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17岁的彭湃,就知道接受高等先进教育的重要性,不远千里,东渡日本求学,学习的是政治专业。一个偶然的机会,一篇日文译本:马克思主义学说,引起了他的极大的兴趣,从此步上了一心向着共产党走的路子,并且一发不可收拾。 回来后的彭湃,全身投入共产革命运动之中,不仅积极,而且异常地狂热,他曾烧毁自家田契干革命。用他自己的话说,当时他的大哥,差不多恨得要把他一枪打死。 |
|
<人物档案>
姓名:彭湃(原名彭汉育)
|
★★ 带头革命 "农运大王"烧毁自家田契 他是一个生死于理想的人。 他视农民为兄弟,被誉为“农运大王”。 1922年6月下旬的一天早上,广东海丰县的一个村庄里,来了一位陌生人,头戴白通帽,足蹬运动鞋,身着一套白学生装。这身打扮在乡村中是极稀罕的,农民都认为是收捐税的,远远地躲着他。这个陌生人就是彭湃,这是他第一天下乡向农民作实际宣传。 和大多数参加农民革命的人不同,彭湃出身于富有的工商业大地主家庭,他自述家况是:“被统辖的农民男女老幼不下千五百人。我的家庭男女老幼不上三十口,平均一人就有五十个农民做奴隶。”目睹了现实社会的巨大反差,带着对社会的不满和困惑,1917年彭湃赴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希望寻求解决问题的真理。 在早稻田的政治经济科,彭湃读到了日本的社会主义者河上肇翻译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受到启发,认定找到了解决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钥匙。 彭湃从日本回到家乡广东海丰不久,就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彭湃曾试图从教育入手去实现社会革命,却遭到失败。这使他开始把注意力转到工农方面来。但彭湃不久便发现,虽然他们以“工农群众的喉舌”自居,可是“背后绝无半个工农”,影响极为有限。为此,他感到要唤醒工农,发动工农,必须到工人、农民中去,尤其是要到占人口80%的农民中去进行实际工作。 他向农民说明他们受苦的原因是地主的剥削;帮助农民算细账,引导他们认识地主剥削农民的事实;他告诉农民要改变这种状况只有大家团结起来与地主斗争…… 农民开始与彭湃接近了,但家庭的阻挠、反对与地主豪绅的攻击升级了。 他号召农民起来进行斗争,表示愿意拿出家产来支持农民。母亲知道后十分伤心,边哭边说:“祖宗无积德,就有败家儿。想着祖父艰难困苦经营乃有今日,倘如此做法,岂不是要破家荡产吗?”家里特地花了一笔钱送他出洋留学,他回来不但不去挣钱,反而说要拿家产去运动什么社会革命。彭湃回到家里没有一个人肯对他说话,好像对着仇人一样。除了三兄五弟不加可否外,其余男女老幼都是恨他入骨。 大哥也以分家相威胁,但以救国救民、变革社会为己任的彭湃认定家里的财产都是从农民手中抢来的,应该归还给农民。堂兄代他领回了分得的田契,彭湃便亲自将田契送到佃户家里,可是佃户们却不敢接受,他决定采取一个更激烈的行动。1922年11月的一天,彭湃请来许多农民,当众烧毁了属于他的全部田契。 这样,贫苦农民开始跟彭湃一条心,海丰的农民运动很快就发展起来。通过搞农会的实践,彭湃积累了丰富的开展农民运动的经验,担任了海陆丰总农会的会长。[详细] ★★ 办农会减租减息 创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彭湃领导农会,从农民最直接的经济利益入手,带领农民联合起来减租减息,抵抗苛捐杂税。为农民办免费教育,教农民记账、打算盘,让农民不受地主的骗。农会还在县城办了一所农民医药房,农民凭农会会员证看病,不收诊费,药费折半,中国农民几千年来第一次享有了看病不用钱的待遇。 农会规定学生读书不用钱,学校经费由建立农民学校的乡村指定耕地作为学田,由学校向地主批耕,种子肥料由农会出钱,农具、牛力、人工则由入学学生的父兄合理负担。所收粮食除去田租外,其余的作为学校经费。彭湃在《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中总结:这方法实行后不到一个月,就“成立了十余所农民学校,夜校也有数间”,“与教育绝缘的农村儿童,有五百余人得入学校读书了。” 1924年春,彭湃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1927年,他作为中央前敌委员会成员之一,与周恩来等一起领导了南昌起义。在党的八七会议上,他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随后亲临前线参战。1927年11月21日,中国第一个红色苏维埃政权在广东省海丰建立。 苏维埃政权建立后,马上着手进行土地革命和镇压反革命。