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两会民声热线开通的第二天恰逢休息日,没有想到,市民电话不断打进来,关心教师待遇的、关心孩子健康的、关注城市贫困人群的、关心拆迁安置的……政协委员严龙文的笔记记了一页又一页。他说,市民的建议中有不少给了他启发。
老教师刘老师反映,南京教师的工资与其他省市相比,差距比较大,可以说是处于“盆底”。举例说,南京中学高级教师的国家档案工资与山东相比差600元。南京的生活水平比较高,老教师感觉生活压力太大,而济南市中心房价4000多元。国家规定教师的工资不低于公务员水平,事实上,南京市教师调资滞后还分批兑现,而公务员收入构成与教师有很大差别,教师主要依赖国有工资,实际收入比较低。余先生反映鼓楼区教师的住房补贴发放水平滞后,现在还是按照六七年前的标准每平方米720元,而目前房价每平方米六七千元早已不出奇。他建议合理提高住房补贴标准,而目前排队领取住房补贴的做法不尽合理,最好让没有享受过福利分房的那些无房的教师优先。
委员 这个建议我要提
严龙文委员表示,据了解,现在很多小学老师的月收入在1500元上下,很多学校老师只能依靠国家档案工资,就算一些三星级高中的老师除了国家工资外,校内补贴每月不到400元,而工作时间往往是朝七晚九。教师在承担升学竞争压力的同时,生活压力大,精神状态差,教师的职业状态令人担忧。而社会对于教师的要求近于苛求。在此,我要吁请全社会都要关心教师、理解教师,切实化解他们不必要的职业压力,因为教师的压力必然部分地转移到未成年学生身上,分析未成年人校园意外事件和家长与学校的纠纷,背后必然潜藏着教师职业负担过重的影子。而尊重教师的劳动,就应当准确理解教师法对于教师待遇的提法,切实提高教师经济待遇,使教师真正成为阳光职业。在住房方面,严龙文委员建议是否可以采用集资建房的办法,在地段合适的地方建经济适用房给老师。另外,住房补贴也应根据南京房价水平的发展作相应调整。
民声
学“1 2”也要上补习班?
下关区一位70多岁的老人昨天打来热线,说他每天晨练,6点20分小区就有孩子去上学了(步行要15分钟)。他的孙子就是这些早起的孩子之一。“7点前就要上早自习,学生到了老师还没有到,就由学生自己管理早自习。但是下午3:00放学,太早了,家长无法接。”让老先生最为不解的是,下关区某小学一至六年级的学生周日都要在校外统一补课,每个学生每学期交80元补课费。“难道小学一年级学‘12’要补课吗?”这位老先生是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生,看到现在小小的孩子就有这么重的负担,他忧心忡忡,建议学校和有关部门能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切实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委员 学校应该严格遵守规定
严龙文委员说,江苏省教育厅去年年底出台了《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对学生在校时间和家庭作业时间作了明文规定。小学、初中、高中学生每天在校活动总量分别不超过6小时、7小时、8小时;家庭作业量分别不超过1小时、1.5小时、2小时。但是并没有明确学生在校时间应该从几点到几点,在升学竞争和学校自主的理由下,实际上各行其是。小学生过早起床,睡眠不足,既影响上课效果,又不利于身体健康,下午放学太早,又造成家长不必要的负担。学校应该严格遵守有关规定,并根据未成年人的成长特点制订合理的作息时间。
民声
有线电视不能“嫌贫爱富”
市民栾先生认为有线电视不应该仅因为收视率而“嫌贫爱富”。他说,东北、西北11个地方卫视,南京一个也收不到。南京的电视文化应该有包容性,江苏省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和西部都有对口支持,现在我们从电视上了解不到西部省份的情况。
委员 这个建议值得思考
严龙文委员一听栾先生的建议,就觉得这个建议很值得思考。去新疆支边、到内蒙古插队,南京人现在还有不少亲戚朋友留在西部,所以南京市民与西部有着特殊的感情;教育大发展,一批南京学子到西部上学,家庭有了解西部发展的需要;开放的江苏需要有西部机遇意识,了解西部很有价值。西部省份卫视窗口不能全封闭,建议广电部门应多考虑受众的需求,不要单看收视率。
民声
我有一双手,不想吃低保
廖先生在电话里说自己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一家四口住在18平方米的房子里,妻子患了癌症,大孩子上初一,小孩子才两岁。因为占道经营,他的小摊子被禁,家庭就失去了收入来源。“我有一双手,不想吃低保。”廖先生很担心缺钱而耽误孩子受教育,因此他特别希望政府对城市的贫困家庭给予足够的关注。
委员 和谐社会民生应摆首位
严龙文委员表示,建设和谐社会,关注民生应放在首要位置,尤其要关注城市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关心他们的幸福指数。我们应该关心因为城市发展、规范管理带来的事实上失去生活经济来源的城市居民。两年前,严龙文委员就提过城市拆迁造成的自由职业的市民,比如卖盒饭、经营大排档的,失去原有的生活经济来源的问题。这些人有的迁到了郊外住,要进城谋职业的话,交通费用对他们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生活的成本加大了,收入却未必增加。他建议全社会都应关注弱势群体的自主谋生、自主创业问题,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比如他们是不是有各种社会保障,能不能给他们提供便利条件安心经营。政府目前不可能把弱势人群全养起来,最好的策略还是帮助他们再就业,找回劳动者的尊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