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名的义勇军领袖杨靖宇、赵尚志、李红光等,他们都是共产党员,他们的坚决抗日,艰苦奋斗的战绩是人所共知的。”
——毛泽东
冰趟子夜伏日伪追兵
——赵尚志外甥回忆舅舅战斗的一生
赵尚志生于辽宁,战斗并牺牲于黑龙江,头颅埋藏并发现于吉林。可以说,东北大地,白山黑水,到处都留下了英雄抗日的足迹,赵尚志可以在东北三省任何一个省份安葬。最终哪个省、哪座城市能如愿呢?……
自从去年6月,赵尚志的头颅被发现并经过公安部的权威认定后,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反响,东北三省的政府和人民都在积极争取英雄头颅的安葬资格,以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资源。
赵尚志的家人表示,他们希望能将赵尚志将军的头颅送回家乡朝阳安葬。8月6日,赵尚志的外甥、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史研究员李龙对记者说道:“朝阳作为英雄的故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趁夜伏击,敌机枪冻哑了,而日兵冻僵在冰洼上
李龙说,他作为一个历史学研究者,可以超脱于血脉联系看待赵尚志,他的确是中华民族的一位伟大英雄。而冰趟子激战,是东北抗联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伏击日寇的战斗,是使赵尚志名留青史的一次经典战役。
“为什么叫冰趟子呢?”冰趟子林场副场长郭玉坤解释说:“当年这里有一眼山泉,泉水流下来,结成一大片高低不平的冰层,遂被称为冰趟子。”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里是一片原始森林,野兽出没,人迹罕见。1937年,抗联第三军军长赵尚志率军部和第一、第五师,由汤原县向铁力、海伦实行长距离转移,也叫西征。敌人尾随赵尚志部队,围追堵截,部队走到通北山里时,有一股800余人的日伪军紧紧追来。
当时那里叫黑风口,抗联战士们行军到那里,在伐木工人留下的木房里宿营休整。赵尚志决定设伏,他说,沟两侧的山林,可隐蔽设伏,沟里狭窄,可截断敌人退路,只要把敌人引来,就可以把他们消灭干净。虽然时值三月,山上山下依然是冰雪覆地,战士们在冰雪上浇水,在木房周围砌成战壕或掩体,等待追兵。
3月7日傍晚,日军竹内部队守田大尉率日伪军800余人,沿山沟口向“冰趟子”木营攻击前进。
一群伪军首先被打退,接着约200名日军在机枪和炮火的掩护下,向木营凶猛地扑来。山路、冰层上布满了敌人。抗联战士6挺机枪同时向敌人开火,子弹、手榴弹雨点般地飞向敌群。日本兵倒下一排,又冲上一排。战斗异常激烈。
随着敌人后援部队的不断到来,敌人更猛烈地发动了第二次、第三次进攻。沟里冰趟子上的敌人趴着不敢动,有的掉头就跑,日军指挥官狂舞战刀命令冲锋。为了牵制敌人,减轻正面部队压力,赵尚志派多股小部队,从两侧密林和北部河沟中拦腰突袭敌人。敌人仗着人多势众,武器精良,集中攻打正面木营。20多名日军一度占领了左侧一个木营。赵尚志大声命令少年连,趁日军立足未稳,坚决夺回这个阵地。少年连两个班战士,在排长赵有财的带领下,与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左侧木营终于失而复得。
战斗从傍晚一直打到后半夜。敌尸体一排排地盖满了山沟的冰面。夜里,严寒冻得拉不开枪栓,机枪打一阵就“哑巴”,手也冻得伸不直。抗联战士们轮流到木营里用铁桶炉子烤枪、取暖。而趴在冰洼雪地上的日本兵被冻得身体僵硬,无力进攻,枪声也渐渐稀疏。抗联战士却越战越勇,赵尚志命令加强沟口堵击,不让敌人逃跑。这样又杀伤一大批后撤的敌人。深夜,敌人只好趴在冰雪里被动挨打,无可奈何地等待援兵到来再行进攻。就在我多股小部队袭击敌群的同时,主力部队趁夜安全撤离战场。
