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政坛得势 第2页:两个信条 第3页:两个思想来源 第4页:新保守主义在行动已是事实
马为民
政坛得势
下面的两个事例清楚地显示,新保守主义已经在美国政坛得势。其一,今年2月26日,美国总统布什在新保守主义的主要思想库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讲话中说,“你们是我们国家最优秀的一些大脑”,“我的政府录用了你们当中的二十来个人”;其二,美国一首流行歌曲《你有没有忘记》唱道:你们总说美国人爱到处找岔儿打架,九一一之后我要说,哥儿们,就应该这样……前者表明,新保守主义已经进入美国的权力中心,后者表明,美国公众情绪在很大程度上正在跟着新保守主义的思路走。
提到保守主义,人们会立刻联想起守成守旧、安于现状等特点,而新保守主义则大异其趣,它不反对堕胎,也不主张学校里做弥撒,尤其是一点也不想维护现存秩序,而公开主张打破它。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之一、《旗帜周刊》社长比尔·克里斯托说,所谓新保守主义,就是“一种特别的鹰派”,主张“把(美国的)力量与其文明使命联系起来”。乔舒亚·默拉齐克说得更明白:“我们喜欢有一支强大的军队,这跟传统的保守主义者一样,但是他们的眼光仅局限于国家利益,老布什是其典型代表……而我们这些新保守主义者呢,我们认为,我们的利益是跟在世界上捍卫我们的价值观交织在一起的。”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这样为新保守主义者画了像:“他们爱民主、军队和秩序,憎恨基辛格、共产主义者和联合国;他们厌恶实用主义、孤立主义和外交官,喜欢里根、杜鲁门和托克维尔;他们把美国及其价值观和它的世界‘使命’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他们是几十个知识分子,但他们的主意改变了历史的进程。”《世界报》概括了新保守主义的4个特点:强调政治制度的重要性、推崇积极进取的民主制度、对美国价值观近乎宗教般的赞美和坚定地反对暴政。
新保守主义者大多是知识分子,意识形态味浓,最早的一些来自左派,有些人至今仍自称是民主党人,如曾任五角大楼国防政策咨询会主任的里查德·珀尔,但绝大多数属于共和党。他们的思想库有哈德逊研究所、遗产基金会、美国企业研究所,舆论阵地有影响极大的电台时事“脱口秀”和《华尔街日报》的社论栏、《旗帜周刊》、《新共和》、《国民视点》以及跟CNN对垒的福克斯新闻电视台等,传媒大亨默多克是财政支柱之一。他们者人数不多,能量颇大。《纽约时报》社论作者托马斯·弗里德曼曾这样写到:“如果一年半之前把我所知道姓名的那25个人流放到一个荒岛,就不会有伊拉克战争。”
据称,新保守主义者主要是通过在政府里的朋友(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维茨是最著名的代表人物)发挥影响力的。他们经常就重大现实问题提出崭新的主意,激起讨论,争取舆论。且以 “新美国世纪计划”( Project for the New American Century ,缩写PNAC)为例。它是一个院外活动机构,是比尔·克里斯托和罗伯特·卡根于1997年创建的。它的执行主任加里·施密特介绍说,他们人数很少,不搞洋洋洒洒大本大本的报告书,而是就热点问题综合他们圈子里的意见,散发一种备忘录,每期只有一页纸长,分寄给华盛顿最有影响力的两千个人,这种做法颇有效果。此外,他们还以致总统公开信的形式表达政见,公开信同样不贪图联署的人数多,而追求质量高(联署人的声望)。推翻萨达姆政权就是他们在1998年1月26日致总统克林顿的公开信中首次公开提出的。
新保守主义思潮出现于上世纪七十年代,里根任内初露锋芒,一些信奉它的人得以进入政府的决策层。克林顿入主白宫后,新保守主义趋于式微,到九十年代中期几乎奄奄一息。但是,它从九一一事件中获得了新生。比尔·克里斯托说,事件发生后,布什政府“发疯似地要寻找一种新的对外政策,而我们老早就准备好了这一政策的原始教义”。默拉齐克承认: “如果没有九一一,我们永远不会获得今天这样大的影响力。”
按照新保守主义的逻辑,柏林墙倒塌和苏联解体宣告了所力主的强硬路线的胜利,九一一事件证明了它关于民主政体具有脆弱性的重要论断,所以新保守主义的崛起乃顺理成章。而今,伊拉克战争的速胜又把它的另一个论断变成了事实:推翻一个“坏政权”是办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