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上午11点,一位特殊的老人离开了我们。1915年4月20日他出生于波兰华沙一个犹太人家庭,1957年,他加入了中国籍。一生中,无论是战火还是监狱都没有使他放弃信仰、理想,无论经历怎样的岁月,他都不放弃作为记者的手中的笔,年近90岁,他仍然在用笔向世界表达自己在中国的所见所闻,他就是国际著名记者、作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伊斯雷尔 爱泼斯坦。
他是犹太人,他是中国人,他一生经历了90个春秋,其中82个岁月是在中国度过的。他曾说:我爱中国,爱中国人民,中国就是我的家。
爱泼斯坦:我生活在中国,可以说是中国人民养大的人。
1917年,一个2岁的犹太男孩儿伊斯雷尔·爱泼斯坦随父母辗转来到了中国,在租界长大。他酷爱写作,15岁时开始在天津的英文报纸《京津泰晤士报》从事新闻工作。22岁,他成为美国合众社记者。
1937年,在采访抗日救亡活动时,他学会了《义勇军进行曲》,中国人民抗日的悲壮深深地震撼了爱泼斯坦。不久,“七.七”卢沟桥事件爆发,爱泼斯坦的父母移居美国,但是爱泼斯坦却留在了战火愈演愈烈的中国。在以后的几十年里,中国成了爱泼斯坦报道写作惟一主题。
这是爱泼斯坦在台儿庄大捷后的留影,1938年4月,爱泼斯坦第一次亲临战场,他亲眼目睹了中国官兵冒着日军猛烈的炮火,前仆后继地打垮日军进攻。他非常振奋地向世界报道了台儿庄大捷。
这是爱泼斯坦在硝烟还未散尽的广州街头采访时的照片。他作为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曾连续几个月在战区采访报道。1938年9月18日,在广州采访抗日游行活动时,爱泼斯坦认识了宋庆龄,后来,他们成为亲密的朋友和战友。他参加了宋庆龄在香港创建的“保卫中国同盟”,争取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战的了解和援助。他们的友谊延续了几十年。70岁时,受宋庆龄委托,爱泼斯坦开始为宋庆龄写传记。宋庆龄在给爱泼斯坦的信中曾写到:我最信任的朋友和同志已经同意承担为我写传记的事,我是多么骄傲和高兴。遵宋庆龄嘱托,在她去世后,爱泼斯坦用10年时间潜心完成了《宋庆龄--二十世纪伟大的女性》一书,它被认为是解读宋庆龄的最好范本。
爱泼斯坦:她是上海小姐,但这个上海小姐是革命的。宋庆龄一方面是很礼貌的,外头是很软的,但她的意志是很强的。她在我的生命里起了很大作用,过去、现在、未来她是一个榜样。
1939年,爱泼斯坦完成并出版了他的第一本书《人民之战》,被认为是极为出色的战争新闻报道,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4年,在陕北一个普通的窑洞里毛泽东把亲笔签字的画像送给了爱泼斯坦,几十年后这张画像依然挂在爱泼斯坦的家中。那年爱泼斯坦和一批中外记者突破封锁,来到了延安,毛泽东的从容不迫、朱德朴素的智慧和延安军民的士气深刻地影响了爱泼斯坦,他在家书中曾写到:“这是新中国也是新世界的模型,这是民主,”“未来的中国已经在今天出现。”他写了许多关于延安的通讯,在英美等国报刊发表,他还为对外宣传提出了许多建议,新华社播发的第一条英文新闻,就是由他亲手修改而成的。而这一切对他来说,都是为了信仰和理想。
爱泼斯坦:人应该有信仰,有奋斗目标, 奋斗目标是人和人平等。
1951年,在建国初期艰难的日子里,应宋庆龄的邀请,爱泼斯坦回到中国。
爱泼斯坦:中国的解放在我看来是很重要的,是进步。是最新最好的地方,那个时候也知道困难很多。
爱泼斯坦协助宋庆龄创办了对外宣传杂志《今日中国》的前身《中国建设》,为中国对外传播事业的发展做了大量工作。
爱泼斯坦:我是共产主义,后来,和中国人民关系越来越密切,变成国际主义了。
爱泼斯坦见证了中国革命和社会改革的进程,他是最早向世界介绍中国革命的记者之一,他的著作《中国未完成的革命》,影响了许多关注中国革命的外国人。在1955年他40岁到1985年他70岁的30年间,每隔10年他都要到西藏采访,完成了《西藏的变迁》一书。他悉心研究中国历史和社会,发表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等著作,晚年,他以惊人的毅力完成回忆录《见证中国》。他是一个客观的见证者,他也是一位推动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的参与者。
2005年4月,爱泼斯坦九十岁了, 国家主席胡锦涛来到爱泼斯坦家中,祝贺他的90大寿,他把自己的最新著作《见证中国》送给了胡锦涛主席。
就在这个生日里,“爱泼斯坦90——北京胡同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正式启动,这是爱泼斯坦允许使用他的名字的惟一活动。他说,北京胡同再不能拆了,要研究抢救办法,要保护。这是爱泼斯坦老人的最后一桩心愿。
爱泼斯坦曾说,在历史为我设定的时空中,我觉得没有任何事情比我亲身经历并跻身于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更美好更有意义。今天,是老人的追悼会,让我们祝老人家一路走好。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爱泼斯坦”,共找到
23,983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