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药品在医院业务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是改革方向,是与国际接轨之举。但要防止出现“两头翘”(诊金提高,药价却降不下来)的情况。
切断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同时政府必须建立一种补偿机制,或者增加公立医院投入,或者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保证医院的生存发展。
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在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
南方网讯 “我国医改工作基本不成功!”连日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这份研究报告激起了强烈反响。官方机构公开承认自己的工作不成功,非常少见。
何时让人人享有医疗保健?
倘如评论家所言,这份报告的出炉,表明政府的医改思路将有重大转向,那么,应该积极肯定和推动这种转向。因为这样的转向将引导我们在正确的方向上构建医疗卫生政策,同时重新定义政府的责任与职能。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的具体方式上或有种种不同,从公立的、非营利的到私立的医疗机构都有,但是在医疗卫生政策上却没有不同,即,以公共财政保障人人享有卫生保健。
过去二十多年来我们不缺各种各样的“改革”,但是,政府承诺的“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却远未实现,过去几年的“市场化医改”也不是以此为目标的,这就说明,虽然我们已是经济大国,但还根本没有与21世纪的全球理念和标准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政策。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是为了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政策目标,如果这一点能够确立起来,那么,政府的理念与眼光、财政与资源、体制与程序、手段与措施、评估与激励等等就必须有一系列转变,甚至是180°的转弯。
这判语既是对医改何去何从的忧虑,也体现了一种责任和勇气。
各大网站上,网民的有关评论热透天,报纸、电视、广播也火热报道。
这几天,记者多方采访官员、专家和群众,他们普遍认同报告提出的核心观点:一、医改单走商业化、市场化的道路行不通;二、医疗卫生事业因其特殊性,出路应该是强化政府职能。透过火爆的新闻,看到的是群众对“医改新政”破解“看病贵”的热盼眼神。
医疗:降药价升医技,防止“两头翘”
今年,全国都在打击非法行医。一个个“黑诊所”被打掉,但为什么总是屡禁屡打?一位打工仔对记者直言:“谁不知道大医院好,但要排队,还要看脸色,医药费又贵。看一个感冒要100多元,我一个月才几百元,怎么看得起?只能看游医了。”
打工仔的话点出了“看病贵”的焦点。根据第三次全国卫生调查的数据,我国居民平均每次门诊费用在2003年达到了108.2元,比1998年增长了57.5%;而每次住院费用达到了3910.7元,上涨了76.1%.广州市卫生局公布的今年首季度各大医院业务情况,广州住院费首破万元大关,短短三年涨了16%.
专家说,这些年来,有些地方医改单走市场化的路子,有的还卖医院,以为有了竞争,就活了,但是医疗市场是个不完全市场,医疗服务是信息不对称服务,看病不同于生活消费。比如买衣服,可以逛遍商场,货物比三家,有质量问题还可以退换;但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享受的哪些医疗服务是必需的,值多少钱,出了问题索赔也不如买衣服那么直观容易。
前不久,广东召开医疗价格听证会,听证方案对医疗价格全面洗牌,总体收费水平将下降1.03%.但引来满堂争议,老百姓质疑明降暗升。看来,寻找一个医院合理发展与群众能够承受的较佳平衡点,确实不容易。
专家开出的药方是降药价,升“医技”,防止“两头翘”。降低药品在医院业务收入中的比例,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收费是改革方向,是与国际接轨之举。但要防止出现“两头翘”(诊金提高,药价却降不下来)的情况。对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措施,整体推进。
医药:“分家”势在必行,合理补偿医院
