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日本右翼否定南京大屠杀 得到部分日本学者、政府官员支持
主持人:日本是这场战争的发动者,有些战犯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到现在日本国内,包括政府老百姓对南京大屠杀是怎么看的?为什么日本国内对南京大屠杀有这么大的争议?作为跟日本有相同经历的德国,他们也发动了战争,杀了很多犹太人,而他们对这方面的态度、数字(却是比较承认),为什么两个国家会有这么大的反差?
张连红:战争结束之前,日本国内老百姓很少有人知道日军在南京犯了很严重的暴行,主要原因是日本当时对新闻管制非常严格。
经《纽约时报》等报纸报道以后,日本对媒体加强了控制。因此很少有人知道日本在南京发生了大屠杀。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以后,才有部分人知道日军在南京发生了这样一个屠杀事件。战后老百姓也不太去关心这些历史,70年代以后有一些人否定了这段历史,说南京大屠杀是战胜国强加给日本的。到了80年代,左翼学者本多胜一等人共同组织了一个南京事件研究会到中国进行走访,包括从上海、杭州到南京,他们写了一本书叫做《通向南京之路》。他们到当年现场采访了很多幸存者,获得了许多工作珍贵的历史资料,回去在《朝日新闻》上面进行了报道,影响很大。
左翼学者进行实际调查,以及对资料的认证,包括对日本老兵的调查,宣传了这样一个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但90年代以后,日本右翼力量开始日益增强,否定南京大屠杀的声音越来越多。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一个是在南京大屠杀过程中,特别是在人数问题上,由于历史的原因不能够有精确的数字,所以日本右翼抓住这个问题不断否定南京大屠杀。这样的力量实际上是越来越强,因为有很多老百姓都不知道这段历史,他们就不断宣传,召开群众集会。比如说在2001年1月,他们召开大规模集会,公开说南京大屠杀是二十世纪最大的谎言,后来一些右翼还写书诽谤李秀英、夏淑琴是假证人。最近,他们专门写书对南京大屠杀的图片进行一张一张否定,说这些图片都是作假。还有他们通过漫画的方式,企图否定南京大屠杀的事实。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日本右翼力量得到了日本的企业甚至某些政府官员的支持。右翼人数并不是很多,但是力量很大,他们对普通民众的影响很大。到了90年代以后,一些左翼的学者都相继去世了,同时坚持正义客观研究的学者不断受到右翼的威胁,他们写的书也不畅销,有的甚至很难出版。
日本右翼企图通过否定南京大屠杀,而试图将侵略亚洲的历史描绘解放中国、解放亚洲,是一种圣战,把欧美人赶出亚洲。但是如果是日本发动的战争是解放亚洲的话,那为什么还会在南京发生暴行呢?所以他们必须要把南京大屠杀给否定了,这样才能说是侵略战争是为了解放亚洲、解放中国。同时,他们还有意将战争期间制造的假新闻放大,包括日军对南京难民的友好、给小朋友糖果吃等,以表明没有发生南京大屠杀这样的事件。
德国和日本对大屠杀的认识有很大差异性也是有很多方面原因造成的。战争结束以后,世界很快就分成两大阵营,形成东西冷战的格局,一个是以美国为首的太平洋体系,包括德国、法国、英国等国,而以苏联为首,中国、苏联、东德变成了一个阵营。作为战争的加害国日本和战争受害国中国在战后很快重新成为对立的国家。在美日同盟的形势之下,中国不可能提出要求对日本的战争罪责进行清算,美国人支持日本跟中国、苏联进行对抗,它必须扶持日本,因此,战后日本战犯没有得到任何根本清算。日本有很多战犯在战后重返政治舞台。日本天皇的战争责任也都没有得到追究,所以社会结构就不可能变化,也就不可能进行真正的战争反省。
由于在美国冷战思维之下,日本没有进行全民的反省。同时战后不久很多战犯重新又走向了政府,这样他们是不可能对发动战争进行反省。而在欧洲形势却不同,战争结束前,德国同法国、英国作战,都是对手,而战后要成为同一个阵营的盟国,德国要融入欧洲圈,它就必须要向英法道歉,必须要对发动的战争进行深刻反省。所以在五十年代初,德国年青一代发动追究战争责任的运动,战犯都得到了清理。另外,在欧洲形成了一个对战犯的穷追猛打的环境,而在亚洲就不一样,很多战犯都逍遥法外,没有什么审判。而且很多战犯都摇身一变变成了官员,这样他们就不可能进行彻底的反省。这就是冷战的格局,德国和日本处在不同的环境里面,他们对战争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在基督教文化,人们对战争的反省同非基督教文化也有不同认识,在基督教文化里,一个人如果犯了错误,只要他承认了,就要以重新做人了。而在亚洲,如果一个人犯了罪,是很难得到人们的信任的。所以在日本的文化根基里面不太承认自己的错误。
