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搜狐新闻

落马官员绰号的 “三大流派”

大拆大建型:从“季挖挖”到“拆迁大佐”

一些官员把上项目、搞工程作为增添政绩和仕途升迁的手段,绰号也由此而来,杜善学被唤作“杜根子”即源于其任上大搞形象工程,和他一样的落马官员还有南京市原市长季建业,任上,整座城市成了一个大工地,他本人也被南京市民送上了“季挖挖”“推土机市长”和“砍树市长”等绰号。

而十八大后落马的首位省部级官员、原四川省委副书记李春城曾是因拆迁而出了名的官员。在其担任成都市市长、市委书记期间,因为拆迁而被成都市民称为“李拆城”。还有云南省原副省长沈培平,人送绰号“拆迁大佐”。他曾被媒体曝光在群体性事件中私自“调动警力”,并因大拆大建、学日本语气说话而被当地老百姓戏称为“拆迁大佐”。

作秀型:简朴的“六百帝”和讲义气的“武爷”

还有一类官员喜欢秀“爱民”、秀“清廉”、秀“简朴”,秀自己如“及时雨”般急公好义。广州市委原书记万庆良是秀“简朴”的典型。落马前,坊间就将其戏称为“六百帝”。万庆良在2011年就“房价飙升广州市民幸福吗”接受记者采访时称:“我工作20多年还没有买房,还住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的宿舍,每月交房租600元,当然政府补贴一些。”在广州临江地段,珠江帝景小区的市场租赁价格远不止600元。万庆良秀“简朴”未果,“六百帝”的绰号却不胫而走。

今年7月“落马”的天津市原政协副主席、公安局局长武长顺,坊间人送绰号“武爷”,他“秀”的则是“江湖义气”。“武爷”在天津市公安系统工作40多年,加上性格豪爽,外出时经常一身便装,被一群穿着警服的下属簇拥着走在前面,显出一股“江湖气”。

贪腐堕落型:外号即是其腐败信号

更多的官员在任上时,其为所欲为的情形就已经被当地群众熟知,此类官员的特点是贪得无厌,独揽大权,且肆无忌惮,其外号也和这些特点紧密相关。已经被处以死刑的湖南郴州原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曾锦春曾被当地群众称为“曾矿长”,他曾在担任市纪委书记同时兼任郴州煤矿整顿小组的组长,独揽矿权,借此身份大肆索贿。

2013年被免职的四川雅安原市委书记徐孟加,被举报称其贪腐、淫乱、以权谋私,因其“钱多、房多、女人多”被坊间戏称为“徐三多”。湖北天门市原市委书记张二江被称为“五毒书记”,坊间传他“吹、卖(官)、嫖、赌、贪”五毒俱全。

当然,并非所有官员的绰号都是贬义

地方官绰号多自民间来

地方官员的绰号多由民间流传而来,其中也并非都是贬义。比如孔繁森的绰号是“活菩萨”、牛玉儒的绰号是“孺子牛”,就是民众对于他们最充分的肯定。也有一些绰号虽无贬义,但带有调侃色彩,许多地方高官也都能直面。卫留成在海南工作期间,就被称为 “厕所书记”。原因是他在海南时曾专门召开书记会议,研究公共厕所专项规划,这在全国绝无仅有。“当好‘厕所书记’也不容易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卫留成说,“过去我看有个地方出了个‘洗脚书记’,通过发展洗脚产业带动了好多群众致富……”

不接受绰号的也有:2010年全国“两会”期间,有记者采访了被一些官员评价为“胆子非常大”、有效破解了老工业基地诸多难题的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王珉。王珉到任吉林时,中组部对他的评语,也提到了其 “处事果断,敢于决策,推动工作力度大”。不过,中新社报道说,当记者提到坊间流传王珉外号“王大胆”时,他哈哈一笑,连连摆手,“没有这个绰号,没有这个绰号!”