众所周知,“看病贵”主要是吃药贵。原因有三:一、药厂虚高定价,物价部门很难全面掌握真正成本。二、流动环节过多,层层加码,例如用于心脏手术的某规格球囊,报关价为每个496元,一级代理商批发给二级代理商时达到3600元,二级代理商再转手卖给医院时骤升到7000元,两次倒手加价13倍多。三是一些医院采购中收取折扣、回扣现象比较普遍,直接或间接加重患者负担。
为此,国家多次“开刀”治理。1998年以来,国家发改委先后进行了15次药品降价,降价的药品几乎涵盖所有常用药品,但效果不明显。
关键还是要从制度上规范。从2000年开始,国家又推出药品招标制度。但去年,围绕药品招标采购出现过一些风波。有的人提出中介机构代理费太高,会加大企业负担,还有的甚至建议取消药品招标采购。不过,专家和主管部门态度非常明确:问题主要出在具体操作环节,药品招标采购作为降低药价、减轻患者负担的方向坚决不能变。
多名专家对记者表示,“医改新政”必须彻底实行医药分开。目前由于政府投入有限,医院对药品收入过分依赖,药品收入在总收入中占40%以上。切断医院对药品收入的依赖,在调整医疗服务价格的基础上严格限定医院的收入比例,同时政府必须建立一种补偿机制,或者增加公立医院投入,或者提高医疗服务价格,以保证医院的生存发展。
医保:打破城乡界限,保障全民权益
“每年交这10块钱,没想到还真实惠!”75岁的新会农妇黄阿婆今年患上了风湿性心脏病,住院花掉了5000多元,凭“合作医疗卡”在村委会报销了一半的医疗费,家里本来雪上加霜的经济状况因此大大缓解。
黄阿婆是加入了合作医疗,没有加入的人就不同了。看病喊贵,一个重要原因是医保没跟上。
国务院研究中心的报告指出,目前全国医疗保障(保险)制度所覆盖的人群大约有1亿人左右,不足全部城镇从业人员的半数;在农村地区,则只有全部人口的10%左右。
城镇医保的目标人群只包括就业人员及符合条件的退休人员,农村医保由于采取自愿参加的原则,事实上只有农村中相对富裕的群体才能参加。有人形象地称,现在的医疗保障是“富人的俱乐部”。
广东的情况类似。经过多年的努力,目前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超过了46 %.但每年都要工作人员做大量艰苦的说服工作,才能保证覆盖率稳中有升。
专家认为,“医改新政”必须打破城乡、所有制等界限,建立一个覆盖全民的、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保障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权益。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城乡一体化的医疗卫生体制建设,可以真正增进对农民权益的保护。
全国人大代表、省人民医院院长林曙光说:我们要鼓励发展自愿性质的商业医疗保险,推动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保”,努力形成这样的一个社会氛围,就是年轻人花钱给老年人看病,将来自己老了,就要下一辈给自己看病“埋单”。
政府:保障公共卫生,办好社区医疗
“现在政府对医疗事业的投入太少了!”广州一家综合性三甲医院的有关负责人透露,该院去年营业额约为3亿元,而政府给的用于购买医疗设备等方面的钱才1000万元。
中山大学卫生经济学副教授胡正路指出,据测算,2000年我省卫生总费用仅占全省GDP的3.94%,低于全国5.13%的平均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进一步指出,政府有限的卫生投入往往抓大放小,向大医院倾斜。目前,全国80%的医疗资源集中在大城市,其中30%又集中在大医院。所以在看病时,人们都往大医院跑,农村人就往城市跑。最后的结果就是大医院人满为患,小医院门可罗雀。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透露,现在全国县级以下公共卫生机构只有1/3能够维持正常运转,另外1/3正在瓦解的边缘,还有1/3已经瘫痪了。我省的情况类似。
所以,专家认为,解决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需要优先发展和确保的是初级医疗卫生服务机构,而不是那些三级以上的大型综合医院。从这个意义上讲,可能“抓小放大”比“抓大放小”更为合理。计划免疫、传染病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应由政府向全体社会成员免费提供。在基本医疗方面,以政府投入为主,满足全体公民的基本健康需要。对于基本医疗服务以外的医疗卫生需求,政府不提供统一的保障,由居民自己承担经济责任。
“政府要是真把社区医疗办好了,看病就在家门口,便宜又方便!”昨天(31日),广州大塘街的陈伯在简陋的街道社区医疗站边吊针边说,对“医改新政”寄予了无限期待。( 段功伟 陈枫 )
转自搜狐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医改”,共找到
61,35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