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2012年2月22日 第861期

高税收只是导致国人海外购物热的一个成因,被忽视的是我们极端不合理的定价机制。

转发至: 搜狐微博 开心网 人人 白社会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分享到网易微博 编者按

  其实,中国国民很乐意去发达国家“潇洒”一下,因为在那里,至少在购物时,能真正受到尊重。尽管在背后很可能被骂“土老帽”“暴发户”,但当着面,一定会让你充分体会 “上帝”的感觉。而在国内,无论单纯的旅游观光还是旅游购物,大多数人的感觉是“贵”和“不值”。

>> 新闻回顾:外国人看中国人海外消费:钱多人傻成新标签

BRIEF 1

中国人海外消费并非“钱多人傻”

别轻易扣“崇洋媚外”或“炫富”的帽子

BRIEF 2

把海外消费留在国内是门智慧

海外消费“围观”不如“反思”,让外流的购买力回流政府不能缺力

BRIEF 3

“奢侈的中国人”何以让人不舒服?

要消除“有钱人”之外群体的焦虑和无力感,政府必须为民生兜底

BRIEF 1

中国人海外消费并非“钱多人傻”

别轻易扣“崇洋媚外”或“炫富”的帽子

  世界奢侈品协会针对春节期间出境消费人群调查发现,有72%的人认为,出国购买奢侈品价格比国内具有优势;有69%的人认为,出国购买奢侈品货源比国内样式更多,挑选余地大;还有45%的人出国购买奢侈品是为了享受真实的原产地货品和本地服务。而免税和充足的供货源成为港澳台地区奢侈品市场持续火爆的原因。[详细]
   近年来,国外商家视中国豪华旅行团和购物团为上宾,想方设法让中国游客“慷慨解囊”“满载而归”:配备会讲普通话的店员,帮助顾客挑选商品、付款;还在门口热心写上“欢迎中国大陆游客光临”的广告语;更有甚者为中国客人开“专场”。为了让中国人掏腰包,国外卖家的服务可谓细心体贴,可以刷卡,英镑、美元都收,免去了中国普遍的双币信用卡刷当地货币1.5%的手续费,而英国的塞尔福里奇百货公司还开通使用中银联卡,更是“方便”中国游客的消费。不仅如此,伦敦的奢侈品店老板们还替中国客人抱怨签证程序太繁琐,正努力向英国政府施压,要求政府简化中国购物者赴英的签证程序,他们的理由是由于签证程序繁琐将导致未来两年内英国的奢侈品零售商损失1.65亿英镑的收入……[详细]

国内天价不是欺诈,上帝就该被宰?

  门票贵,服务差;饭菜贵,质量差;而奢侈品多数贵过国外好几倍。今年春节中国最著名的冬季旅游胜地——三亚,又爆出“宰客门”,三盘普通的海鲜被要了4000多元,而三亚官方却回应说“零投诉”,尽管事后承认有误,但其对“宰客门”和“天价海鲜事件”的表态,却给人以推卸责任和护短之感。有媒体撰文,“吃住行样样挨宰,去三亚过年贵过欧美”。[详细]

中高档消费品关税高,同物不同价内外差价大

   “我国目前中高档商品的关税水平,还是比较高的。”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马宇表示,这与我国以往的贸易政策有关。“以往的思路是:消费品进口多了对国内没有什么好处,冲击国内产业;而半制成品、高技术产品等则对国内生产有好处。把生产和消费分得很开。所以,在进口管理中,对生产性、高技术、装备业等领域的商品关税相对较低,而消费品,特别是中高档消费品及奢侈品的关税则一直比较高。” 关税较高带来的直接结果是部分商品的内外售价差别较大商务部的一份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这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大陆市场比香港要高45%左右,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详细]

不合理、混乱的零售定价打击国内购物热情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国人在海外购物(特别是在发达国家)砍价常常遭到嘲讽、抨击,好像还被说成是一种陋习;但问题的关键是,是什么原因造成国人海外购物张嘴就砍价习惯的呢?砍价,又是不是反过来佐证着定价机制的极端不合理,众多商品的零售价水分太高所致呢?
  被忽视的是我们极端不合理的定价机制,特别是进口商品的定价机制;如普通葡萄酒、橄榄油和奶粉这类在他国普罗大众消费的诸多商品,到了国内几乎都成为了奢侈品就是实证。[详细]

