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中国转基因争论:越讨论越害怕

在民间,转基因一度是“美国灭华阴谋”

农业转基因技术是否安全,已在全球范围内争论了20多年。就在发达国家逐步开始接受转基因的近几年,中国的争论几乎成了全球最强音。在此过程中,一些不理性的“反转”人士将转基因技术日渐妖魔化。讨论随之超越科学证据的边界,变得情绪化,“阴谋论”也开始大有市场。在部分“反转”人士的眼中,转基因技术甚至成了西方势力让中国“亡国灭种”的生物武器,这些说法通过论坛、邮件等途径广为流传,影响了相当多的人群。曾有一位海军退休干部对媒体表示,他对老战友发来的这些信息深信不疑,可怕的“转基因阴谋”让他忧虑得夜不能眠。[详细]

科学界的解释姗姗来迟,随即被质疑拖进浑水

在一浪高过一浪的“反转”呼声面前,中国科学界终于不再沉默。从实验室走到台前,通过试吃、接受采访等方式说服民众。并摆出略显枯燥的科学证据,试图证明转基因是现代农业科学的制高点,是中国不得不面对的世界潮流,甚至自5月以来在全国29个城市举办了30多场转基因食品试吃会。然而目前来看,收效甚微。云南财经大学特聘教授顾秀林的一句“转基因是一项灭绝人类的邪恶技术,学界之所以一面倒支持是利益使然。”更轻易将这场混战滑向了耸人听闻、真假莫辨的指控。[详细]

官方态度自相矛盾,百姓心里更没底

在挺转派与反转派两方对决中,来自政府部门的自相矛盾的表态与做法更加解不开转基因这团乱麻。先有农业部力挺,称所谓转基因食品致癌、影响生育、导致土地报废都是权威机构反复澄清的谣言,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后有甘肃省张掖市市委市政府发文,严禁任何企业和个人在张掖落地从事繁育、销售和使用转基因种子的经营活动。

有专家分析,中国政府相关部门最大的失误是,在一系列负面影响出现之前,没有防范于未然。在公众还对转基因不了解的时候,如果告诉公众转基因是什么,和普通作物有没有什么本质差别,效果会好很多。但这样的失误或许也是有心之举,一位接近农业部的科学家就很赞同这样的观点:在转基因舆论战的初期,正是出于贸易保护的考虑,政府对有组织的反对声采取了一种保守的态度。 [详细]

民众渴望“绝对安全”,注定讨论陷入僵局

其实,这场论战在一开始就注定了僵局的命运。在转基因之战的前期,科学家们这样解释转基因的安全性,“没有证据表明转基因食品存在特殊的风险”。科学界明白,这意味着,现有的证据都支持转基因是安全的,但这绝对不是公众喜欢的答案。怀着对未知食物本能的恐惧的公众,希望得到绝对安全的保证,但科学界给不了,因为绝对安全的食物并不存在。

随着公众舆论越来越强烈地转变为对转基因的敌视以及对科学提供的保证不信任的态度时,科学家们觉得愤懑而无助,偶有失态。一位转基因科学家在回答环保组织的质疑时这样说,“列宁说过,一个愚蠢的人提的问题,100个聪明人也回答不了。”[详细]

但“无知”解释不了中国人对转基因的恐惧

对转基因的怕,本质是对政府-专家系统不放心

从技术层面出发,转基因是否安全应是一个科学问题。这意味着讨论的话语应该是科学的话语。在支持转基因作物的群体中,科学工作者比例甚大,而反对者常常因为知识壁垒被挡在了专业论证的门外。因此,从专业的角度出发,真理似乎掌握在少数科学工作者手中,而主流大众则成为反对科学的“愚众”。

然而,当转基因作物一旦产业化,成为进入千家万户的食品,那问题也就超出了科学的范畴,而成为一个社会性的议题。正是在这个前提下,大众有了介入讨论的正当性。而显而易见的是,大众的话语很难与科学话语进行对接。抛开阴谋论,公众之所以对转基因作物疑虑重重,不仅仅是因为不懂科学,更因为缺乏对政府-专家系统的信任。

