缄默外表下,张凤岐关注一切跟飞虎队相关的新闻,她看到一些变化在慢慢发生。
撰稿/贺莉丹(记者)
张凤岐是一位85岁的老人,满头华发,从容恬静,思路清晰。9月9日,上海宁静的下午,张凤岐打开珍藏的一幅红色绢布,袅袅茶香中,往事娓娓道来。
1945年11月,昆明巫家坝机场空气清冷,抗战已经胜利,25岁的张凤岐和她飞虎队的美国同事一一告别,庆祝派对繁华已过,分手就在眼前,大家一一握手,强忍眼泪,相互说着“Goodbye”(再见)。风度翩翩的Panld少校还是一身戎装,可爱俊秀的阿布里(Ebale)嘴角总是挂着调皮的微笑,这些都定格成张凤岐往后记忆中的一幕幕……
弹指一挥间,是60年岁月。不思量,自难忘,故人生死两茫茫。
难忘的婚礼
红色的绢布是张凤岐当年在飞虎队工作的老同事参加她的订婚仪式的签名单。右上方可以见到美国同事Panld少校和阿布里的签名,那是在1945年10月10日,张凤岐和先生陆国华订婚时,飞虎队器材供应处同事们送的礼物。右下角“中国”这两个字写得很方正,张凤岐告诉记者,那是还不会说中文的阿布里练习了很久之后的杰作。握在张凤岐手心的那架P—40战斗机模型则是飞虎队的同事亲手制作的。
国难当头,张凤岐执意将订婚日期选择在日本投降后,这个中美飞虎队同事都参与的小型订婚仪式充满了战时少有的欢笑。遗憾的是,两幅绢布中的一幅不幸在“文革”中被抄走,P—40战斗机模型原来也有好几架,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一架。
昆明女孩张凤岐从1942年开始,在地处巫家坝的中国航校工作。依照当时的中美协定,中国航校将一些中国飞行员送到美国接受飞行训练,回国后编入飞虎队。
1945年6月,中国航校简化机构,经飞虎队中方管理人员王长升介绍,张凤岐来到飞虎队器材供应处从事英文打字工作。此前,张凤岐花了50元从西南联大一个学生那里买了一台简易英文打字机,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
代号为A.C.S的器材供应处为飞虎队提供装备,A.C.S在一间用木板搭建的临时房内办公,50多名工作人员中只有5名中国人。在这个以男性为主的地方,张凤岐是除总机外的唯一一名女性,她的工作任务是每天不停地记录各种武器弹药和后勤供给品的进出情况。出于战时保密的需要,这些物品都不写全称而以代号表示。
张凤岐上班时,空袭警报不时响起,战斗机从头顶呼啸而过,随后是日本飞机投下炸弹,巫家坝机场美国战斗机全部起飞迎战,工作人员开始往巫家坝机场附近的山上逃散。张凤岐和她的同事常常匍匐在地躲避空袭,到安全时再加班到深夜。
1945年8月,张凤岐听说美国已在日本广岛、长崎扔下两颗原子弹。日本随即投降,飞虎队队员陆续回国,后勤人员也先后离职。有些伤感的张凤岐得到飞虎队颁发的一份证书,上面写着“感谢您为飞虎队工作”。
1945年11月14日凌晨7点,与器材供应处的几十名同事合影留念后,张凤岐、王长升等4名中方人员在美方安排下,乘坐飞虎队的运输机,下午3点到达上海。彼时的上海,历经浩劫,百废待兴。
飞虎队与昆明
战时,尖锐的空袭警报时时响起,昆明饱受日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低飞的日军飞机用机关枪对地面扫射,老幼妇孺,均是目标。张凤岐的姐姐、姨夫、表嫂相继遇难,一个个血肉模糊。
西南要塞昆明顿时成为一座“死城”,人们纷纷逃往乡下避难,空荡荡的街上可以看见巨大的弹坑,很少见到人,直到晚上9点后日军停止轰炸了,人们才陆续回城搜寻一些生活必需品。
1941年12月,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美国开始正式援助中国抗日。飞虎队正式改名为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昆明巫家坝机场成为当时中国唯一的国际进出口机场。
“飞虎队来后,他们的先进战机令日军再也不敢轻易寻衅,逃亡者陆续回城,昆明才又‘活’了过来。”张凤岐绷紧的脸上有了笑容。
昆明巫家坝机场,这个在老百姓看来很神秘的军事基地经常有要人出入。1942年,张凤岐第一次看见众人传说的陈纳德将军,在张凤岐的印象中,陈纳德“年轻、漂亮,讲话幽默,走路很神气”。张凤岐也曾看见蒋介石和宋美龄赴巫家坝基地视察,“蒋介石看上去总是很严肃,宋美龄穿着旗袍,虽然风尘仆仆但是很漂亮”。
在蒋介石的邀请下,约有300名年轻的美国飞行员来到中国,严阵以待。珍珠港事件后的第12天,日军就把注意力投到远东战场,派了10架轰炸机空袭昆明。陈纳德一声令下,培训基地设在缅甸东固的美国空军第十四航空队派了16架P—40战斗机迎战,击落9架日机,首战告捷。中国飞行航校从12期以后学员开始到美国受训,回国后同美国飞行员联合编队。
