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课教师曾经在国家困难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功不可没。如今,在社会转型阵痛期间,对代课教师实行“一刀切”。教育改革没错,可以按标准招人,但不顾历史原因一刀处理不可为,让他们离开讲台,要给他们一个交代,一个经济上的交代,一个身份上的交代…[新闻回顾]
缺少教师年代被拉去教学
代课老师是怎样产生的?
大约10年前,教育部门以“提高基础教育的师资质量”名义在全国一刀切不允许再出现民办教师。但事实上不少偏远贫困农村地区招不到公办老师或公办老师不愿去,只能继续由临时教师执教,但他们的身份代号被改为“代课教师”。
代课教师是指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没有任何“名分”,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代课教师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据报道,西部地区代课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20%。教育部宣布,在短时间内,将清退目前仍然存在的44.8万中小学代课教师。[详细]
他们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其中,就包括数十万所谓“代课教师”。没有他们,许多最基层的学校根本就不可能维持。我不想说,代课教师是中国教育的脊梁。我想说,他们是中国教育的脚板。没有这些穿着草鞋、长满老茧的脚板,中国教育早趴下了。[详细]
工资少得可怜 公立教师不来
代课教师长期存在本身就表明了一定的合理性,比如在西部某地,如果所有教师都吃财政饭,将占去财政收入的80%以上,成为当地财政无法承受之负。考虑到一个在编教师的待遇可以养七八个代课教师,代课教师也就成为了一种现实的选择。应该看到,代课教师一般分布在高寒地区、山区和贫困地区,是正式教师不愿去的地方,代课教师离去后的衔接将因此更为困难。[详细]
教育水平低下,教学质量不高,代课教师又成了替罪羊
十几年教书工作换来一纸感谢
尽管无法为艰苦贫困农村学校安排足够的公办教师而不得不招用代课教师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尽管代课老师都是学校聘用的而且很多还在继续上课,但在教育行政部门看来,代课教师是给他们抹黑的人,是给中国教育丢脸的人(暴露了中国贫困地区教育因投入不足而严重落后的局面),因此是类似非法行医人员的非法行为人。[详细]
田士明说,十多年里,每次开会,校长都会有意无意地挤对这些老师,称呼上也发生了变化。最早,田士明还被称为教师,后来成了民办教师,而到了1996年之后,他们又开始被称为代课教师、临时代课教师。田士明觉得,这种称呼的变化,带来的是这批教师转正希望上的渺茫。[详细]
她知道,按照国家的规定,临时代课教师是要被清退的,如果认同这一称呼,民办教师的身份和法律规定的补偿,他们就更不可能找回来了。杜玉珍拿出一份证书。她说,教了十多年书,学校里任何评奖都与他们无关,现在被清退了,终于拿到了一本红皮证书。证书上面写着“感谢您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和贡献”。[详细]
教育改革没错,但不顾历史原因一刀处理不可为
增加教育投入、扩编,也应让代课老师享受到
让他们离开讲台,必须给他们一个交代,一个经济上的交代,一个身份上的交代。尤其不能接受的是,在农村教师待遇偏低没人愿意去从教的状况下,有些地方有意大量雇用代课教师,只给他们三分之一甚至更少的工资;甚至有的地方打着规范教师编制的幌子,将几百名裁剪下来的行政人员转为教师。
有关部门必须加大教育投入,特别是对一些贫困地区,要加大投入倾斜力度,让这些地区有能力根据需要扩大农村教师编制,尽可能实现公办教育由公职教师任教,让义务教育全面回归“义务”。[详细]
按照相关政策,清退代课教师的过程中,“对于学历合格、素质较高、取得教师资格的代课人员,可以根据需要,参加当地统一组织的新聘教师公开招聘。”“参加公开招聘教师考试,同等条件下优先聘用。”[详细]
不少代课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也有较高的教学水平,缺少的只是执教的资质,地方不妨加强培训工作,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推行农村教师聘任制,以保证教育质量,让代课教师执教“合法化”。这对于在代课教师退出的过程中维持教学稳定尤为重要。[详细]
对于经过培训,水平仍严重不能胜任的代课老师可以辞退,但国家必须予以适当的经济补偿,并提供再就业培训指导。其中有一点必须注意,对那些年满10年以上的代课老师,因为教学经验丰富,即使考试过不了关,也不能清退,要加强培训或者教育系统内转岗,年龄大的可以提前退休,要按时发放退休金。[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