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庆监狱是一所以关押改造老病残罪犯为主的监狱。这些年老和患病的犯人如何改造和生活?日前,记者驱车100多公里,走进高墙,看到一个个感人镜头。
狱警为病犯端屎端尿
镜头 监狱给死者买骨灰盒
罪犯家属:以前对狱警有成见,但干警的文明执法最终赢得了我的理解和尊重。
狱政科是监狱里的执法部门,负责犯人改造、加刑减刑和保外就医等有关监狱安全和犯人切身利益的事。鲜为人知的是,狱政科还被戏称为大墙内的“治丧委员会”。
原来,因该监狱主要关押老病残罪犯,死亡在这里并不陌生,平均每个月有一例。而这些病犯因为种种原因不符合保外就医条件,比如突发疾病死亡,家属不愿办理保外就医或罪行社会危害性大,不属于保外就医的范围。为了便于处理犯人后事,监狱特地成立了“治丧委员会”,狱政科的两名科长等三人是委员会的成员。
据狱政科赵科长介绍,这些犯人都是经监狱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的,之后会通过逐级汇报和鉴定来确认是因病正常死亡。犯人死后,监狱将他们的病情、抢救过程和死亡原因向家属做详细介绍,之后和家属签订死亡处理协议书。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病犯家属,狱政科还给死者买来骨灰盒。
大多数家属对狱政科的工作表示理解,少数家属却抱有敌意。65岁的李某去年来到延庆监狱后没多久,就因脑溢血出现病危。家属来监狱探视后没几天,李某抢救无效死亡。李某的女儿李小芬在电话里对干警破口大骂:“人是活着进去的,为什么出来就是死尸?”她还给干警算了笔账,说村里给每个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400元退休金,他的父亲还有三年就刑满释放了,如果不死的话,这笔钱至少有两万元。
赵科长耐心地解释说,如果对李某的死亡有疑义,她可以向驻场监察处提出申请做死亡鉴定。没想到,李小芬却挑明了话,说自己对其父的死亡原因和抢救过程没有疑义,就要求解决家里的困难,如果不赡养她患脑血栓的母亲,就给她三万元钱。
由于李小芬拒绝签字,李某的尸体就只得在县殡仪馆停放着。考虑到僵持下去,监狱难以承受高昂的停尸费。干警们一方面反复做李小芬的工作,同时做出一些退让,给她1000元补偿。李某的后事终于在半个月之后处理完。事后,李小芬带有歉意地说,她明知自己的要求是无理的,但因为对监狱干警有成见,才对他们态度不好并请求干警的原谅。干警的文明执法化解了罪犯家属怨恨的坚冰,赢得了理解和尊重。
镜头 伺候病犯无微不至
狱警袁小龙:从小到大,还没这样伺候过爸妈。
延庆监狱里虽然说有个一级甲等医院,但遇上急病重病,免不了送犯人到外面的医院去看病,押送及看护的任务全由狱政科负责。近两年来,狱政科共送140余名犯人到外院就医看病,承担着监管和护工两副担子。
今年非典期间,狱政科袁小龙等四名干警押送一名病犯到北京滨河医院看病。病房里就两张床,犯人占一张,四名干警占一张。干警两人一班,每班12小时,不能合眼。没床,干警就在椅子上凑合了,而且长达40多天。
25岁的袁小龙告诉记者,在医院的40多天里,最让他别扭的是穿着警服给犯人端屎端尿。犯人做手术后,不能下床,吃喝拉撒都在床上,而家属也仅有个十几岁的孩子,隔三差五来点个卯,因此伺候犯人的活儿就落在了袁小龙等四名干警的身上。袁小龙起初觉得有损警察的尊严。后来,他从老干警那里得知,给犯人端屎端尿是狱政科干警的常事时,心里也就平静了。他说:“从小到大,我还没这样伺候过爸妈。”
镜头 每天监督病犯吃药
狱警顺口溜:送药到手,服药到口,咽后再走。
犯人生病吃药是延庆监狱里最常发生的事,也最让干警们担心。据了解,延庆监狱有69%的罪犯是长期服药的病犯,而且病种也比较多。为监督病犯吃药,八分监区的干警总结了一句顺口溜:“送药到手,服药到口,咽后再走。”犯人们每天都在干警的监督下吃药,每次吃什么药、吃几片,干警会做详细的记录。一名细心的犯人给记者算了笔账,根据他的计算,所有的犯人一年之中在干警的监督下至少服用50万片药,没有一片是错服的。罪犯王某告诉记者,他们在监狱看病治疗全部免费。犯人生病了,干警不厌其烦地去医院取药,监督他们吃下。有的犯人动不了,干警就亲自送到病床前。由于干警照顾周到,个别老年犯人担心出去后没人伺候,甚至刑期满了,也不愿出狱……
镜头 20万建起孔雀乐园
罪犯张某:业余活动丰富多彩,每天都乐呵呵的,对将来健康地走出大墙充满信心。
60岁的罪犯张某原是某公司财务处处长,因受贿于1998年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目前,他被关押在延庆监狱第八分监区。
眼前的张某身体微胖,气色也很好。张某告诉记者,监狱针对老年犯人的身体特点,特地准备了适合他们胃口的老年餐。为了怕他们滑倒,地上铺有防滑垫,厕所里也有栏杆。“监狱考虑到我们弯不下腰,还专门设了食堂,坐在高高的板凳和桌子前吃饭,就不会有不舒适的感觉。”
张某说,老年人因为体力不支,在劳动改造的强度方面不及一般犯人,监狱没有因此歧视他们,还为他们安排了力所能及的体力活。监狱为他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花20多万元建了一座孔雀乐园。张某说,他每天都乐呵呵的,对将来健康地走出大墙充满信心。晨报记者颜斐/文李刚/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