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主持人] 网友“上海之夜”:什么是节约型社会?节约型社会在经济学上怎么理解?老百姓应该如何理解?节约型社会是否不让消费了?“省着用”还是“用着省”?
[周宏春] 这个问题也很重要,首先是讲概念问题,再讲怎么理解这个问题,层面是不同的,另外跟经济发展、扩大内需之间是什么关系。第一关于节约型社会的内涵,我在中国经济时报关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内涵写过一篇文章:它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在生产、消费各环节,通过深化改革、健全机制、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加强管理还有提高意识这些办法,尽可能消耗少一些的资源,实现最大的经济产出。换句话说,同样大的经济产出,资源消耗最少,但是不妨碍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提高。第二,建设节约型社会,跟扩大消费是否有矛盾,解放前是大家想买东西,买不到,满足供应。现在我们强调节约,我们要满足人们的生活质量,夏天并不是要限制大家使用空调,而是把温度稍微调高一点,在用的过程中节省,而不是不让用,是省着用。
[主持人] 我理解的浪费,有的时候我们一面开空调,为了不承受过低的温度还要开窗户,就是一种浪费的表现。
[周宏春] 既有文化氛围,也有习惯的问题。我们要通过宣传,通过大家的意识,自觉的行为。并不是限制消费,而是要自觉的节约。
[主持人] 网友“黄浦江边的徘徊”:如何理解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政府是指什么对象?谁是政府?
[周宏春] 我们开始已经提到,政府用的能源是老百姓的七倍,这是广义的。公共机构,比如教育、卫生、公共建筑都包括在政府一个序列里。因此我们的理解除了各界行政政府之外,还有一些公共的服务建筑。所以在统计建筑节能、能源消耗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都统计在内了。2007年国家一个研究机构做过调查,在典型的城市统计是一样的。政府节能消耗,能源消耗跟农村的能源消耗是一样的,不单指人民政府还有公共机构,政府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我们谈到创造制度环境,形成节约的机制是一点,什么样的机制才是我们想要的,这些机制中、制度中都包含哪些制度呢?包括节能、建筑、节水,还要用一些指标考核,比如一些产品进入市场要设一个门槛。我们在讨论建筑节能的时候,大家都提到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国家现在很多的建筑物也有很多是不节能的,每年竣工20亿平方米的建筑物,其中95%是不节能的。政府能否不让这些不节能的建筑进入市场?原来抱怨开发商是追求利益的,我个人建议他们还是可以采取设置门槛的办法,不要让它进入市场,这就促使开发商从源头上抓。
[主持人] 网友“莲花伊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府先行,应当体现在哪些方面?网友“七子之歌”:周先生,除了政府在利用各种资源、能源上的节约外,政府还应该在哪些方面起作用?
[周宏春] 政府锤范、政府自己先行,首先自己在实物上解决问题,随时关电、关灯、关打印机。现在国家质检总局下面有一个研究机构检测一般的机器待机用电达到20瓦,大家知道节能灯泡是9瓦,相当于一个多的灯泡。所以待机的消耗电也是非常多。
[主持人] 可见细微之处的耗能数额不可小视。
[周宏春] 每家把待机的能源省出来,可以增加很多供应。像我打印的时候,一般都是用正反面,还有我看到政府机关大楼灯都会随时关。现在政府机构的大楼基本都已经开始做了,有一些做得比较好。今天早上我在网上看到人民大会堂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主持人] 我和大家共同分享一篇新华社的报道:新华社记者吴晶晶近日在人民大会堂采访时发现,游客参观路线的照明灯改成了阶梯式开、关法,往日一路灯火通明的现象不见了。人民大会堂管理局副局长孔祥义说,别小看了这些灯,参观线路照明、动力设备多开启1小时,就耗电588度,电费约355元,节约下来可是一笔大数目。 现在大会堂在细节上发生了很多变化:通道的灯只打开了一小半,厅室的窗帘大多敞开着……这些都是大会堂保证最大限度节约能源的措施。孔祥义还介绍说,以前大会堂各厅室有活动都要求提前一到一个半小时室内达到规定的23摄氏度,现在规定只提前15分钟到半个小时达到25摄氏度,并充分利用“余冷”,在活动结束前提前关闭大冷冻机;在照明上尽量采用自然光,活动现场只提前5分钟把灯全部打开,活动进行中入场线路只留下部分照明,活动结束前再按规定开灯……其实,人民大会堂的节能工作只是全社会实施节能的一个缩影。我们许多的政府机构和部门都这样做了。
[主持人] 上一期我们请国资委业绩考核局的刘南昌副局长和两家国有企业的负责人访谈时,中国铝业的领导说,他们下班以后大楼的灯就关了,即便是加班的人也是冒着炎热。这不仅说明我们的一种意识,也是我们正在做的,意识是需要培养的。
[周宏春] 现在大家都提这个问题,我们还有一些大的问题。因为我们中国人多,城市人口是4亿多,但是如果每个人节约一度电,就是很大的数字。比如夏天的空调问题,有的企业到下班关掉空调,还有究竟采用什么样的空调模式,也是需要我们讨论的。现在居家用的是悬挂式的空调,我前两天在新华网看到,有一个网友贴的照片是某一个公司都是悬挂式的空调,实际上这种空调在整个国家夏季高峰耗电是20%,有一些城市达到30%到40%。去年是最高峰是943万千瓦,今年达到1000多万,但是你又没有办法限制。对于小区来说,是中央空调好,还是悬挂好,这是在未来建设小区规划的时候应该考虑的问题,因为集中制冷可能更节约。采取不同的模式,是需要大家讨论的。
[主持人] 网友“雪夜的情怀”:目前在社会上和一些政府的行为中,有哪些不节约的行为?访谈中我们一直在探讨,我们也会继续探讨。
[周宏春] 我刚才谈到三个大的层次问题,决策造成浪费非常的大,我刚才谈到珠三角的国际机场,类似的重复建设很多,类似建筑物的使用周期很短这也是很大的浪费。前几年大家在新闻和其他媒体上看到,一些地区的房子使用10年就要炸的。我刚才谈到建筑物95%是不节能的,它未来怎么办?实际上多消耗2到3倍的能源。如果改造要花很多的钱,因为换节能灯,改成双层玻璃、门的改造、维护都是要花钱的。这都是浪费资源、浪费能源,所以我们反复强调,从设计、标准开始。另外从后期市场的准入,不让浪费能源的建筑物或者不节能的产品进入市场。现在搞节能型的空调、节能型的电冰箱、节能型的产品,国家也出台了一些标准。这方面国家是在抓的,但是还存在在使用过程中的浪费。现在需要提出来的,我觉得还是科学的决策化、民主化要推进,怎么减少决策的失误,这是我们最大的节约。
[主持人] 我在前天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丁宁宁在电话沟通的时候,他也提到,有的时候政府机构的设置,其实也存在一些浪费的问题。我觉得这个问题虽然很尖锐,但是说到了点子上。
[周宏春] 政府机构是不是庞大、人员是不是过多,这也是我们讨论的一个很大的话题。多一个人,就多消耗一份资源,无论这些人怎么节约,多一个人总要多消耗一份资源。这些资源、资金都是老百姓的纳税钱,老百姓建设政府也是必要的,就需要形成一个机制。那么政府、企业、公众要形成相互制约、相互提高、相互促进的过程,才能有利于节约型社会的建设,是一个相互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