彭湃主持制定了《没收土地案》,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中最早的一个土地法规。随后苏维埃政府公布《征兵条例》,颁发《妇女问题案》保护妇孺权益,并建立了“海陆丰劳动银行”,这个银行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建设最早的银行,它发行的货币是红色政权通过自己的银行发行的第一种货币。[详细] ★★ 临终写信 要求停止营救 1929年8月24日下午,时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农委书记兼江苏省军委书记的彭湃,到上海新闸路经远里参加江苏省军委的会议。因叛徒白鑫告密,彭湃被捕。在狱中他连遭毒刑,腿部骨折,几次昏厥,仍坚贞不屈。 事发后,周恩来召开了中央特科各负责人的紧急会议,布置营救彭湃等人。 中央特科有的化装成小商贩,有的扮作过路人,其他人都扮成拍电影的外景摄影队,用一辆大卡车,车上装有摄影机,关键时刻用大卡车挡住囚车,再下手营救。可惜负责运枪的人没有及时把手枪上的润滑油擦去,等大家找来煤油将枪洗净,再装扮成拍摄电影外景的队伍赶到预定地点,已经错过了时间。 8月30日,敌人对彭湃施以酷刑,将他的两条腿都打断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给周恩来和党中央写了最后一封信,让党组织停止营救,让“兄弟们不要因弟等牺牲而伤心。望保重身体为要!” 行刑的时间到了。彭湃将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赠送给战友,并慷慨激昂地向狱中的难友和押送的士兵们作了最后的演说,与战友们齐声高唱着雄壮的《国际歌》、呼喊着“打倒帝国主义!”“打倒汉奸卖国贼蒋介石!”“中国苏维埃万岁!”“中国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等口号走向刑场。他为了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献出了年仅33岁的生命。[详细] 文革前夕,广东省委将海丰定为“四清”运动试点县。海城镇《四清分团》刊登文章说,“彭湃是‘左’倾机会主义者”、“是地主立场未改、品质未改、参加革命动机不纯”。他们用当年国民党诬蔑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反革命宣传材料,攻击彭湃是“叛徒”。反对彭湃烈士的风潮从此掀起。 彭湃烈士所著、周恩来题写书名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以及新华书店发行的宣传彭湃烈士和海陆丰农民运动的书籍,统统诬为“黑书”予以没收;与海陆丰农民运动密切相关、被国务院颁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红宫、红场也被改了名,红宫与红场的大门被捣毁,红色围墙也被涂成了黄色。[详细] ★★ 满门英烈 后人继往开来 彭家人受彭湃的影响,大部分家庭成员前后都参加了革命,年纪大都在17-30岁之间,其中包括彭湃的妻子。 文革中,彭湃亲属及海丰革命群众惨遭屠杀。彭湃的儿子彭洪被抓走批斗,失踪十年成谜;侄子彭科被砍头示众;堂弟彭劲、堂侄彭株等亲属也相继遇害。 彭洪是彭湃与妻子蔡素屏的第三个儿子。他出生仅两个月大时,母亲在海丰县城被敌人枪决;1岁时,父亲牺牲。乡亲彭承训冒着危险,将他隐性埋名哺育成人。彭洪15岁就成为海丰中学地下党组织一名年轻的党员。 正值壮年的彭洪,准备在新的岗位上有所作为时,文化大革命在1966年5月迅速爆发。彭洪还来不及思考这股“反彭”浪潮究竟是怎么回事,就从华农校园被拉回海丰批斗。 在全县一次特大型游斗中,他们将遍体鳞伤,已无法行走的彭洪紧绑在一辆汽车上,头戴用铁条、铁丝做的几十斤重的大高帽,全身涂上黑油墨,在炎炎夏日的曝晒下游斗了数个小时。 在那最后的日子里,他在狱中给党写了最后一封信。信的开端是:“亲爱的党”。在信中他剖析了自己对党和人民的一片赤诚之心——对党的感激,对党的热爱,以及最后要对党说的话…… 1978年夏,一支联合调查组进驻海丰,历时半年多查明反彭湃烈士事件真相。彭湃亲属及大批群众获得平反。 多年后,谈起爷爷彭湃对彭家后人的影响,彭伊娜说,彭湃从自身开始进行理想的实践,为了让农民翻身过上好日子,他进行艰苦卓绝的农民运动,直到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彭湃为革命为理想奋不顾身的特质遗传了下来,“要说我们的家风,可能就是一种理想主义吧。”[详细]【本专题内容来自新华网、大河网、汉网等公开报道】 |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