老外爱给中国高官起外号

而在“京官”中,对外交往层次最深的两个部委系统——金融和外交口的高官,获得的绰号令人印象深刻。甚至有的绰号,就是外国官员起的。外经贸部原副部长、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龙永图,就被他在世贸谈判桌上的对手巴尔舍夫斯基称做“抠门先生”。这个绰号是极言龙永图在谈判中寸步不让。

另一位海外熟知的中国金融高官、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被海外媒体贴上了 “人民币先生”的标签。这主要是因为周小川坚定不移地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的改革。不过,周小川曾明确表态,“我不喜欢这个称呼”,“如果因为我说话对人民币有影响,才叫我‘人民币先生’,我觉得这个称呼不合适……”而现任财政部部长楼继伟的绰号是“契约先生”,因为他谈经济时,总把“契约”这两个字挂在嘴边。

国家领导人的“外号”不一般

到了国家领导人这个层面,同样也会被取绰号。从忽访庆丰吃包子、走访南锣鼓巷到赴开封调研,习近平深接地气的姿态受到很多人追捧,被网民送上昵称“习大大”。“大大”在陕西话当中就是“大叔”的意思,未带官衔职务还原民间称谓,不但更加拉近了习近平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也充分显示其亲民形象。

而退休后很少露面的胡锦涛则自己给自己取了绰号。今年4月9日上午,他出现在湖南大学参观岳麓书院,引发网民关注。而港媒透露,退休后的胡锦涛,常称自己是“一介草民”。 朱镕基在任总理时有很多绰号,不过他个人并不喜欢。“对于外界叫我‘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也好,叫我‘经济沙皇’也好,叫我什么东西也好,我都不高兴!”在两会结束后的记者会上,他明确表达了对此种称号的不悦。

邓小平的外号则是“御赐”。1973年他第三次复出,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亲自宣布恢复邓小平的领导职务。毛泽东在会上对邓小平说:“你呢,人家有点怕你,我送你两句话: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外面和气一点,内部是钢铁公司。”可谓恰如其分。

领导们应该高度注意自己的“外号”

贪官落马前后,“绰号”解读“两重天”

问题官员的绰号在其未落马时,在官方人士口中往往有“正面解读”。比如,“武爷”被视为有魄力、讲义气,从基层民警一路“拼杀”至公安局长,犹如“孙子熬成爷爷”的典范。至于“拆迁大佐”,则是城市改造、敢想敢干的“先锋”,是“为民造福”。对于言行在坊间有争议的干部,还有一种解释是这种官员有“个性”。“个性”本身是个中性词,但“中性”有时也会掩盖负面问题,将某些官员的违规乃至违法视为“必须付出的代价”。

而一旦官员落马,这些绰号马上就会以贬义的面貌出现在报刊之上。伴随着绰号广为流传的,还有绰号主人此前种种匪夷所思的作为。恰恰是因为一些官员的不轨行为被漠视,同级以及下级监督乏力,导致问题干部越发有恃无恐。官员的每一个负面绰号,其实都是敲响一次警钟,有关方面不能充耳不闻。

领导的绰号是种“别致的民意”

官员们在各地任职期间, 常常被老百姓送上一些绰号。这些五花八门的绰号, 虽然有些戏谑色彩, 但多数也不失其真实性。为什么?因为绝大多数官员在8 小时内外是否勤勉尽职, 生活圈、交友圈、娱乐圈、工作圈大概是什么样的层次, 都躲不过群众的眼睛。官员的绰号, 也往往成为别具特色的官员考察鉴定。显现百姓的爱憎好恶,反映出官员在百姓心中的位置。

百姓心中有杆秤,绰号虽简单,但反映的民情民意却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拍蝇打虎”成常态的当下,作为领导干部自身,更应该对百姓给的绰号有所警醒。党委组织部门和纪检监察机关在考察了解干部时, 不妨多深入基层, 听听官员的绰号。如果能及时了解“杨半亿”、“三光书记”、“五毒书记”这样的绰号并认真调查了解他们的恶行,止恶于萌发中, 可以大大降低反腐败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