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近日以来,一则关于淋雨会致癌的消息在网络上疯狂传播,并引发了部分民众的恐慌。包括前段时间流传的用磁铁预报地震的方法,还有房地产崩盘时间表,2012末日传言,种种预言背后,反应了人们对现在社会上一些问题的焦虑和不满。[网上疯传冰岛火山灰形成酸雨致癌]

土科学、预言层出不穷
恐惧、焦虑、担心
过去流行“童谣” 现在流行“土科学”
社会舆论发泄的主要孔道
土科学以及预言流行代表了社会上对一些问题的焦虑
说明大家对地震预报,环境污染,房价等问题的不满以及焦虑
土科学非科学、谣传非预言但却是警示
预测并不科学,但被许多人所相信
 
土科学、预言层出不穷

土科学、预言层出不穷

恐惧、焦虑、担心

   “从今天到28号,请大家不要淋到雨。750年一次的酸雨,被淋到后患皮肤癌的几率很高。因为欧洲的一个火山的大爆发,向高空喷发了大量硫化物,在大气层700-10000米的高空形成了浓厚的火山灰层,强酸性。”就这样一则消息,却引发了多位网友的讨论,并在网络通讯工具上疯狂传播,网民对这样一条不知真假的消息表现的相当谨慎,表示将尽量避免淋雨。[详细]

★房地产崩盘时间表

  一份“房地产崩盘时间表”在网上流传。回顾日本1985-1991年房地产市场走势,发现与中国2005-2008年房地产市场走势颇为相似,预言中国房地产会在明年崩盘。[详细]

★《2012》后遗症

  一些人在观影之后仍然难以逃脱巨大的海啸、坠机沉船、人群蚂蚁般奔跑坠落这些镜头。恐惧、焦虑、担心的情绪之外,还有消极厌世、及时享乐的心理。[详细]

★磁铁预测地震

  也许“磁铁预测地震”的发明者出发点是好的,但科学的规律,只能是她本来的样子,那么,磁铁悬针法靠谱吗?答案是完全靠不住。[详细]

 
过去流行“童谣” 现在流行“土科学”

过去流行“童谣” 现在流行“土科学”

社会舆论发泄的主要孔道

   百姓都希望早脱苦海,这个“早脱苦海”的信息是人们所等待的,它足人们或是盼望或是恐惧的心理,或符合人们多多少少已意识到的预感。于是,谣言就诞生了。

过去“童谣”是社会舆论发泄的主要孔道

  过去很多政治上的变化都是从谣言、童谣开始的。如同秦汉时期一样,三国时代的某些社会集团和某些社会势力对某个社会人物或某项政策措施不满,而他们的意见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反映,总有一些以童谣或谣言的面目出现的倾向性很强的社会舆论。

现在流行看似有理、有没有道理还难说的土科学

  多听上去都很科学,但其实都不科学的事情,人们为什么相信呢?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人们最需要一个权威的解释和知识的普及,告诉自己该如何去做,而这些,本应是科学家做的事情,没有做到,民众只好自己去想方法。

 
土科学以及各种预言流行代表了社会上对一些问题的焦虑

土科学以及各种预言流行代表了社会上对一些问题的焦虑

说明大家对地震预报,环境污染,房价等问题的不满情绪以及焦虑

   从汶川地震到西南干旱,从2003年非典到2008年的南方冰雪,在骤变发生后,我们忽然发现,我们的灾害抗力竟然是如此的脆弱,在大自然发脾气和大变故猝然发生后,我们总被打得措手不及甚至落花流水。这让许多人感到心里没底,甚至缺乏安全感和稳定感。而各种土科学和预言正是用来消除这种失落感和恐惧感的发泄渠道。

对房地产崩盘期待,表达出人们对高房价不满

  房地产崩盘时间表的出现可谓是恰如其分的。一是这个时间表迎合了公众对房地产市场的焦虑心理;二是现行的房价已经让相当一部分人群意识到,房子还是个奢侈品。既然穷尽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的能力,都无法让自己住上一套比较舒适的房子,那么谁还会在意房市会不会崩盘呢?[详细]

对自身生存状态不满产生的焦虑情绪

  出现这种现象实际上是人们“现实焦虑”的一种投射,反映出当下弥漫于相当人群中的对自身生存状态不满的焦虑情绪。挤压人们幸福感的,有工作压力大、岗位竞争激烈、交通拥挤、生态环境非宜居、子女教育成本高等因素。大家只能通过表达对现实的不满,释放生活压力。

现实困境和不确定因素让人们放弃努力

  人对未来如果有明显的不确定感,“放弃所有努力”就是一种极端的应对方式。由于竞争压力,现在很多年轻人面对的考场、职场困境,有很多不确定因素,有的人会觉得再怎么努力都没用,他们更容易借助电影找到自己逃避现实的借口。这些人,就算不看《2012》,也可能找到任何借口来及时行乐。[详细]

没有及时获取准确信息的渠道 极度缺乏安全感

  这两三年,汶川、海地、玉树地震等给灾区人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公众脆弱的安全神经一次次被牵动,关于地震的种种讨论也因而变得很热门。一方面,大家突然发现,从事地震研究的科学家不能准确预报地震。另一方面,网络上除了各路大仙依据各种理论预测“马上要发生大地震”之外,也流传种种预报地震的偏方。

 
土科学非科学、谣传非预言但却是警示

土科学非科学、谣传非预言但却是警示

预测并不科学,但被许多人所相信

   虽然并不科学,但其被许多人所相信这一点所折射出的社会心理,却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种心理就是恐惧和不满。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基本结论是:某种不确定的危险,往往比一种实际存在的危险更容易让公众感到恐惧。公众对“不确定的危险”的想象,往往会为谣言的出现预留空间。[详细]

谣言是一种不满发泄、是一种恐惧诉求,更是一种鞭策和期望

谣言是一种不满发泄、是一种恐惧诉求,更是一种鞭策和期望

  面对四起的谣言,领导专家们除了辟谣,或许更应该提高水平,改进工作,树立威信上下功夫。尤其是再也不能置身事外,姗姗来迟了。


  更多>>
2010.04.23 2010.04.22 2010.04.21 2010.04.20 2010.04.19
勿忘农业之本 房产新政股市跳水 往生 救灾款更应发挥政府力量 调控房价打买房者的主意
2010.04.162010.04.15 2010.04.142010.04.13 2010.04.12
比“黄金72小时”更重要的是什么? 真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得政府让利现实面前,人人都是精神病 文学追求和流行文字争长短,何必呢? 监控和防范失意者无法抚平社会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