这次战斗击毙日伪军200余人,击伤、冻伤100余人。日军守田大尉等7名指挥官在战斗中被击毙。我军缴获了大量枪支弹药和给养。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抗联以牺牲7人的代价,给日伪军以重创。
解放后,抗联老战士经常来这里寻找战斗遗址,凭吊牺牲战友。老抗联战士李敏2000年、2001年和2004年三次来冰趟子林场,在这里写下“抗联第三路军冰趟子战役遗迹地”。
日军悬赏捉赵尚志:“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
在哈尔滨市南岗区邮政街341号有一幢有着特殊背景的楼房,当记者找到这里时,看到奶黄色的楼体上有些斑驳,而院内绿树相映,端庄而静谧。这幢掩映于高楼大厦间的俄式二层楼房,就是抗日民族英雄赵尚志少年时代曾经就读过的学校———许公中学。
许公学校是1924年12月为纪念中东铁路第一任督办许景澄而设立的一所学校,全称为许公纪念实业学校。1925年2月至9月,赵尚志在这里学习,其间积极接触进步人士,参加各种进步活动,燃起了他革命的热情。
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赵尚志,1986年4月,哈尔滨市政府在该楼挂上纪念牌,上书“赵尚志烈士革命活动旧址”,并将其列为哈尔滨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熟悉赵尚志的人说,赵尚志身材不高,但骁勇善战,从拉出7个人和一挺机关枪起家,3年间发展成6000多人的抗联第三军,并很快成为主要领导人。
赵尚志这3个字曾让日本关东军闻风丧胆,寝食难安。日本关东军曾重金悬赏:谁捉住赵尚志,“一两骨头一两金,一两肉一两银”。
赵尚志(1908——1942年),辽宁朝阳人。
1925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6年底至1930年4月两次被捕,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被营救出狱。
1932年初,负责中共满洲省委军委工作。
1933年10月,任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
1934年2月后,历任东北反日联合军总司令、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抗日联军第三军军长等职,创造了东北战争史上的奇迹,被东北的父老乡亲称为“北国雄狮”。
1942年2月12日,率部袭击梧桐警察分驻所,为内奸打伤,昏迷中被敌逮捕,13日英勇牺牲。时年34岁。
受访者:李龙,赵尚志的外甥,中共齐齐哈尔市委党史研究员
采访时间:2005年8月6日
采访地点: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
收藏版
名将头颅
目前在北京
“头颅目前存放在北京,我们希望他早日入土为安,希望尽快让英雄忠骨安息。”
2004年6月2日,李龙、李明和姜宝才(赵尚志头颅发现者)、赵尚志将军的妹妹赵尚文及赵尚志的老部下李敏等人在长春般若寺找到了赵尚志牺牲时被日军割掉的头颅。
头颅发现者们希望将赵尚志的头颅安放在太阳岛上,“而英雄的身体在松花江上,那就实现了英雄忠骨的合葬。可以说,松花江是英雄的肢体,而太阳岛就是英雄的头颅。”黑龙江省有关领导作了具体批示,责成该省民政厅负责此项工作。
吉林省长春市有关方面认为英雄的头颅已在长春埋藏了62年,理应将英雄头颅安葬于长春,他们正积极做争取工作。通化市建有杨靖宇的陵园,当地也希望将头颅安葬在通化,以实现抗联“南杨北赵”在当地“会师”。
而赵尚志的故乡朝阳市也盼望抗日英雄早日魂归故里。特别是赵尚志的妹妹赵尚文等27位亲属,在今年5月2日共同签名,一致同意赵尚志头颅回朝阳安葬。辽宁省有关领导要求民政部门加紧落实头颅安葬及相关事宜。据了解,朝阳市委还成立了争取头颅回朝阳安葬领导小组,设专门办事机构落实这项工作。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