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设立“学士后”“硕士后”解就业难题  
   据统计,2009年将有610万应届高校毕业生需安排就业,加上历年没有就业的人员,超过700万毕业生需要解决就业。 “博士后是到了企业接着搞科研,硕士生、本科生也可以套用这种模式提高自身素质、缓解就业压力。”北京市政协委员孙狄提交了方案,为毕业生和企业解决难题 …[详细]
               查看全部留言
 
设“学士后”解就业难题?
“学士后”本质上是“零薪就业”
不过只能延缓大学生就业
  学生专业水平的标准早已非常成熟,而“学士后”之类,着眼点显然不是专业水平——一般大学生毕业后要提高专业水平,完全可以考硕、考博,何需“学士后”、“硕士后”…[详细]
 
对学生很不公平
  700万的就业压力,按这个建议方案就能减轻吗?头两年不交养老和失业保险,只有生活费。本科是4年,这等于大学上了6年,换了个所谓的“学士后”,还不如考研换个硕士呢…[详细]
  虽然建议规定见习期间允许毕业生轮换企业,但没有固定工作,不签订劳动合同,毕业生终将还是一个没有归宿的“漂泊者”,继续深造和事业发展都笼罩上一层阴影,对其心理影响并不比失业好多少…[详细]
毕业生终将还是一个没有归宿的“漂泊者”
 
毕业生权利保障缺失
  到企业见习,劳动保障这一块缺了腿,毕业生与家长如何能安心?而且实际操作中,毕业生的权利没有劳动合同予以保障,又如何受法律庇护?…[详细]
  企业接收见习生由市场机制变成了义务机制,看似暂时缓解了就业压力,却违背了市场与效率的原则,让企业无所适从,影响企业用人…[详细]
面对就业难,没人想再去实习两年来延缓就业
“学士后”之说是隔靴搔痒
  “长痛不如短痛”,与其苦熬两年遭受毕业生见习阶段的 “凌迟”,不如不做“学士后”、“硕士后”,拼命“找饭碗”或逼着自主创业“造饭碗”来得痛快…[详细]
 
与其设“硕士后”不如多摆几个猪肉摊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昔日诸多家长及莘莘学子的心愿,如今只是一个飘渺的梦。洗马桶、修脚、搓背、保姆,如今也成了大学生找工作竞争的目标…[详细]
·出发点本是好意
  孙狄委员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作为一名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所提出的建议,应该是有的放矢,而不是隔靴搔痒。两年之后又该咋办?总不能像网友戏谑的那样,再去读什么勇士、壮士、圣斗士吧?
 
  面对就业难的问题,没人会想着再去实习两年来延缓就业。这种提法除了能秀一把,实在没有任何意义。如果真想为毕业生的就业出点力,不妨去农贸市场等处看看说不定这些地方还真能找到一些解决办法…[详细]
不仅无助于缓解就业压力,反倒可能让就业压力更加大
  试想,如果企业能在两年内白用那么多“学士后”,还会正式招收员工吗?他们至少会想方设法少招员工,多用“学士后”,并以此来减轻成本,而就眼下看,“学士后”们实在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据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2009年将有超过700万毕业生高校毕业生需解决就业…[详细]
学士后硕士后莫变成廉价劳动力
 
毕业不找工作,专职准备考研
  前不久,赵宏伟与几个一同奋战的“学士后”粗略算了算,发现每人一年的考研成本至少一万多元,几个大男子汉一下子陷入了沉默,“要是再考不上,真对不起父母这些血汗钱。”…[详细]
  “精力和‘经’力都不充沛,还面临着父母家人的期望和心理压力,有时候,我们都觉得被压得透不过气来。”深深体会了“学士后”艰辛的赵宏伟说,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学士后一族”…[详细]
名是虚的,就业才是实的
·“拖”字战术要不得
 
名是虚的,就业才是实的
  就业难,现在是个社会性问题,除了经济危机的原因,盲目扩招,教学内容与社会脱节才是更深层次的问题。多干些解决就业的实事,不要动不动就在学生身上下功夫…
以保护大学生权益为基本前提
探索就业新机制,必须以保护大学生权益为基本前提
  只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出来,强大起来,才会产生更多岗位,而那种对学生就业玩“拖”字战术的想法,是万万要不得的。离开了以保护大学生权益的基本前提,新的机制将无法推进…[详细]
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
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以期产生更多就业岗位
  让更多企业走出困境,以期产生更多就业岗位;同时改变过去简单加工的出口产业导向,让企业产生更多技术人才、研究人才的需求;还应放开金融、电力等垄断性行业的服务性岗位,以扩大大学生就业途径…[详细]
 

 
改民族促经济是乱折腾 人人都爱大熊猫 重庆高校有必要去四川化吗? 活人别被“尿”憋死 别把百姓当成“人肉验钞机”

查看留言

用户:

匿名: 隐藏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