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此时,大街小巷,熏香肠、腊肉的人渐增,年味在对烟味的争议声中渐浓(本报曾报道)。怎样才能让烟味变为快乐的年味?昨日,九龙坡区杨家坪街道新华三村社区居民推荐了他们的做法———专门选址,专人搭建炉子,居民聚到一起熏香肠,甚至还吸引了其他社区的居民。
新华三村56栋楼后面,有一个居委会出资修建的熏香肠腊肉的炉子。炉长、宽各约1.2米,高1.5米,方方正正,由砖和水泥砌成,内搭铁制炉桥。炉子一边是居民区,另一边是堡坎,下面是一工厂厂房的房顶和空地,熏香肠冒出的烟顺风从厂房顶飘走。
昨下午,汪国珍和姐姐汪稣守在炉边,边拉家常边打毛衣。汪稣家住谢家湾,离新华三村近四站路,她是专门开车拖着30公斤香肠过来熏的。“我们那边不方便,要自己找铁桶,烟太大遭人烦,也不安全。”听说新华三村修了炉子,她下午就开车把肉带过来熏。
居民夏桂芳说,56栋3楼小王的同事家住大坪,因小区不让熏腊肉正苦恼不已,听说这边有炉子,趁周末拿肉来熏。还有滩子口来的居民。
说起因为熏肉引起邻里矛盾,居委会负责综合治理的吴书记深有感触。43栋的刘爷爷患有气管炎,门窗紧闭,仍被烟熏得下不了床,多次来居委会诉苦。每年此时,平均每天有两三个人来找他抱怨。出门办事,路上碰到居民,开口就是“我们楼下那个熏肉的烟好大,你得来管管”、“熏完香肠也不把垃圾收拾干净,你得说说他”。有人在楼下熏,楼上开窗户就喊:“还让不让人透气?”很影响邻里关系。
现在好了,提起熏肉,街坊们喜笑颜开,社区里再也见不到“遍地炊烟”。因为炉子比原来用的铁桶容量大几倍,一次能熏五六十斤肉,可几家约好一起上,既热闹又节省资源。这样的炉子,新华三村社区一共有四个,由社区投资1500元修建。炉子大小、出烟口方向都经过考虑。选址也有讲究,要建在开阔地,烟的走向无住户。为方便居民,炉子还不能离居住区太远,要分布得当。为此,社区专门开了居民代表大会商量。
据了解,有的居民已不用柏枝熏香肠腊肉。在新华三村,有些年轻人直接把香肠晾干了煮着吃,还有人在家里用煮了香料的铁锅蒸,吃法更健康。
“但熏肉就像过年放鞭炮一样,已成了习惯,禁不了,只能想法管理。”吴书记说,居民们希望,如能有一种高科技的方法,既环保又有熏出来的味道,则更好。
楼下熏香肠楼上老太吸氧
本报讯昨日,渝中区杨婆婆向本报反映,楼下有人代熏香肠、腊肉等腌腊制品,呛人浓烟实在令人受不了。对此,市环保局表示,尽快到现场查看,如属实,将协调处理。
杨婆婆住在渝中区春森路66号。昨日,记者现场看到,杨婆婆楼下人行道上有一塑料布搭建的简易偏棚,四周用杂物遮挡,不停冒出的浓烟泄露其中秘密———棚里正熏制香肠、腊肉。“拿来熏嘛,2块钱1公斤。”一正在引燃柏枝的中年男人向记者介绍。
杨婆婆称,去年12月20日,这里就开始经营熏制香肠、腊肉生意。早上9时就拉开“架势”,一整天不停歇,直到晚六七时。有时生意好,晚上10时才结束。
杨婆婆患有肺气肿,开始几天,她虽门窗紧闭,但烟还是窜进屋里。后来实在受不了,只好在家准备氧气瓶。楼下一熏香肠,她就开始吸氧。这几天,8升的氧气已用了两瓶。
“就算没病,整天熏着也受不了。”居民黄先生说。据了解,熏烟影响附近50多户居民。随后,记者向市环保局反映了此情况,一工作人员表示,将尽快前往查看,如属实,协调解决。
设禁熏区限时限地熏肉
本报讯 自本报1月8日报道的“城市熏腊肉:年味烟味惹纷争”后,很多市民致电本报或参与网上评论,提出建议。
家住桂花园的李先生认为:“春节各家各户熏制香肠、腊肉,是祖宗留下来的饮食文化遗产,不能丢弃。”就如何文明熏肉,减少熏肉烟味对市民生活的影响,很多市民提出了较好的建议。
匿名网友:熏腊肉香肠应是重庆的传统文化,熏腊肉的味道,也就是过年的味道,不应禁止,应加强引导和管理。如,限定一段时间,指定一些地点,规定禁熏区,大家都能快快乐乐过年。
匿名网友:能不能像春节燃放烟花爆竹一样,限时限地熏制腊肉香肠?如,以社区为单位,选定一块住户较少、开阔安全的地方,一两天内集中熏完。
匿名网友:建议组团,趁周末,到郊外开阔地熏肉,既可享受美景,又能减少烟味对空气的污染密度,何乐而不为?
家住南岸区南坪金紫街的姚栋梁,希望政府能在春节前夕,专门成立一个部门来管理此事,让市民熏腊肉合理化、规范化,尽量减少熏肉对市民生活的影响。
家住渝中区望龙门街道的刘建民建议,设置一个密封的熏肉装置,即可提高柏树丫的利用率,又可加快熏肉的速度,污染环境的问题也解决了。
记者 姜莹 陈静 张水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