说了一个经济体是有一定的通货膨胀承受能力的。也就是说价格水平在某一个范围里面整个经济体不会影响正常的生活水平和经济的运行,所以不同的经济体有不同的经济实力,有不同的承受能力。发展中国家一般来说承受能力比发达国家高,因为总量不太一样,所以从数字上来说通货膨胀的承受能力所承受的数字上的水平应该更高一些。中国政府是把我们可承受的通货膨胀水平定在4%,我个人认为可能到6%都没有关系,就是说一般的老百姓能够承受得起,他的生活水平不会有大幅下降。这个东西如果还有一些低收入群体那就是政府应该去关注的问题了,政府应该去补贴,一般都是采取这种公共政策的方式。大家不要把对通货膨胀的理解变成只要是正的,只要是往上涨就不是好的,就是通货膨胀。有些人认为通货膨胀是一个恶化的概念,不是那个意思,一定范围内是可以承受的。假如出现比较高的通胀水平,政府的责任是,首先在通胀之前应该收缩货币,另外对低收入群体进行补贴,这是政策应该关注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