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理各种“假新闻”、“假故事”、“假命题”入手,我们对“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真宣传、真教育目标的追求未有穷期。
撰稿/潘多拉
上周,新学期伊始,北京、重庆、安徽等地有多名学生家长发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钱被风刮跑以后》,讲述了一位老大爷在大风中数钱,不慎把钱撒了一地,周围很多人帮忙“抢”到钱给大爷送回来,结果比大爷掉的钱还多了一张的故事。然而这个刊登在上世纪80年代《人民日报》上的感人故事,却是10多年前早已被确认的一条假新闻!
“假新闻入小学语文课本”的消息甫一披露,立即引来了一片批评之声。其中最典型的意见,是批评课本的编撰者用虚假的事例对学生进行说教,是不说真话、不讲诚信的表现,很可能培养出虚伪的道德,“误导了孩子不说,让孩子们因此而失去了对教育的信任就更为可悲了。”
上述批评意见言之成理,不过窃以为对“假新闻入小学语文课本”的追问不应仅限于此。《钱被风刮跑以后》是一条假新闻不假(确切地讲应该是“假历史”),用这条假新闻作为课文,来向小学生说明拾金不昧的道理,课本的编撰者犯了一个低级错误也不假,但是,应当实事求是地承认,这条假新闻中虚构的故事,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可能发生的,如果现实生活中的确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那么我们用它来说明拾金不昧的道理,应该说并无不可。换句话说,课本编撰者所犯的错误,并非在于要向学生讲拾金不昧的道理,而在于他们为此选了一条假新闻作为论据,他们如果用心一些,以世界如此之大、生活如此之丰富,原本是不愁找不到合适的真新闻的。
以善意揣度,《钱被风刮跑以后》入选小学语文课本,在没有证据证明编撰者明知其为假新闻仍有意为之的情况下,应当认为这是编撰者的不知情所致,不妨以“不知者不为罪”视之。如果说这是“无意识贩假”,那么还有一种更严重的“想当然造假”,2002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目,堪称一个生动例子——
“有一位登山者,途中遇到暴风雪,他深知如果找不到避风之处必死无疑。他走啊走,突然脚下碰到一个僵硬的东西,他扒开雪地一看,原来是一个冻僵的人,他心想:是救他呢还是继续前行?经过心灵翻江倒海的思量之后,他决定救这个人。于是,他脱下手套,开始给那个冻僵的人全身按摩。经过一番努力,终于把他救醒了。于是,两人搀扶着走出雪地。也许人人不一定能够碰到这样的生死抉择,但是我们生活中也会面临一些与触动心灵有关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样选择?为什么会作这样的选择?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范围不要超出这个内容之外。”
这个题目当时也引起了巨大争议,有专业医生指出,要抢救冻僵的伤员,绝不能贸然下手按摩其患部,因为那样不但不能解决问题,还会引起感染,造成皮肤破溃或坏死,高考作文题目中那名登山者采取的急救方法,违背了医学常识,很容易误导公众,产生救人不成反害命的悲剧。很显然,命题者为了引导考生做出符合正统道德的“心灵的选择”,不惜违背医学常识,想当然地编造了一个虚假而危险的故事,不想却给广大考生同时也是给自己开了一个苦涩的玩笑。
至于比“想当然造假”更为严重的造假,则是某些在新闻、历史、教育等领域以知假造假、制假贩假为能事的“假命题”、“假说教”。这些以知假造假、制假贩假为能事的“假命题”、“假说教”,在事实和价值上都存在造假行为,从而使得他们讲述的道理从论据到论证都不能成立,从逻辑到道理都是“假货”。
由前述“无意识贩假”和“想当然造假”,可知一些教育者自身知识素养之贫乏到了何种地步。除了从父辈师辈那里沿袭下来的几个老掉牙的典故,除了“孔融让梨”、“岳母刺字”、“鲁迅弃医从文”、“雷锋助人为乐”、“焦裕禄带病坚持工作”之类凡中国人皆耳熟能详的故事,他们几乎就再也找不到像样的教育素材了。当下之计,他们急需补充新的知识,培养进步的观念,才能符合现代教育工作对教育者提出的更高要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陶行知语),从清理各种“假新闻”、“假故事”、“假命题”入手,我们对“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真宣传、真教育目标的追求未有穷期。
搜狗(www.sogou.com)搜索:“假新闻”,共找到347,747
个相关网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