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腿战果
广州日报:
2006年12月28日,是我们的大喜日子,离开了我们两个月的自来水在千呼万唤之下终于回来了!可把我们乐坏了。“以后再也不用挑水啦!”大家奔走相告,人人笑逐颜开。现在水压比以前大多了,有水真好啊!做饭、洗澡、洗衣服、搞卫生都不愁了。有很多饱受无水之苦的居民看到自来水激动得热泪盈眶,并异口同声说:“这次真要感谢《广州日报》!”
还记得当我们因为没水用而彷徨的时候,给广州日报写了求救信,没过几天张强记者就和我们见了面,到各家各户了解情况,接着和我们一起到物管处了解情况,和物管处负责人经过一番“磨牙”,物管处负责人终于答应次日开工,争取当天还我们自来水。
张强记者这才放心地离开。
第二天,《广州日报》在A13版图文并茂地刊登了;当天上午10时,物管处负责人和天河区供水公司、房管局等有关领导亲临现场指挥开工。工人们经过近8小时的努力终于把新水管装好,阔别多时的自来水又来了。
经过这次停水,我们觉得水真的来之不易,日后更加要节约用水,因为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应该好好去珍惜它。“如果没有《广州日报》不知何日才有水到?”
俗话说: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为表达广氮宿舍临建楼的全体居民对贵报赐水之恩的衷心感谢,送上锦旗一面以表谢意。我们想说:“记者朋友们,你们辛苦了!谢谢!贵报真不愧是我们老百姓的知音,我们将永远记着你的名字——《广州日报》。”
广州氮肥厂宿舍临建楼全体居民
本报讯(记者谭德波摄影报道)2006年12月28日,本版刊出《我们已两个月没水冲凉》,当天晚上18时,广氮新村临建楼的80户人家的水管里就涌出了哗哗的自来水。随后,新村居民特意制作了一面锦旗并付上感谢信,派代表亲自送往报社,向本报《读者速递》版致谢。锦旗上写着“赐水之恩永不忘记”8个大字。本报记者称帮群众解忧是我们的天职。
“当哗哗的自来水从锈迹斑斑的水管里面喷涌出来的时候,当时大家都非常激动,”广氮新村居民代表张先生告诉记者。“生活在大城市,以前只能挑水”,回忆起社区居民以前的那段尴尬经历,张先生颇有点忆苦思甜的感觉。他说现在社区居民都明白了什么叫“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一方面居民更加珍惜水的来之不易,就像感谢信中写的那样,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则要感谢广州日报的“赐水之恩”。居民反映,之前每天投诉都没人来处理,广州日报的记者一来,居民的难题就解决了。
张先生表示,他对读者速递版非常关注,这个版面给读者提供发表意见的平台,还能让读者得到切实帮助。他希望《读者速递》版以后一如既往关注普通市民的生活,保持这种平易近人的特点。
搞掂
跑腿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