这一仗后,“飞虎队”名声大振,日寇吓破了胆,“日本的零式机飞得很高,而且没有声音,飞虎队P—40机带了小钢炮,队员们技术好,后来零式机见了P—40机就逃,这样飞虎队就掌握了西南大后方的制空权。”张凤岐说。
头部画着一张鲨鱼样的大嘴,露出两排尖尖的白牙齿,还有一只飞虎图案的P—40战斗机成了昆明老百姓的骄傲,“飞虎队”这个名字从此家喻户晓。
“他们是来帮助我们的!”张凤岐清楚地记得,在“国难”当头的昆明,如果飞虎队的飞机在郊区紧急迫降,有飞行员受伤或迷路了,老百姓都会积极救助他们,并且报告当地政府。
那些可爱的美国大兵,他们总是说‘Lady first(女士优先)’”张凤岐言谈时无意间蹦出几个英文单词。
张凤岐说,美国同事总是彬彬有礼,工作勤恳有序。基地的地勤人员上下班都有班车接送,这在当时的昆明是很高的待遇。有时张凤岐错过了班车,看到飞虎队员开着吉普车经过,手一扬,满脸微笑的美国大兵就会把她送到办公室。
王长升是天津人,抗战前在上海美国德士古石油公司工作,英文流利。王长升经常请阿布里和张凤岐等人到家里吃饭,阿布里也叫张凤岐去附近的杨宗海游泳,去飞行员俱乐部吃免费的中西式午餐。星期天以及打了胜仗后,飞虎队员们都要到俱乐部庆祝,开派对,跳舞。
战时的昆明可以买到美国的大米、面粉、克宁奶粉,价格便宜。这些美国大兵对老百姓也很友好,从美国空运来很多巧克力、面粉、牛肉和即食米饭,负责给养的部门总是挑最好的牛肉给他们熬汤。
有一次,张凤岐看到附近的菜场里出售熟牛肉,便好奇地上前询问,老板告诉她这是从飞虎队基地里搞来的,当时最好的牛肉都供应飞虎队了,等食堂按照美国的做法烧好了牛肉汤,牛肉则拿到市场上卖。“抗战期间大家的生活条件都十分艰苦,但首先要保证飞虎队员的营养。”
离开飞虎队的岁月
张凤岐随后被安排到国民党航空器材供应处工作,这个在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办公的机构并没有存在多久,飞虎队的战略物资被卖给国民党,机构随后撤消。
1954年,张凤岐在上海静安区新闸路第一小学(即今静安区第三中心小学)先后担任语文和数学老师,跟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很快乐,张凤岐和丈夫在上海有了幸福的家庭,她有了自己的6个儿子和1个女儿。
在“文革”中,张凤岐被扣上了“美国特务”的帽子。工宣队不停拷问张凤岐:“你为什么不去延安,要去美帝国主义的飞虎队?”张凤岐百口莫辩。也是在这个时候,张凤岐的孩子们才知道母亲的飞虎队故事。
此后7年,张凤岐饱受批斗和抄家,她被关进牛棚。直至粉碎“四人帮”后,张凤岐才得以平反,恢复教师待遇。老朋友王长升也在“文革”后去世。1977年,张凤岐退休。
此后,张凤岐选择了缄默,在飞虎队工作给她的宝贵财富是:任何时候都要不断学习。她在退休后相继在上海普陀区、静安区培训青年教师。她说自己对数字强烈的记忆能力缘自跟数学的接触。
缄默外表下,张凤岐关注一切跟飞虎队相关的新闻,她看到一些变化在慢慢发生:1997年,时任国家主席的江泽民访美时,亲自把1996年在广西桂林发现的抗战期间“美国第十四航空队”B—24飞机上的美籍牺牲者姓名牌交给当时的美国总统克林顿;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专访陈香梅;9月3日上午北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有70万海内外老兵荣获国家颁发的纪念章,飞虎队的老兵们也开始在国内多处开展纪念活动……
儿子知道她深藏的思念,也知道关于Panld少校和阿布里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当张凤岐认识的中国航校飞行员龙启明被媒体竞相报道,张凤岐的一个儿子才向媒体透露了母亲的飞虎队经历,这个看起来沉静朴素的老太太的故事才被外界关注。在记者采访张凤岐的时候,还有不少媒体打电话给张凤岐的儿子询问采访事宜。
9月14日,听说一批美国二战飞行员及退役将领将来到上海交流访问,张凤岐也被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邀请参加交流活动。9月9日下午,世界文化交流协会常务理事、著名书法家陆康专门给张凤岐送来了自己的书法作品——写有“飞虎精神”四个大字的横幅,作为张凤岐献给飞虎队老兵的礼物。
这解决了张凤岐的一个难题。数了数日子,张凤岐有些激动,她开始悠悠地叹息:“阿布里不知道会不会来?他年轻时长得像那个演小品的外国人大山!他来了我也认不出了,60多年了,大家都老了!”■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张凤岐”,共找到919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