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朱国栋/黄山、杭州报道
泛长三角呼声渐起
泛长三角还有一条优势值得注意,那就是地缘文化优势
一篇题为《明天的太阳从安徽江西升起》的文章,在皖赣两省曾经引发一场热烈的讨论。
文章作者是摩根士丹利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谢国忠。他在文中写道:“靠近沿海,交通便利,工资低廉,在国际和沿海产业转移的情况下,安徽和江西是首先接受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按照梯度发展的理论,下一步加速崛起的就是安徽和江西。”
不谋而合的是,大批浙商、沪商、苏商,离开吴越故土,前往安徽、江西以及两湖发展。
皖赣机会
地理概念中的长三角,是指长江入海的地方,由于河水所含的泥沙不断淤积而形成的低平的大致成三角形的陆地,大致包括苏中南、上海和浙东北。
而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的16城市成员,除了新加入的台州之外,区域位置也多和地理意义上的长三角相符。
截至2004年,长三角地区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超过2280亿美元,世界500强跨国公司中已有400多家在此落户,当年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占全国的44.5%。这个地区已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竞争力最强的区域。
但是,毗邻该地区的其他省份的县市,尽管地域上相邻,文化上接近,但经济发展却落差很大。以安徽为例,安徽邻近浙江、江苏的23个县市区,县均GDP、人均GDP、财政收入,分别只相当于苏浙相邻县市的38.1%、44%、22.7%。
但劣势也可以转化为优势,安徽省的土地、劳动力、能源方面的优势正在逐步体现。2005年初,安徽省省委书记郭金龙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专访时说,“我们明确响亮地提出东向发展,融入长三角,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长三角提供腹地资源支撑,在这一过程中实现安徽的价值和发展。”
江西省接轨长三角的步伐也不慢。江西省尽管是泛珠三角成员,每年的外来资金中却有30%以上来自浙江。
“3+2”模式
事实上,让“长三角”跳出地理范畴,建设泛长三角经济带,已成为一部分学者专家热议的话题。其中“3+2”的模式最为现实。
2004年9月17日,在浙江嘉兴召开的首届长三角城乡一体化论坛上,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张颢瀚就提出,长三角经济一体化不能停留在“15+1”的城市范畴,而是提出“3+2”的概念,也就是把苏浙沪三省市和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安徽、江西全部纳入“泛长三角”通盘考虑。
中央党校经济学部主任王东京教授认为,泛长三角化是必然趋势。
北京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赵弘教授则用区域经济学的“扩散效应”和总部经济理论,解释了长三角泛化的必然性。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的长三角,部分优势产业需要升级,原有的传统产业需要转移,这就要求长三角附近有一个成本更低的空间,这就是区域经济学中的扩散效应在发生作用。而这个更大的经济腹地,需要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低廉、市场广阔、交通条件好等等,安徽和江西无疑首先符合这些条件。”
优势或超泛珠三角
尽管“泛长三角”概念尚无进入中央或地方决策层的迹象,但学者、商人和地方官员对泛长三角充满了期待,许多人认为,如果泛长三角的倡议付诸实践,其优势很可能超过珠三角。
黄山市政府副秘书长李江说,“根据我个人意见,我认为泛长三角能正式启动,对各地资源优势互补、整个长江中下游区域经济发展,安徽等欠发达地区的发展十分有利。但关键是能否落实。”
在皖北有一些投资的浙商王义对泛长三角概念十分感兴趣,他认为泛长三角的建设,相比泛珠三角,至少有两方面的优势。
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首先是交通优势。安徽、江西到江苏、浙江、上海,高速公路、铁路、高速铁路、国道等交通主干线,不下20条,几年内就将形成区域交通网络,另外,长江是一条黄金水道,一条长江,就可以抵上几条铁路干线,如果再扩大一点,长三角到湖南、湖北等地也有长江相连,所以,泛长三角的交通条件是泛珠三角不能比的。”
王义还认为,区域经济要一体化,需要有主流的强势资本在这个区域内流动。“泛长三角区域内,安徽的一半外来资本是浙商,江西的三分之一外来资本是浙商,苏北的外来资本浙商也占据着绝对优势,湖南、湖北、重庆和四川等长江流域省市,浙商也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另外,沪商、苏商的实力也不弱,有比较强势的资本流在区域经济中游动,无疑将加速区域经济一体化。”
赵弘认为泛长三角还有一条优势值得注意,那就是地缘文化优势。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徽南、江西等地和浙江、苏南一样,长期都是江南地区,地域文化比较接近,徽北和苏北则处于淮河流域中心地区,地域文化也很接近,所以泛长三角地区的地缘文化,比泛珠三角要接近,这在区域经济发展当中也有重要作用。”
赵弘的观点有很多事实支撑。比如清朝末年的宁波帮、苏商的崛起,与徽商的影响和示范很有关系。另外,安徽历史上,曾和江苏同属江南省,而江西则和徽南、浙江一样,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文化。
让诸多学者和商人疑惑不解的是,为什么泛长三角的概念始终未被地方决策者接纳呢?
赵弘认为,泛长三角合作组织要成立,首先需要龙头城市上海有这个积极性。事实上,泛长三角的成立,并不只是长三角资本外流,对龙头城市也有四大好处,这包括为自己的产品找到了新的市场;取得了腹地的低成本的能源和资源;找到了产业转移的空间;找到了总部和生产加工基地的链条。
王东京教授则认为,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还是需要靠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去推动。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成不成立泛长三角合作组织是次要的,如果经济腹地投资回报率不高,哪怕这个组织成立了,投资也未必会过去;但如果上海、浙江等地投资空间确实少了,哪怕当地政府想拦阻资本外流,也是很困难的,所以还是要靠市场的力量。”■
搜狗(www.sogou.com)搜索:“长三角”,共找到2,649,644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