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犹太大屠杀幸存者、198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埃力·维塞尔曾说过:“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个名字的背后都有故事,这些故事构成历史。”而现在的时代,人们似乎都习惯了模糊的面孔,笼统的数字,我们每个人都只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然而,“国家之上是人”,我们要重视的,是活生生的生命,是每一个具体的个体。

他们这样纪念每一个曾经真实、鲜活的名字
奥巴马悼矿工:遇难者姓名全念了
他们这样对待每一个活着的、独特具体的个体
华盛顿州教师行为规范第一条: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重视公民,就是重视每一个具体的个体
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人对被人关注,得到重视的渴求
 

他们这样纪念每一个曾经真实、鲜活的名字

奥巴马悼矿工:遇难者姓名全念了

视频:奥巴马悼念遇难矿工 逐一念出死难者姓名

  “尽管我们在哀悼这29条逝去的生命,我们同样也要纪念这29条曾活在世间的生命。他们是:卡尔·阿克德、杰森·阿金斯、克里斯多佛·贝尔、格利高里·史蒂夫·布洛克、肯尼斯·艾伦·查普曼、罗伯特·克拉克、查尔斯·蒂莫西·戴维斯、克里·戴维斯、迈克尔·李·埃尔斯维克、威廉·I.格里菲斯、史蒂芬·哈拉、爱德华·迪恩·琼斯、理查德·K.雷恩、威廉姆·罗斯威尔特·林奇、尼古拉斯·达利尔·麦考斯基、乔·马克姆、罗纳德·李·梅尔、詹姆斯·E.姆尼、亚当·基斯·摩根、雷克斯·L.姆林斯……”[详细]

每年纪念“9.11”宣读每一个遇难者的名字

  美国在纪念“9.11”事件的仪式上,连续几年都——诵读遇难者名单。2002年“9.11”一周年仪式是这样安排:举国默哀一分钟,纽约州州长和一位遇难者女儿简短的发言;纽约前市长和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等人诵读2801名死难者的名字。[详细]

以色列大屠杀纪念日:每个人都有一个名字

  5月1日,耶路撒冷,以色列迎来一年一度的大屠杀纪念日。当天上午10时,凄厉的防空警报响彻各地,两分钟默哀过后,“每人都有一个名字”的纪念活动正式开始。参与者大声朗诵着遇难者名字,几十年前数以万计的亡灵依然为人们所怀念。[详细]

群体记忆,最终得落在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记忆上

群体记忆,最终得落在每一个具体的个体记忆上

 曾引起广泛共鸣的电影《集结号》,讲述的就是一个幸存的连长为牺牲的战友被追认为烈士不懈努力的故事。还记得其中的一句话:“都是爹妈生的,爹妈给起了名字的,现在,怎么都是成了没有名的孩子了。”

 
他们这样对待每一个活着的、独特具体的个体

他们这样对待每一个活着的、独特具体的个体

华盛顿州教师行为规范第一条: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

   记住学生的名字为什么是一个优秀教师最重要的行为规范?就是因为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被重视的感觉的最重要的信息,就是看老师能否准确快捷地地喊出自己的名字,目的还是满足学生被重视的感觉。而我们的很多规范,比如牺牲,比如无私奉献(注意:不是不要奉献,而是无私奉献),再比如社会、人民之类的宏大词语总是高高地悬挂在我们每一个的头上,使人立即感觉自己渺小无助,不重要。[详细]

为了营救两名公民,美国政府连面子都不要了

  为两个在异国他乡触犯刑律的公民——而且他们一个是华裔一个是韩裔,一向目中无人的美国也可以派出前总统放下架子求人。把“公民”看成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而不是一个模糊的“群体”,美国公民对国家的认同感会在此时予以强化。[详细]

苏格兰:为一名乘客而保留一个亏本的火车站

  苏格兰西洛锡安区有个叫布雷奇的小火车站,多年来,在这个小站上下车的几乎只有一个人——沃诺克。苏格兰铁路公司算了一下费用:沃诺克每年付给铁路公司的车费大约650镑,但铁路公司维持这个小站的费用却是34000镑……[详细]

 
重视公民,就是重视每一个具体的个体

重视公民,就是重视每一个具体的个体

尽可能满足每一个人对被人关注,得到重视的渴求

   一个只有人人充分意识到自己重要的社会,道德才可能真正建立,法治才可能健全。尊重与被尊重才可能有根基。这种自我中心,强烈要求被重视的感觉,恰恰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也是社会得以发展的基础。与其象祥林嫂那样反复地喃喃自语要“爱国”,不如及时提醒每个人一句:“你很重要”,让我们大家一起来共同努力实现每一个人的这种重要性。[详细]

“少数服从多数”并非处处通行的公理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最深刻的变化之一就是个人权利开始逐渐苏醒。从人们对于个人隐私的保护意识开始加强,到要求法律保护私产;从王海的孤身打假保护消费者自身的利益,到各种文艺作品开始强调版权;从各种维权事件,到今天对换偶教授的个人权利争论……[详细]

“以集体利益为重”不能成剥夺个体权益的借口

  近年来,拆迁和征地成为社会最大的矛盾焦点,从唐福珍开始,农村的拆迁冲突一再升级。峨眉4村民因征地集体自焚、河南许昌征地血案等事件接连发生,矛盾到了非常激化的程度。多时候,尊重公共利益为先并没有错,可这得以个人知情、自愿并且个人利益已经得到最大限度保障的前提下。[详细]


  更多>>
2010.04.282010.04.272010.04.26 2010.04.23 2010.04.22
“双英辩论”让民众知情拆迁“火药桶” “酸雨”未来风满楼 勿忘农业之本 房产新政股市跳水
2010.04.212010.04.202010.04.192010.04.162010.04.15
往生救灾款更应发挥政府力量调控房价打买房者的主意比“黄金72小时”更重要的是什么? 真正提高最低工资标准,还得政府让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