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李 俭
党中央、国务院立足现实,着眼未来,审时度势,提出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战略方针。贯彻好这一方针,事关现代化建设,事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事关中华民族的生存和长远发展。
目前,中华大地上,政府带头,全民行动,观念更新,技术创新……节约型社会的创建如火如荼,但又任重道远。
在贯彻这一战略方针、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深刻地领会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些话:“要建设促进能源节约的体制机制,实行能源资源效率和最低技术水平准入标准,实施高消耗落后技术、工艺和产品的强制性淘汰制度,促进建立市场化的能源资源节约体制机制,完善政府调控手段,形成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市场环境和长效机制”“要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明确能源资源需求总量和能源资源效率的控制目标,研究制定有利于节约能源资源的财税、投资、价格和外贸政策,促进能源资源的有效利用”。领会这些指示,我们会悟出体制机制、政策法律在节约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同志有句名言,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借用过来,政策也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生命。此言并不过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社会上种种浪费能源资源的现象,就会发现这些现象大都是与政策、体制、法规关系不疏。以汽车购买、使用为例,全国竟有近百座城市限制低油耗、低排放汽车的使用和运营。北京就限制排量1.0以下的小车在长安街上行驶。再以土地使用而言,2004年度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结果再度敲响警钟:我国人均耕地降为1.41亩。从1996年到2004年,全国耕地净减少1.14亿亩。人均净减少接近0.1亩。看一看各地的开发区,看一看各地的广场,看一看各地的高尔夫球场,看一看各地的重复建设,答案不言自明。以开发区为例,全国有各类开发区3837个,这其中的百分之六十多都是各地鼓励开发的。这些开发区土地面积已达3.6万平方公里,比海南岛还要大,相当于台湾全岛的面积。而这些开发区,其中的43%是闲置的。还有许多地方政策性地支持广场绿地建设。应该说,适当建设广场绿地,这对改善居民的文化体育生活很有好处。但市市建、区区建、县县建,甚至有的乡镇也要建,而且一建就盲目贪大,有一个县级市所建广场大到可与天安门广场相比,这有必要吗?还有一些地方在资源开采方面长期念“有水快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歪经,出台鼓励政策,放任对矿产资源的野蛮开采、胡乱布点。这既浪费了大量资源,又破坏了生态,是“吃自然的饭,砸子孙的碗”。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政策性的浪费是最大的浪费!
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共识:建设节约型社会,首先要创造良好的政策制度环境!
创造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就要健全节约资源能源的政策制度、法律法规。欣喜的是,随着“十一五”规划的编制,《节约型社会建设“十一五”规划》、《海水利用专项规划》、《全国节水灌溉规划》、《资源利用规划》、《保护性耕作示范工程建设规划》、《产业调整暂行规定》等即将出台。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节约用水管理条例》等一系列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法律法规也将提请全国人大审议通过。
创造好的政策制度环境,就要对原有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进行一番大清理。在这方面,一切妨碍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规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都要坚决革除。要坚决按照《行政许可法》的精神,对涉及能源资源使用、利用的行政审批进行清理,切实创造有利于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政策制度环境。只要全党重视、全民努力,节约资源能源活动就一定能持久而深入地开展下去,节约型社会建设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目的。□
转自搜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