BRIEF 2

把海外消费留在国内是门智慧

海外消费“围观”不如“反思”,让外流的购买力回流政府不能缺力

  不可否认的是,拉动内需,有些时候不是差钱,而是国内提供的商品质量、款式、价格与国外有差距。如何“补差”,使得购买力不外流、少外流,才是关键。 可惜在这方面,我们很少有大的举措。不说别的,一个奢侈品关税减税,喊了这么多么年,就因为部门利益关联,愣是被搁浅。你不让利,人家自然要跑到境外了。假冒伪劣,坑蒙拐骗之类也未能根绝。至于“文化”,恐怕更无从谈起。

降低进口关税,降低本土消费的高成本

  当中,降低本土消费的高成本,又应该分两个方向推进。对外,是降低进口关税,这不仅可以让国人不出国门就能买到不太贵的进口商品,也能通过这种价格调整使一般国产品牌的售价降下来。对内,则是要解开高物流费高稅费这道束缚──由于地方保护主义盛行、內地市场一体化的程度并不高。以广为诟病为的物流费用为例,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物流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18%左右,运输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9%以上,分別高出发达国家80%和50%。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物品发往内地省份所支付的运费比运到美国还贵。类似以物流费为代表的高企成本,再加上各种营业税、增值稅、消费税等税费加码后,最终都只能转嫁给消费者身上。因此,政府部门是否能下决心让一定的稅费收益、推动市场整合以降低民众的消费成本,才是海外购买力能否回流的关键。

留住内需还需切实提升消费环境

  如果在家门口就能以适当的价格买到素质可靠的同类进口消费品,相信至少一半以上的人,不会愿意劳师动众奔袭到境外采购。唯有以实际行动营造一个物美价值和诚信的购物环境,汹涌的海外购物潮才有可能部分回流至本土,成为拉动內需,刺激经济增长的心动力。

BRIEF 3

“奢侈的中国人”何以让人不舒服?

要消除“有钱人”之外群体的焦虑和无力感,政府必须为民生兜底

  这不是仇富,更不是酸葡萄心理,只是借别人的酒浇自己的块垒而已。经济发展中往往伴随着先富群体对奢侈品的追捧,这在很多国家都出现过,并非中国独有的现象。但人们看着这顶帽子的不舒服感,政府却不能视而不见,这其实是一个明确的信号:蛋糕大了,切起来也要更加公平才对。要消除“有钱人”之外群体的焦虑和无力感,政府必须通过更有力的举措加快制造社会公平的步伐,为民生兜底,让经济发展的成就惠及更多普通人,除此,别无他途。[详细]

奢侈品消费热背后是数量庞大的贫困人群,贫富差距越拉越大

  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
   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贫富差距扩大的幅度过大、速度过快。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已经从一个平均主义盛行的国家,转变为贫富差距扩大现象严重、收入差距超过国际上中等不平等程度的国家。虽然“贫富差距突限” 在“合理的限度”只是一个模糊概念,但是显然,我国贫富差距较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国内物价连续上涨,百姓钱袋子缩水存钱不如买东西

  广州社情民意研究中心昨日发布民调结果显示,2011 年“北上广”三地受访民众虽然个人收入和福利保障评价稳中有升, 然而却普遍感觉个人生活和财产水平有所下降。分析认为,这是因为物价上涨吞没了收入、福利的增长,导致市民普遍感觉财富缩水。[详细]

三公消费居高不下,隐蔽的财富分配制造社会不公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仅公车消费每年就高达3000亿元,超过全国每年的教育经费和医疗经费的总和,甚至超过军费开支。公车消费只是问题之一角,背后折射的是中国政府运作的行政成本问题,它巨大而可怕。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中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政府行政开支20年来已经增长了近百倍。公车消费加之公款吃喝和公款出国,费用总额占国家行政开支的30%。[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