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更让人难以接受转基因

再没有一个国家的消费者比起自嘲“吃遍元素周期表”的中国消费者更有理由对于食品安全管理抱有更多的怀疑。在“毒奶粉”“毒胶囊”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故冲击之下,中国的食品监管部门公信力已是千疮百孔。转基因食品这样的新生事物的推广需要权威的力量,而当下中国,恰恰缺少一种足够让人相信和依赖的“权威”来打消公众的疑虑。在一个公信缺失且监管不够的社会中,当政府、企业、专家站在一起时,人们非但不能诚心信服,反而容易陷入利益勾结的阴谋猜测中。[详细]

加上“反转派”的确屡屡抓住官方违规的小辫子

在中国,一个人一旦证实“人品”上有问题,他做的任何事几乎都是要遭到质疑的。最近几年官方推进转基因技术的过程中,在诸多方面也切实地被反对者抓住了几个“小辫子”,从转基因抗虫棉使害虫数量抬头,到湖北转基因水稻有违法种植,再到湖南“黄金大米”试验等事件, 反对者都准确地抓住了相关部门涉及违反规定或程序的事实证据,并在现有法规、科学伦理的框架内提出质疑,让官方难以招架,也让局面更加复杂。[详细]

不时出现“安全事件”更坐实了转基因的“邪恶面孔”

与此同时,所谓的转基因“安全事件”也层出不穷,比如转基因饲料导致猪患胃炎几率增加事件、广西大学生精子活力下降事件、美国斑蝶事件、加拿大“超级杂草”事件、美国转基因玉米"MON863"事件等等。这些事件都曾轰动一时,但都由于研究方法科学性不够、研究论据不足被陆续证伪。表面上,转基因安全事件层出不穷,但实际上,目前还没有出现一个有力的研究支撑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疑虑。[详细]

推广转基因,科学、民意不可偏废

转基因的“好”与“坏”,取决于人类如何使用

客观上说,转基因技术本身是一个中性的技术,关键看怎么用,对转基因产品更不能一概而论,安全与否看转的是什么基因。如果转移了一个毒素合成基因,那么这个转基因产品作为食物当然具有风险,甚至是危险的;但是如果转移一个能破坏食物内源毒素的基因,那么就不是不安全,而是更安全了。

转基因是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以作用于不同的对象,不能笼统的判定转基因食品安全与否,而要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产品进行安全评估。针对个别存在安全风险的转基因产品推论转基因技术和所有转基因产品都不安全,在逻辑上无疑站不住脚。 [详细]

因此,相关监管体制和法律体系更要尽快跟上

而要让公众接受转基因食品的首要前提,就是建立一套全面有效的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但遗憾的是,中国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没有专门的立法,而多是以部门规章和行政法规的形式进行规定,这些法规往往具有临时性和应急性,缺少对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全面系统的规定。并且,这些法规的执行情况也不够理想。

此外,中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主要由农业部负责,农业部颁布条例、办法等对转基因食品安全进行规定,并对新的转基因食品进行审批,但是卫生部、科技部以及国家环保局都介入了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出现了多头管理的问题,且各个部门的协调性不高,使转基因食品安全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统一协调、全面有效的管理机制。[详细]

别光说老百姓是傻子,科普要还“欠债”

对于转基因这样一种新事物,民众心存疑虑是可以理解的。普通民众越是不理解,越是需要科学家们进行耐心细致的解释,而不应该抱着高高在上的姿态对民意不闻不问或者索性绕开民意。观照欧美诸国,在转基因食品的推广之路上,公开理性的科学讨论贯穿始终。让民众参与到转基因食品走向市场的每一步,不仅有利于实现决策的民主,也能够在这种民主的讨论中达成科学普及的目标。

在欧美一些主流网站上,有很多“挺转”派和“反转”派进行辩论的视频,但是很遗憾,在中国至今未能建立起这样一个可供公共讨论的氛围。如果一方还是抱着“猪吃90天都没事,人也可以吃”的推广手段和心态,而另一方却总把耳朵堵上,不管说什么都不听,那么既无法建立起公共理性讨论的氛围,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和推广也起不到任何实质的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