战争结束以后,由于冷战的问题,导致中国、朝鲜等国家没有能力向日本进行追究,因为这是两个不同的体系。日本得到美国保护,中国不可能对日本继续进行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同时50年代,我们政治上都宣传中日两国人民要友好,认为日本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是日本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广大日本人民也是受害者。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在亚洲没有能够形成对日本战犯的穷追的条件。
张纯如因研究日军暴行受到一些刺激和别的压力而自杀
主持人:研究南京大屠杀的学者是很多的,包括去年12月份写《南京大屠杀》这本书的张纯如女士,她是开枪自杀了。具体死因也没有一个太明确的说法,她的这个研究成果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们了解的这段历史。您如何看待张纯如对其他研究者的影响以及她这么早就结束这段生命?
张连红:张纯如女士到南京进行过调查,我们也有过一些共同研究。通过我们平常跟她的接触,她是一个非常有才华、杰出的华裔作家。她从小就一直想了解这段历史,想写一部告诉世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书。这本书出版以后,社会反响很好。在美国整个华裔和美国人都开始关注南京大屠杀这一暴行。在此之前,也有很多人都写文章揭露日军暴行,但是影响不够大,章开沅教授曾跟我说过,他同唐德刚、吴天威三个老教授都做过很多南京大屠杀的研究,但都不如张纯如本书的影响大。由于张纯如的这本畅销书,使得人类才有可能重新反思这样一个悲惨的历史,在60年前有这样一个大规模的暴行。
我看到张纯如在这本书中特别强调,人类有的时候面临暴行会无动于衷,这会怂恿很多暴行的发生。当时在美国的《纽约时报》上发表过关于南京大屠杀的报道,但是美国当时不愿意参加这场战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在遥远中国发生的战争,没有人去阻止日军的暴行。如果当时美国能够采取一些措施,阻止日本对中国发动战争,许多暴行也行可以避免的发生。张纯如希望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中国人的灾难,也应该把它看作是人类的一场灾难。大家都应该去理解记忆这段历史。我觉得张纯如的呼吁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也超越了种族的界限。
她要求我们要记住这段教训,避免将来的发生同样的暴行。她的这个出发点很高。在日本有些人认为这是一本丑化日本的书,我认为他们的理解非常狭隘。张纯如只是把南京大屠杀作为一个个案来解剖,以此提醒世人正视我们历史上所犯的错误。正因为这样,张纯如的书才可能在美国得到这么多老百姓的喜欢。她是从人类的高度来看问题,这也是这本书畅销的主要原因。如果只是从中国人角度来考虑,可能美国人就不会太去关心。让人类共享这段创伤,从中汲取教训,这是张纯如非常成功的地方。
至于为什么自杀,肯定不是他杀,也不是谋杀。据我们对她的了解,她成名以后还到东南亚去查阅调查日本的暴行,整天面对人类的暴行,心灵确实会受到刺激。同时,她成名后,她的社会活动太多了,很多地方都要求她去做报告。但她需要做研究,还要带小孩,而她自认为智商很高,可以帮助很多人。她很少拒绝人们的请求,她一直是处于一种又想做又做不了的情况,精神负担很重。她的自杀与精神压力负担过大有关系。
从同行的角度,我们是非常敬佩张纯如女士,她让世人重新记忆这场战争,这场暴行。我们也写了很多文章,今后还是需要多努力。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张连红”,共找到
1,798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