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李台您好!近年来广州台的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尤其我们大家也了解到广州台的位置是比较艰难的地位,它濒临香港,受到香港的冲击,但我也知道广州台一直探索了自己的道路,也打造了一些属于自己的品牌,尤其是新闻节目,成功击退了香港的电视节目,基本成为那个时段的赢家,我们非常关注广州台这么多年探索出怎样的发展道路,自己独到的品牌的一些思路呢。
李:我我们觉得本身打造品牌的问题,我认为不仅是我们现在媒体强调的事情,其实作为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单位,更何况我们是媒体,它要使自己发展当中提高它的社会影响力,能够得到社会认可,得到市场的认可,它必须有一个让大家认知的东西,这个东西我们叫做品牌,当然这个品牌包含的内容或者说它的范畴是有不同的表现的。我觉得像我们媒体而言,品牌既有节目品牌,也有媒体本身社会上的影响力的品牌,起码是有这两方面以上的范畴来考虑的。从我们台的节目的品牌来讲,确实我们从建台以来都着眼于本地化、本土特色,这样来打造我们的节目品牌,通过十几年,特别是近几年来在节目方面打造品牌我觉得走的比较好的,也不要说成功两个字,什么都成功,好象我们对标准也太低了,应该说走得比较好一点的,发展能够有成效一点的就是我们的新闻节目。
因为现在新闻节目从广义上看它也不是光是传递一些传统新闻的概念的,是社会信息流的问题,这种社会信息流随着现在信息时代的状况,人们对这种信息流的需求从量和质方面看都比以往任何时候要高、强调,作为一个公共的电视媒体要传播好这种信息流,让社会和广大观众都得到更多的信息,通过电视媒体这种载体,我觉得是非常好的,也是必需要这样做的。话又说回来,我们之所以走得比较好是新闻类的节目我们在原来叫《630新闻》,一直稳定的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开辟了一些其他的栏目,像《新闻日刊》,还有一些时政评论的节目等等,我觉得这方面都有一些明显的推进,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个比较好的效果不仅是行内看到的,而且也是社会认可的,这些都是作为我们台在当地比较好的品牌,广州地区一些兄弟单位、兄弟的媒体他们都认为我们广州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作为一个新闻的品牌节目应该说是在本地区具有比较影响力强的栏目,如果这样来说的话,对应的品牌我觉得就可以说是品牌。当然,我觉得作为一个电视媒体它要品牌的话,绝不仅仅是微观上,而且要在宏观上,当然微观上我们也在努力打造综艺节目品牌,但是这方面总的距离观众对我们的要求还有比较大的差距。
主持人:原因是什么?
李: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是境外媒体主要是港澳电视媒体他们在做综艺娱乐节目方面的积累应该说比我们丰富,丰富主要体现在成规模的有相当素质的一批综艺娱乐节目的策划人员,队伍比我们成熟。第二,他们面对观众,特别是通俗文化市场的基础做得比较好,所以在这方面觉得我们跟境外媒体真得有差距,但是这也在努力,但是毕竟我们开放电视市场的时间,包括提出电视产业发展还是近几年的事情,本身就有一个培育市场的问题,我们也会在这方面努力来培育好我们自己的文化娱乐节目的创造队伍,以跟的上形势和观众对我们的要求。的这是微观层面的。再高层次一个品牌的影响力也依赖于媒体在地区的影响力,一个媒体在地区的影响力,使这个媒体成为这个地区的品牌,我们觉得也应该是重要的,所以这些年来我们在这方面做了一些努力,也做了一些尝试,比如像我们综艺节目方面,原来只有一家我们自己做的《美在花城》,现在这个节目已经可以和若干个电视台合作,通过共同来打造项目,也使它成为一个不仅在本市而且在若干个城市台都有一定的地位的这么一个综艺节目。同时也提升了广州电视台在做综艺节目方面,尤其做综艺大型节目方面的影响力。还有一个就是提升整个台在行业内的影响力我觉得也应该是个打造品牌的重要方面,这两三年来,我们尝试着构建一个国际纪录片的交易平台,我们称为是广州国际纪录片大会这么一个项目,我认为,也是在更高的层面上来打造广州电视媒体它的品牌。使它不仅在广州市内,而且在全国范围内使人们更多认识它可以能做到的事,也是在这方面贡献平台有能力和有作用的品牌项目。
主持人:你认为品牌的打造和营造对实际的经营效果有没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李:我觉得打造品牌肯定对经营有促进,对经营的促进是有近期、中期和远期来分析和判断的,比如说我们的着力点是做本土化、本土特色的一些具体的栏目和节目方面我们也看到了它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像新闻节目它的效果也是很明显,比如《新闻日刊》这个栏目,去年以前它的收视率是零点几,它的经营额度一年两三百万这么一个幅度,通过一年多的培育,今年的收视已经比原来提升了二三十倍,原来是零点几,现在已经是一点几,两点,就是栏目本身五六点,这就体现出它很明显的收视效益。同时它的经营效益也是增长了七八倍,比较大的跨越,所以说明打造好的品牌节目,或者使一个节目成为品牌的东西,它确实会促进我们近期的经营和社会收支的一些明显的成效。当然我们从打造整个电视媒体的品牌来讲,它可能就不是那么必需可以立竿见影的,是许多若干发展阶段形成,在一个中期和长期的阶段里才能看出它的效果,因为这个说法和判断也是符合文化发展规律的,一种文化的积累,一种文化现象的形成,一种文化内涵的认知绝对不是一两天的事情,它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发展,所以我觉得我坚信这一条,特别在我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时期,我们更希望看到一个社会的发展是和谐的,不仅是一说市场经济就是看到物质的效应,我们现在应该同时更重视它的文化效益。它的文化价值方面。你们可以仔细推敲一下我说子,包括喻国明教授说的开玩笑的比喻,唯物主义当然是对的,有些人对唯物的东西只看到了物质上的东西,我觉得我们做文化工作的人应去呼吁社会认知在社会进步当中文化的价值跟物质的价值同等重要。一个社会的发展,这两方面必须是相呼应,才能构架成一个和谐的社会,所以我觉得从长远的近期、中期来看这个问题。
主持人: 近年来城市台发展受到关注,城市台的数量很多,但是各自为战又受到中央媒体和省台媒体的冲击,还有港澳媒体的冲击,所以有些问题我想请教你,在接下来的发展中城市台压力越来越大,品牌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资源,在今后发展过程当中是不是也起到一个维持扩展生存基础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呢?
