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免费最经典的幽默小段子 掌握第一手军事情报
搜狐新闻,告诉你正在发生什么。 点击进入>>>
|
昨夜11时35分,“救命骨髓”运抵南宁,马上被紧急送到医院。记者农如松 摄
新桂网-南国早报记者 唐正芳
昨天下午3时30分,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49岁的农民江焕文体内的造血干细胞,通过血细胞分离机缓缓渗到采血袋里,这袋救命的造血干细胞昨夜11时35分飞抵南宁,输到正在医院等待手术的大学生胡清的身体里。本报记者随医学专家飞赴长沙,目击了这场爱心接力的过程。
“小胡安康是我最大心愿”
昨日下午3时30分,在湖南省著名的湘雅医院血液科,医生将针管插进江焕文的两只手臂上,一进一出两根输血管,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将江焕文身体里的部分造血干细胞分离出来,再慢慢地渗透到血袋里。据专门负责这次手术的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血液科主任陈方平介绍,这次约采集的100~130毫升的造血干细胞,整个过程会持续5个小时。采集完毕,由专人护送到南宁。24日,江焕文还将第二次接受同样的手术。
采集工作刚刚开始,记者将江焕文的妻子带到了江焕文的床前。江姨像平常一样和丈夫拉起了家常,老江看上去心情很好。记者问他:“您现在感觉怎么样?”江焕文微笑着说:“其他的没什么,只是觉得血管里的血液流动得比平时稍快一点。”
湖南省红十字会副会长侯炳文、副会长彭力夫专程到医院看望江焕文,为他送去了鲜花和一个红包:“您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几天后,您就与平常没什么两样了。”
昨天晚上8时30分,江焕文结束了造血干细胞的采集。他特地托本报记者给广西的胡清带话:“小胡同学,祝你早日康复,你能健康地生活是我最大的心愿。”
昨天晚上,这袋救命的造血干细胞被装进一个特别的箱子里,由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简称总库)湖南分库副主任何一平专程“押送”。一路上,何一平像宝贝一样护着。今日凌晨30分许,骨髓交接仪式在广西医科大一附院举行,接过骨髓后,自治区副主席刘新文激动地说:“感谢湖南人民的深情厚意”。当胡清知道的“救命骨髓”准时到来时,连说“谢谢”。交接仪式结束后,马上对胡清进行移植手术。记者发稿时,手术已经开始进行。
“我和小胡有缘分”
一位湖南乡村的农民为何与广西的大学生“配上对”?昨日下午,躺在床上分离造血干细胞的江焕文说:“我和小胡有缘分。”
据何一平介绍,2003年江焕文在无偿献血时就填写了一张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登记表,并留下6毫升的血样,作为“人类白细胞表面抗原”的检测样本。很快江焕文的血样检测分型资料由湖南分库上传至总库。2004年11月,广西大学生、白血病患者胡清到中国总库求助,通过检索找到了与其配型初相合的捐献者,他就是江焕文。在湖南省红十字会的不断联系和努力下,江焕文同意愿意履行承诺,拯救白血病患者。经过进一步的高分辨检测和体检,他成为胡清最理想的捐献者。昨天,顺利地进行了造血干细胞的第一次采集。
据有关资料统计,寻找这种非血缘无关供者的可能性非常少,只有几十万分之一的几率,中国总库只有24万份资料,在24万份资料里找到了一个相匹配的无关供者,胡清确实是非常幸运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白血病患者上百万,受环境、劣质食品、放射性物质及家庭装修等方面的影响,每年还在以3~4万人的速度增加。何一平说:“参与捐赠献造血干细胞的人数越多,那么患者寻找相匹配的无关供者的几率就越大。捐赠献造血干细胞对人的身体并没有伤害,希望有更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让更多的白血病等血液病患者有机会重获第二次生命。”
“我们不需要什么报答”
一个地道农民,是如何想到要捐出自己的骨髓,抢救他人的生命的?记者飞赴长沙后,试图寻找这个答案,但这位质朴的农民却以“做件小事不必太张扬”回答记者。昨天上午,记者特地驱车百公里到江焕文的家去探访。
在岳阳市至华容县的公路边下车,再走过几公里泥泞的田间小路,记者来到了江焕文生活的小村庄。江焕文的家很旧,几乎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一台35厘米的老黑白电视机就是最“贵重”的家电了。江焕文的姐夫告诉记者,江焕文本来打算过年后到深圳打工,但由于手术时间定在3月份,所以他又留下了,“都已经答应别人了,做了手术再去吧”。
江焕文的妻子是一个干练的农村妇女。面对记者,她说,不伤身体还能救人一命,这是好事。记者转告她,胡清称“他们是再生父母,有能力一定报答他们”,江姨连忙说:“湖南和广西离这么远,老江能救那个大学生的命,这是一种缘分。我们不需要什么报答。”
一位村民告诉记者,老江在村里是有名的好人,小时候在自家鸡笼边捡到一个鸡蛋,知道不是他家的鸡下的,便拿着鸡蛋挨家挨户去问,要还给人家;村里有一个五保户,老江经常去帮他挑水、砍柴和买米等。
江姨很实在地对记者说,刚开始她心里也有顾虑,担心献骨髓对丈夫身体有影响,经过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解释,她放下了思想包袱。在外打工的3个女儿,从报纸、电视上知道这件事后,对爸爸的善举很支持。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