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7MF战斗机
如果说FC-1战斗机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一颗新星的话,
那么歼7MF则完全是将传统发挥至极致的一个典型了。
2000年珠海航展,歼7MF毫无预兆地就出现了。它的横空出世曾经引起一班军迷们的喧闹和纷纷猜测,因为这种飞机的外形不由得让人联想起一种神秘莫测的战斗机:双三角翼配合前翼,机腹矩形进气口多元压缩进气道,这些传说已久的特征似乎应该出现在另一种战斗机身上。于是乎,猜测变成臆想,这种飞机的用途和技术特性成为2000年航展的一个热点。
随着时间的推移,现在歼7MF战斗机在世人面前已经逐渐清晰起来。通过几次航展和对一些相关人员的采访,我们现在已经可以从技术上大体分析一下这种轻型战斗机。
首先我们要确定的是,歼7MF战斗机确实是歼7系列的一种,虽然其外形改变较大,但并不像FC-1那样从根本上作了改变。从模型上可以看出,歼7MF战斗机在外形上与歼7E飞机有很大的共性,而其设计思想同FC-1战斗机有类似之处,同样是强调加强空战性能、使飞机具备多任务能力。然而,从实施手段上讲,歼7MF同FC-1走了不一样的道路。
为了获得第三代战斗机的典型空战功能,歼7MF必须要安装高性能多功能雷达,这样就必须改变机头进气的方式,将机头位置腾出来。FC-1选择了两侧进气,而歼7MF则选择了类似F-16的腹部进气方式。然而歼7MF的腹部进气道并非像F-16那样选择了简单的3维固定进气道(半圆形进气口,固定压缩进气道),而是采用带内部调节板的2维多元压缩进气道(矩形进气口,靠内部调节板的移动完成不同的压缩),这种设计说明歼7MF飞机仍将兼顾高空高速性能,但很明显的是这种设计会带来重量上的增加。显然歼7MF并没有在进气道上花多少精力,成飞直接使用了成熟的技术。进气道的移动必定带来机体结构上的变化,歼7MF的迎风面积比歼7E飞机有了一定的增加,由此带来的是阻力的增加,因此,歼7MF的最大速度从歼7E的2M左右降到1.8M,升限降到16000米。
除此之外,歼7MF在气动上的变化相比歼7E而言并不大。歼7MF基本沿用了歼7E飞机的双三角机翼(机翼面积有所增加)、简单襟翼+前缘机动襟翼、平尾,垂尾形状有所改变,原来歼7的腹鳍也有所变化。同歼7E相比,歼7MF的最大改变是在机翼前方不远的地方增加了一对前翼(也可称之为鸭翼)。关于这对面积很小的前翼曾经有过很多猜测,比较流行的看法有两种:调节飞机重心位置和全机焦点的位置;涡流发生器。由于其面积很小,所以大部分爱好者都认为这与以色列“幼狮”、幻影V等战斗机类似,属于固定式前翼。但根据2003年北京航展上成都飞机公司的技术人员介绍,这对前翼居然是全动前翼,其作用则是综合了大家的猜测,即起到调节重心的作用,也能与机翼互相干扰形成耦合作用(然而大多数人都对此表示怀疑:面积如此之小的前翼,能形成有效的耦合么?)。
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三翼面布局+调整过的重心位置(据介绍歼7MF并没有采用电传操纵,但使用了自动增稳系统,说明相对歼7E而言歼7MF可能部分放宽了静安定度)使得歼7MF的机动性能比歼7E有一定的提高。
上面的这些改进使得歼7MF在空战性能方面弥补了歼7系列的一些不足,主要是中低空亚跨音速区域的盘旋性能得到了改善,而同时还保留了大部分高空高速性能,这意味着歼7MF机能够执行传统的截击任务,也能够与敌方战斗机格斗争夺地区的制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