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袁纯清被免有先兆

被接连不断的官场地震推至风口浪尖后,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被中央免职,另有任用。就在刚刚过去的这个周末,山西官场连爆猛料,一个常委、一个副省长相继落马,使近期山西官场落马的省部级官员达到7个,其中省委常委达到4个,山西也就此成为落马省部级官员最多的省份。


中央“空降”官员入晋,已显露不寻常


袁纯清被免职的最早迹象出现在8月24日中午,当日太原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宣布太原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太原市公安局长柳遂记被免去职务,由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汪凡接任其职务。当时就有媒体分析指出,省会市级公安局长由中央空降极罕见,不排除该省“一把手”也将换人。而在更早之前的6月19日,山西副省长杜善学、省政协副主席令政策落马,当日,原湖北省委常委楼阳生就空降山西,就任山西省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缺席重要“表态”会议,袁纯清去职成定局

而上周六的新闻报道则进一步坐实了袁纯清仕途生变的消息。在8月29日山西省又有两名高官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遭调查后,山西省委8月30日召开党组扩大会议,表态拥护中央决定,“无论什么人、什么地方出现腐败现和腐败分子,都要坚决反对、坚决清除”;省委要求“要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等。据山西卫视30日晚间报道,当天的会议由山西省省长李小鹏主持,并没有提及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

而此前两次,聂春玉和陈川平,杜善学和令政策分别与8月23日、6月19日落马时,山西省省委也是立即召开会议,并由省委书记袁纯清主持。山西省委常委会以及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一致表示:“坚决拥护中央决定。”但并没有提及“要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等。这些细节的变化,似乎都在印证坊间关于袁纯清仕途生变的猜测。

“封疆大吏”任期未满就去职,原因各有不同

属地风波:“另类”石宗源给自己打50分


石宗源

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高级干部,在改革开放以来,省委书记的职位都保持了相当的稳定性,他们只要不犯严重错误,其职位就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在任上被免职的省委书记更微乎其微。但有一种情况例外,即该书记属地在其任内发生造成巨大影响的负面事件,譬如官场窝案,群体性事件等,则该书记乌纱难保,此次袁纯清被免职即属此例。

而在袁之前亦有“前车之鉴”,发生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夕的瓮安骚乱,震动中外。基层官员在事件之初,延续高压与封锁之惯常思维,令局势失控逐步升级。事件初步平息之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石宗源即赶到瓮安向居民表示歉意。在随后召开的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群众座谈会上,石宗源又两次起立鞠躬道歉。一名省委书记就地方的群体性事件作如此表态,实为罕见。

“瓮安事件”处理后,石宗源给自己打了不及格的50分。他解释道:“‘瓮安事件’惊动了境内外,对贵州的形象、对我们国家的形象,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作为贵州省的主要负责人,我是有责任的。”2010年8月,石与省长林树森被同时调离贵州。不久,他被任命为十一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13年3月28日病逝于北京。

2009年“7.5暴力事件”后,新疆面临的较为严峻的安全形势。在此大背景下,2010年4月26日,张春贤离开湖南,飞往3200多公里之外的乌鲁木齐,开始成为执掌边陲的“封疆大吏”。他所接替的,是已经在新疆担任主要领导职务将近二十年的王乐泉。后者于同年调任中央政法委副书记。在中国省委书记的群体中,王乐泉是个例外,他曾连续担任新疆党委书记长达15年。1979年以来,没有一位省级领导人在某一省担任省级领导人职务超过两届(即十年)。

贪腐违纪:三名直辖市“一把手”戴罪离职

在省委书记这个群体中,直辖市党委书记的重要性和政治地位都要高于大多数普通省份的“一把手”。过去的二十年里,有三名直辖市党委书记因贪腐违纪,在任上被抹去职务。

1995年4月27日,原北京市常务副市长王宝森自杀22天后,时任北京市委书记陈希同引咎辞职的消息出现在新华社的通稿中。随后,因在调查王宝森过程中发现陈希同涉案,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决定,撤销陈希同的职务。中纪委随后对陈希同的问题进行审查。两年之后,1997年9月,中纪委查明陈犯侵吞贵重物品、腐化堕落、牟取非法利益、严重失职等问题,报中共中央批准,开除其党籍并移交司法机关。

陈希同案十年过后,同为中央政治局委员的上海市委书记陈良宇步其后尘,2006年7月,上海社保系列案案发,陈良宇身陷其中。8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做出了对陈良宇有关问题进行初核的决定。2008年4月11日下午,天津市第二中级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依法判处陈良宇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

接下来是薄熙来,2012年3月15日,中央宣布薄熙来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25天后,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也被停止,中纪委对其立案调查,并在同年九月移送司法机关审理。2013年8月22日,济南中院判处薄熙来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薄也成为继陈希同、陈良宇之后,改革开放35年来第三名因为贪腐问题被司法审判的中央政治局委员。

上调中央:朱厚泽上任即入中宣部 栗战书老将出山掌中办

当然,省委书记们在任期内去职也并非都是负面因素所致,有的恰恰是更进一步,甚至进入核心决策层。1985年3月19日,中共中央批复,省委不设第一书记,原第一书记改为书记,原书记改为副书记。朱厚泽因负责经济建设成绩显著,当年贵州省工业总产值增长18%。接替池必卿出任贵州省委书记。1985年7月,中共中央调朱厚泽出任中央宣传部部长。胡锦涛接任贵州省委书记。朱厚泽在贵州省委书记任上只干了五个月。

十八大召开前,62岁的贵州省委书记栗战书上调中央,接棒令计划掌管中共中央办公厅,成为历任中办主任就职时年龄最大的一位。而十八大甫一闭幕,在第一波高级干部人事调整中,也有省委书记任期未满上调中央的例子,时任陕西省委书记赵乐际在任期还剩一年时即调任中组部长。

袁纯清被免职,凸显“一把手”监督紧迫性

省委书记有多重要?

省委书记是中国极为重要的政治家群体之一,他们不仅仅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对世界政治、经济产生重要影响。以广东省为例,其GDP总量2012年达到了5.7万亿元人民币,常住人口超过1亿,无论从经济总量,还是常住人口数据,其实力达到全球中等国家水平。对于边疆省区来说,省委书记所需要处理的复杂地缘政治关系远远超过许多国家,如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以下简称新疆)陆地接壤的国家就达到8个,相比之下,和美国陆地接壤的国家仅仅只有2个。

省委书记中的一部分人还将进入国家领导人的行列。2013年3月19日,习近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引用古语“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介绍中国领导人的产生机制。十八大产生的七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平均每位曾担任过2.14个省级正职领导人。在25名中央政治局委员中,除去两名来自军方的委员外,只有4人没有担任过省级领导人,占比不到17%。

监督省委书记,“用人权”是关键

正因如此,省委书记施政的成败,直接关乎整个国家发展的走向。这就回到一个老话题:如何监督省委书记,尤其是省委书记手中的用人权。从之前的案例看,一些省级一把手几乎都是通过拥有绝对的用人权任用亲信,然后才开始大出问题的。这说明能不能公正地用人,不仅是一个地区事业发达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重要领导干部是否廉洁的重要体现。

而对省委书记的监督,首先要解决对其绝对用人权的制约,这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开端。如果没有这方面的硬约束,其余的都等于零。从这个意义上讲,完善选任用人的制度和机制,限制重要领导人在用人上过大的决定权,无疑是对其加强监督的重要环节。只有从这里入手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机制,才能真正避免类似事件的再度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