李:我想我们能不能跳出来,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看中央台、省级台和市级台所面临的压力,我觉得他们应该去看到各自都有各自的压力和困难,中央台难道它就没有压力了吗?它就没有一种由省台、市台在发展的压力吗,所以我觉得我们不要光看到我们自己困难和压力,同时我们要从这几个方面看我们应该也有发展的空间。你采访省台,他们同样也会说他们有压力,有困难,我觉得这也是事实,如果他们说现在环境是我们省级台发展最爽的,最优越的环境,我看中央一级省一级都不会说这样的话,这也是事实,为什么我们只看到我们在这么被动的一个层面呢?我觉得有一句话还是老话说的,往往是事在人为。事在人为就是把握住这几个不同层面媒体它的发展的位置、发展空间,来寻求我们自己的发展出路,我觉得这是完全能够去大胆去探索的。比如我们现在今天举办城市电视发展的高峰论坛,我觉得应该认识城市媒体的群体,它应该也可以打造成一个品牌,城市电视媒体的影响力我觉得不能仅仅是看到某一个个体、某一个局部它的影响力怎么样,其实我觉得中国这么大的城市群,为什么这些城市群它的共性能够融合在一起,一个城市电视群体的品牌呢?这不也可以作为品牌经营吗?我觉得这方面是去探索去研究的。城市电视媒体我觉得既有东西南北中各自的个性和特点,但是它也处于各个不同区域的中心位置,这个不同中心位置使它具有城市电视媒体的共性,同样都在那区域里面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同时都在那个不同区域里面起着中心辐射的作用,这就是它的共性,并且城市媒体所处的这个层面大家都是一样的,既有上面中央一级的媒体,还有省一级媒体再到我们市一级媒体,处在这个层面是有共性的。这就为我们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电视的群体提供了一个基础和条件。所以为什么今天几个专家都说,我们要整合资源,我想,整合资源这个话现在既是时髦话,也是对于现在形势发展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一个趋势。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来整合?通过什么途径?整到什么内容,这些方面是我们各自的城市台在它当地要跳出来思考的问题。
主持人:城市电视台联合合作的问题,我知道您在广州电视台台长之外!还是城市工作委员会,所以我也很想请教您,您目前怎么看待中国目前城市台合作的状况,当然现在也有一些状况,但是也在向着好的方向前进,您觉得它的前景是怎么样?
李:我觉得前景是乐观的,乐观的基础就在于我们城市台的建立和发展以来,在联合合作方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这些就为我们提供了如何进一步合作交流提供了决策参考的依据,比如说就我们了解的广州电视台十多年前建立的新闻交换站就维系着全国七八十个电视台,每天都集中到新闻信息,我们通过一个整合包装,再把这些各个城市台送来的新闻信息整合,输送回各个城市台播放,这里面其实也丰富了各个城市台新闻播放的资源,也体现了这种合作和交流的成效,所以我觉得起码我自己感觉这也是一个成功的做法。能够发展了十几年这也是不容易,当然了,这里面无非作为操作人它要有一种服务的意识、奉献的精神,要为大家奉献服务的精神、服务的态度,一流服务的人员这几方面都形成了,才能形成一个战略的合作。 刚才南京广电集团也谈到,有的节目交流合作体不是很成功,这方面我们就要总结它的教训。到底不成功在哪里?
主持人:这些教训又是什么样的?
李: 我应该很抱歉的说,我们还没有仔细的去分析,不好说,但是不成功的状况摆在哪儿,主客观因素是什么,但是有一点好的话,既然知道是失败的,我看大家就不会按照失败的方式操作,那也是好事情。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本身媒体都有一种自发的方式和形式,不是什么行政指令,所以这方面我们作为地方媒体、城市媒体本身我觉得我们应该有义务和责任,大家都应拿出当家作主的责任来发展这个事情,我想应该能够做得好!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