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驻巴黎记者 陈波 转自搜狐 作为反战阵营的“旗手”,法国近半年来在国际舞台上十分引人注目。在伊拉克战争正式打响之后,法国虽不再占据媒体的头条位置,但它仍在调整其外交政策,试图在国际事务中继续扮演大国的角色。 转自搜狐 反战阵营的旗手 转自搜狐 自美国开始为“军事倒萨”制造舆论之初,法国就站在反战的前沿阵地。去年9月底,美英向联合国提出草案,要求安理会任何成员国均可以派武装部队赴伊拉克监督核查,并寻求“自动授权动武”,遭到以法国为首的国家的反对。法国当时提出了“两步走”的草案,即先让联合国武器核查人员重返巴格达恢复武器核查,如果出现“严重不履行承诺”的情况,安理会再“考虑为确保全面履行承诺所必须采取的任何措施”。法国的草案受到德国、俄罗斯和中国等多国的支持。11月8日,针对伊拉克武器核查问题的联合国第1441号决议案正式出台,该决议案其实是同意了法国的“两步走”方案,而否决了英美的相关草案。 转自搜狐 围绕1441决议案的争斗进一步加强了法国的“反战旗手”形象,其国际支持率也骤然上升。然而今年初,法国的立场却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引起舆论的多方猜测。法国外长德维尔潘1月底曾表示,法国在伊拉克问题上“不能排除任何可能性,这当然包括对伊使用武力,虽然这只能是最后的手段”。此外,法国还首次对核查工作提出时间的限制,并指出2月14日是伊拉克完成联合国要求其解除武装的最后期限。而希拉克总统则下令法国军事部门开始进行实质性的备战工作。 转自搜狐 舆论对于法国是否改变立场的揣测持续了不久,法国总统府便发出了强烈信号,再次显示了其反战坚强立场。3月11日,希拉克总统首次通过法国两大电视台,向法国人民以及全世界表明了法国政府的立场。他明确宣示,无论是否在安理会占有多数,法国都将对美英旨在动武的新决议案投反对票。也就是说,法国将动用其否决权。法国这一“不留后路”的表态,让美英两国颇感震惊和压力。为寻求妥协,布莱尔首相曾提出了一个“六项标准”新草案,但法政府却在未经商量的情况对此加以了拒绝。为了避免战争的爆发,希拉克在最后关头仍表示,法国愿意讨论一切有助于避免战争的妥协方案,并对核查工作提出了一个时间限制。 转自搜狐 将目光投向战后 转自搜狐 巴黎时间3月20日凌晨,美国的第一批导弹落到巴格达,经过了6个多月的努力,法国及其主和阵营的外交斡旋以流产告终。 转自搜狐 据知情人士透露,法国虽然在反战斗争中出尽了风头,也在几个月内获得了空前的国际支持,但法国始终不愿意看到战争的爆发。因为战争的爆发不仅会使外交努力前功尽弃,而且将转移国际舆论的视线,使法国在国际上的声音顿时减小。果然,自美国正式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进攻以来,国际舆论的目光霎时聚集到伊拉克战场,法国几大电视台现场报道中的焦点内容便是巴格达的爆炸图像和美英联军挺进巴格达的进程。英国广播公司在开战当天的时事评述中称,“当人们的注意力从联合国那里转到了伊拉克的战场时,法国的声音将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当然,法国并不会就此罢休。 转自搜狐 3月17日,希拉克总统在接受美国CNN和CBS两家电视台采访时称,如果萨达姆在战争中使用生化武器,法国有可能参战。法国驻联合国大使利维特18日也向CNN表示,虽然法国反对对伊拉克动武,但是如果伊拉克使用生化武器,法国将会支持以联合国为领导的联合军事行动。其次,希拉克在上周的欧盟峰会上已经表示,法国一方面希望战争行为尽快“回到国际公正的轨道上来”,同时也呼吁联合国应该成为战后重建工作的核心。第三,法国22日向卡塔尔派遣一支由防核防化专家组成的特别小组,从而成为第一个向海湾地区派遣此类部队的国家。该小组由39名核武与化武专家组成,配备了两辆前部有装甲保护装置的车辆,车上还装有数码导航系统,具有快速探测和确认900种有毒物与核含量的功能。 转自搜狐 需要指出的是,法国反战的基本立场并没有改变,以上措施只是在策略上作出的调整。据专家分析,法国近期的动向主要有以下几个用意:首先,向美国表示法国并没有在战争爆发后被淘汰“出局”,法国具备的反生化恐怖等特长仍可在战争中发挥作用。其次,警告伊拉克不要为所欲为,以求战争尽早结束。尤其重要的一点是,法国现在已将目光投向战后,并希望在战后的伊拉克重建工作中掌握主动权,以避免英美国家独占好处。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