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或将建跨海通道,跨海通道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2000亿元-3000亿元,投资规模堪比三峡工程。现在很热衷建大工程,不知工程到底如何就一味叫好。是否能收回投资,是否真正造福人民,对环境是否造成损害……建这样的桥梁,不只是投资多少的问题,也不只是技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还需要做严格的可行性论证。
现在热衷搞超级大工程
不知工程到底如何就一味叫好,这种现象不正常
金融危机发生后,政府角色得到了更进一步强化,在经济领域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以GDP为目标的经济活动进一步膨胀,各地政府相继推出的大工程、大项目计划令人触目惊心。很多项目没有见到论证的过程,一拍脑子就上。
建筑出腐败,工程养蛀虫,这是我们国家不争的事实。3000亿元的投资,不知道会吸引得多少工程硕鼠们心痒难搔。每当工程事故,常常发现豆腐渣建筑,屡屡发现无钢筋结构,就是这帮硕鼠们干的好事。跨海通道如果也这样建设,那可是要出大问题的。
由于缺乏民众的直接监督,财政预算的执行情况不透明,大工程、大项目的运行游离于民众的监督之外,暗箱操作大行其道几乎是必然的,而由此增加的成本自然也由纳税人承担。这种大项目大工程都是只有人一味叫好,先不说这个工程到底是不是好,这种现象就不正常。要有讨论,反复决策,才能定夺。[详细]
庞大的投资如何回收?
投下去以后,会有什么效果,这才是我们关切的
柳新华所在课题组设计的方案是跨渤海湾大通道,在山东蓬莱至辽宁旅顺之间修建渤海海峡跨海公路和铁路两用通道。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前期研究按公路、铁路双通道计算,总投资约2000亿元-3000亿元,投资规模堪比三峡工程。[详细]
3000亿不是个小数目,这么大一笔资金从哪里来? 建成后如何收回投资?如果通道经营权落到相互勾结的官商手里,把它当作摇钱树,对百姓而言就意义有限了。
柳新华计算,项目建成以后,仅以年通过3万辆汽车的保守测算,通行收费即高达130亿元,若加上各种管线收费、土地增值、旅游开发、节约燃油与材料等综合社会效益则会成倍增加。[详细]
更重要的是,对生态的影响
此处属于地质断裂带上 如何防止海底地震以及海啸?
大型水利工程在汶川地震、气候异常等方面,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相关争议一直不断,近来越发密集。认真反思是一件好事,展开争论也是好事,因为,它至少使人们看到了纠错的希望,看到了避免更大问题出现的可能性。“西南大旱不能简单诿过于气候……一条大渡河,可以建356座大坝,这会对生态、对沿江老百姓的生活造成什么影响?”正是人类的一厢情愿,才有了今天的种种的多少年不遇。
新事物总是带来新课题。一座通道建成了,不论是桥梁还是隧道,都必须解决一些陆上遇不到的问题。如何防止船只撞击桥墩?如何防止海底地震以及海啸?如何防止车辆毁损桥隧结构?……一个问题考虑不好,就可能引发严重的后果。陆上出了事故,还可能幸免。海上若出事故,怕是要葬身鱼腹了。
建设通道对于当地的生态环境会有影响,比如烟台长岛市是著名的鲍鱼之乡、扇贝之乡。如修建跨海通道,势必破坏水下的生态环境,会让这里变成“空山鸟飞绝”之地。此外,渤海海峡是环渤海经济圈内天津港、曹妃甸等各湾内港口的航线必经之地,随着船舶向大型化发展,如在此架设大桥,是否影响船舶通行?
如果要建的话,先拿出一个过硬的论证方案来
建设家园重要,保卫好家园更重要
建这样的桥梁,不止是投资多少的问题,也不止是技术可行不可行的问题,还需要做严格的可行性论证。生态环境问题是建设渤海跨海大桥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渤海海湾污染比较严重,自净能力比较差,借助与外海的交换排出污水。渤海跨海大桥(或隧道)建成后,一旦水流放慢,对于鱼类等水生物的生存环境会造成一定的破坏。另外,比较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有可能是会引发地质灾害,这样的事件在英国发生过。务必要做好评估,对有可能发生的灾害做好预案,制定好应对措施。只要有一个问题尚存,工程就不要动工。这是对人们的安全负责。
对于可能产生的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答案
对于可能产生的问题都要有明确的答案,这个时候再动工兴建才是科学的态度,才是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如果修建跨渤海大通道,是关系到中国全社会的大事,绝不应该仅仅由几家公司、几家设计单位来决定。群策群力,众志成城,才能修建好这样的工程,才能维护好这样的工程,才能使用好这样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