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界对土地改革最大的期待是:打破政府独家卖地的垄断权利。具体而言有二:开放农地交易权和赋予农民完整产权。让农民也可成为建设用地的出让者,农地与市地“同地同权”,扩大土地市场的供应,降低房价,甚至让“小产权房”有条件地合法化。但寄望三中全会放开农地开发房地产,不太可能。会上最可能的进展是集体建设用地如何有序进入土地市场。户籍改革,并非给一个名义上的城市户口,改革的核心在依附在户籍上的特权和公共服务。
农地改革中,最为敏感的是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由于土地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政府要考虑社会稳定问题,地方政府要考虑变革之后财政收入骤减问题,农民则是考虑流转之后会不会失地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会制约土地流转的发展步伐。|详细|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家庭承包耕地流转比例已达21.2%。估计,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估计约有18万平方公里。这相当于目前中国城市建成区的3倍以上。这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如果放开流转,即它可以不经政府征地转为国有土地,直接入市交易,将打破土地市场的高度垄断。|详细|
按照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的说法,未来5年内,这一确权、登记、颁证工作都将持续进行下去。专家指出,由于这一确权工作耗时颇久,也导致了此次新土改不会有大的突破。|详细|
李克强总理曾明确说明,“新型城镇化归根结底是人的城镇化”。而人的城镇化,首先要解决转移人口如何市民化,户籍改革无非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
改革户籍制度,不是仅仅把农民户口变成城市户口,进一步剥离附着在户口上的不公平福利制度,逐步将农民工统一纳入本地各项社会管理,促进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详细|
Copyright © 2017 Sohu.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搜狐公司 版权所有 全部新闻 全部博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