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中国三分之一开发商只倒土地从不盖房。这让我回想起上世纪90年代海南房地产泡沫鼎盛时期的情景。那是中国炒地皮最为疯狂的时期。而当下开发商炒地投机行为的盛行已表明楼市的泡沫化已非常严重。因此,当下有关政策制定者,决不能无视这一危险信号。
国企争“地王”:做大产业还是吹大泡沫
国企“强悍”入市成抬高地价“黑马”
业内流传国家4万亿投资计划中,有2万亿经过国企下属的房地产公司流入了土地市场。一些国企拿地不计成本,今年拍出的新‘地王’可能会导致未来5~8年内房价成本居高不下,而民营企业经过2007年的房地产市场泡沫后拿地已变得更加理智。
国企“地王”如何成为“金主”
房地产业与金融行业的高度紧密性毋庸置疑,在每一波的地产走势之中,银行信贷都是直接影响波势的重要驱动原因。而对于国企而言,银贷、拨付、股市融资等一系列的便利,又使得其往往能占据资金制高地位。
隐藏在房市背后的土地市场“生态链”
开发商倒爷反证土地利益链之害
在所谓商品房销售的“刚性需求论”之外,又多了一层来自开发商对土地资源争夺的“刚性需求”,而某些地方政府持地而沽的投机心理也水涨船高,从而形成一条永无止境的土地利益链。
囤地之下中国楼市的可能走向
地荒假象背后警惕房地产市场的极度泡沫化
在此,有两个问题值得大家注意:一是,在新增土地囤量远远超过市场销售量的时候,他们看重的并不是房地产开发的本身,更不是开发商能力的强弱,而是资本市场泡沫下虚幻的巨大诱惑;二是这场圈地套钱做法最后酿成的恶果,只能是虚幻资本部分和囤地总量无节制地庞大,房屋的市场供应却越来越萎缩,直接会导致房价坚挺的人为垄断局面。
当房地产泡沫集聚到一定程度,房价一路飙升必然刺激开发商大规模拿地建房,泡沫就开始从商品房蔓延到土 地。直到有一天大家发现炒地比盖房赚钱更快、更多,于是,炒地的开发商越来越多,建房的开发商越来越少。最终大家就只炒地不建房,那么,房地产泡沫也就达到了极致…[详细]
上市房企通过大量不惜血本的圈地运动,为的是在资本市场上画出后市利好的“大饼”,然后再利用这张“大饼”,在股市高点出货的同时,继续向股民IPO增发新股敛取巨额资本,然后,再用在资本市 场圈来的钱,继续大肆购地,反反复复乐此不疲,这已经是昭然若揭的常规把戏了…[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