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级服务中心提升北京影响力 ■陈刚 ■摄影/刘志坚 | 耿振淞
北京中间地区已经饱和
记者:新的发展空间主要是指哪个方面?
陈刚:这里所说的空间主要还是指可利用的建设空间。有人曾经问我,北京的面积那么大,难道可发展的空间现在就饱和了吗?这里需要解释的是,一个城市的行政区域和建设区域概念是不同的。北京行政区域1.68万平方公里,但是原来国务院批复北京的建设区域是900多平方公里。经过近十多年的飞速发展,这些建设区域基本上都已经用完,因此需要考虑新的发展空间。目前,北京中间地区已经饱和,不可能再获得新的建设区域,因此必须向现有的城市外围发展。至于需要发展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就目前来说还是一个未定的数字,这和人口发展速度以及产业结构调整诸多因素有关。
记者:人口密度过大,到底达到了什么程度?
陈刚:根据对比,世界上其他大城市的中心区域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万人,而北京已经达到了2.74万人。
记者:北京城市空间发展的制约条件中首先提到的就是人口问题,适合北京的人口规模到底是多少?
陈刚:首先需要说明,这里所说的人口规模不是指户籍人口,因为在规划上讲这没有实际意义。这里指的是常住人口,具体是指在北京居住半年以上,享用北京各种资源,长期使用北京基础设施的。
从人口增长速度来看,北京未来的人口发展基本上是以前几年人口增长所取得的经验值为依据,北京到底有多大的人口承载能力,专家的看法是不同的。有专家提出北京的人口上限是1600万,这是依据北京土地承载能力得出的,如果人口超出,就意味着北京的行政区域要向更大的外围空间扩展。上世纪80年代,有观点提出北京人口无论如何不能超过1000万,但是从现在来看已经大大超出。反之,也有专家指出,随着现代技术手段的提高,在水资源消耗、土地使用等方面,科技的进步使得这些资源消耗降低,从而使有限的空间承载更多的人口。如果在古代生产力落后的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人均消耗的资源非常高。这些都是专家的观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需要具体论证。
要动态发展地看待水资源
记者:您认为水资源条件对北京城市规模的发展有多大影响?
陈刚:北京人均耗水指数相比其他国际大城市是偏低的,从北京水资源现状来看,现在的人口就已经过多。城市在发展,人口在增加,水资源就会越来越紧张。但是北京的水资源到底有多少?现在仍在探讨中,因为地下水储量还没有很明确的答案。此外,从发展来看,这里还存在很大的变数,随着北京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耗水,工业耗水以及其他行业的耗水都会随之下降,这就为人口的增加提供了更多的水资源。分析北京水资源的问题,不能只从一个绝对的对应关系来看,要动态地、发展地看待这个问题。严格的节水措施,对用水结构加强调整,南水北调,对全部地下水储量进行科学分析,这都说明要动态地看待水资源问题。
记者:您所提到的绿色空间是不是通常我们所说的绿化用地?
陈刚:绿色空间不光是种树种草的地方,还包括庄稼地、河流等,只要不是建筑用地,我们就可以统称为绿色空间。绿色空间相比绿化空间是一个更大的概念。绿色空间概念是相对于建设用地而言的,对于生态的保护、城市通风、环境绿化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东西南北建四大绿色地带
记者:既要生态优先保护发展绿色空间,又要扩大城市规模,这中间是否存在矛盾?
陈刚:《发展战略》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是体现生态优先概念,这是对可持续性发展观政策的延续。与扩大城市规模相对应,对西部山区、地下水资源、河流等生态资源良好的地区都采取避开、保护的措施。这里要确立一个限建区的概念,这是指这个地区永远是绿化带,限制建设,为后人留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空间。此外,限建区内的农民耕地也要很好地保留,以便保持一定的农业产业地带。通过限建区,我们把扩大城市规模与生态优先措施进行合理地区分规划,充分做到统筹协调,为后代留下充分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生态空间。
记者:北京东南西北为何要建四大国家森林公园?
陈刚:一个城市建成区的规模和周边应保持一定的绿化比例,没有一定的比例,城市就会失衡,无法获得足够的新鲜空气。对北京而言,众多专家通过调研,提出应该在东西南北建四个大的绿色地带,把周边区域的自然风貌,良好的生态资源引入城市中心区。像一些国际大城市,如伦敦、巴黎、莫斯科等在城市周边和城乡结合部都有大片的森林。
世界级的服务中心的定位很有利
记者:对于北京未来的定位,《发展战略》中定位是世界城市、服务中心,请问这与此前提出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有什么不同?
陈刚:从学术上来看,专家们认为世界城市是在参与国际金融、政治、国际事务等方面影响力较大的城市,包括拥有国际组织的总部。这样的城市在世界上发挥的作用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高一个层次,从本质区别来看就是参与和影响国际事务的范围、程度和辐射力不同,如伦敦、纽约、巴黎。一般的制造业对北京来说,土地成本、人力成本相比国内其他地区都非常高,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北京人才济济,文化和信息的优势决定了北京发展服务业的优势,如旅游、金融服务等,许多经济和社会学家认为这方面北京的发展空间非常大。所以从世界和区域的角度来看,在服务领域把北京定位为世界级的服务中心对北京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记者:《发展战略》何时能够进入实施阶段?
陈刚:《发展战略》突出了科学的发展观,贯彻了几个理念,一是区域协调,如南城北城,城区郊区等,提出对旧城保护,对建成区整治,对外围发展,这体现了全面协调的区域发展观。二是处处体现了生态优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关注了北京生态的长远发展问题。三是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到人是城市的主体。目前,《北京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已经完成,下一步进行总体规划,这项工作将在年底完成。
转自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