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自然是物价越低越好,但经营者却希望物价越高越好,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矛盾,也就是供求的矛盾。我们需要在其中寻找到一种平衡,使两方面都能接受。?
有人说“2006是海南物价的涨价年”,从液化气到成品油、从电价到水价、从盐价到管道燃气,这些由政府指导定价商品的价格纷纷上扬,在口诛笔伐中,我们似乎更需要在思考物价上涨背后,“什么因素让物价上涨”、“物价部门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大环境考量
“物价上涨有它的缘由,我们也是消费者,我们也不想让它涨,但随着国家资源改革的推进,涨价势成必然。
| |
“有人说,海南收入水平低,物价就应该低。这是无法实现的。”刘善义在接受《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采访时说,“消费者自然是物价越低越好,但经营者却希望物价越高越好,这是一种现实存在的矛盾,也就是供求的矛盾。价格高,没人买;价格低,没人卖。我们需要在其中寻找到一种平衡,使两方面都能接受。”
而要找到这种平衡,需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最终分析确定商品的价格成本,这是定价的基础。
“大环境的变化是物价上调的基本因素。”刘善义称,首先,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推进,在国内市场逐步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大环境、大背景下,物价的变化、接轨也成为一种趋势。比如成品油价格的上调,主要因素就是受国际原油价格的上涨。
其次,经济由粗放型向可持续发展转化,这引发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由价格反映稀缺,上游的价格上升了,带动了下游的价格上涨。
最后,出于环境方面的补偿考虑。比如煤炭,在正常生产时所造成的污染,需要对污染进行治理、对环境进行改造,在挖完后,需要填坑恢复、遣散人力等方面都需要资金,这些资金成本都逐步地转嫁到商品价格当中。
而像水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处理,这方面的成本都大大的增加了,目前,自来水的成本费用跟污水处理费用基本是“平半分”。有人认为“污水处理是公益事业,应该政府出钱”。但实际上运作很难,政府能部分地支持建设方面的投资,但运营还需要企业化运作,需要企业投资,但企业的投资需要考虑收益,污水处理不得不与水价挂钩,成本的增加引起水价上涨。
海南特定条件
价格成本的形成除了需要考虑大环境的变化之外,还要考虑海南特定的地理条件。
刘善义分析说,一方面,海南是个“小省”,经济规模小,规模效益差,成本相对比较高。以公务员的考试费来说,像一些大城市,比如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报考人数动辄上万人,均摊下来,价格成本比较低,定价也相对低;而海南报考人数几百人或者上千人,但考试成本却是一样的,需要找专家出题、阅卷等等,这样分摊到人头,成本无疑高不少,定价也自然高一些。
另一方面,海南属于边缘地区,运输成本较高。比如海南的液化气,大都是从广东市场进的,原则上来说应该比广东市场要高,但实际上,海南市场的液化气价格比广东要低,“没有钱赚,为什么要经营液化气!”经销商也从几十家锐减至目前的几家,但无论怎样,市场不能断气,液化气价格的涨跌也成自然了。
再看电价上涨,海南的电主要以煤电为主,煤炭从大同海运至海南,上游煤炭价格上涨了,电力公司一方面要跟煤炭公司讨价还价,另一方面还要跟运输商讨价还价,这些都是省情无法左右的价格,电力公司成本增加了,成本开支也只能转嫁到商品身上。有人说“海南的收入水平比较低?为什么垄断商品的价格还在涨?”这不能只看表面现象,从全国来看,华能电厂、南方电网利润是最低的,华能电厂去年亏损几千万元,我们在制定价格时,首先考虑老百姓的承受能力,尽力压低了价格,让电网公司自己消化一些涨价因素。
刘善义说,在看到涨价的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降价。城里的电价涨了,但农村的电价降下来了,海南农村的电价由最初的2.18元/度降到目前的0.6元/度。千方百计地使海南电价的平均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听证会是做秀?
价格成本审核是物价调整中的一个最为关键的环节。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政府价格决策听证办法》的有关规定,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和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的审定还需要进行听证。
2006年也是海南在物价方面开听证会最勤的一年,从水价调整到有线电视收费调整到民用燃气价格调整。有人说“听证会是做秀”,“有听必涨不合理”等等。
“听证会不是做秀。”刘善义在接受《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采访时说,“听证会是听取社会各界建议的一种新的方式,这些方式还包括网上、座谈会、媒体征集意见等等。‘有听必涨’是一种现实的选择,听证会成本很高,像一些降价的商品有必要开听证会么?老百姓一听降价早已拍手称庆了,开听证会只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开支。”
“但我们也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他坦言,“比如盐涨价,500克食盐涨价0.5元,从涨幅上看是很高的(50%),但盐已经有10年没有涨过价了,10年前人们是什么生活水平,10年后又是什么生活水平,盐的原料、运输等各方面的成本都大大增加了,海南盐企普遍亏损,不涨价,盐企吃什么,工作人员吃什么,10年来退下来的人又吃什么。其实说通了,普通老百姓也能接受,但由于工作做得不到位,引发了媒体和社会民众的普遍批评,这场风波持续了两、三个月。”
刘善义表示,“这也让我们意识到关乎大众的价格变化都无小事,即使是一分一毫的变化,我们也要审核清楚,而且还要把各项工作做到位,加强与媒体和民众的沟通。”
背后存在利益?
2006年也是物价部门挨批声音最多的一年。
“网上、媒体都有很多批评,我都看到过。”刘善义在接受《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采访时坦言,“比如‘垄断商品涨价跟物价部门存在背后的利益’,这是不成立的。我们办事都是跟规章制度来,重大的物价调整都要报上级审核,而且在所审批的价格中没有自己的收费项目,没有自身的利益在其中,而所谓的私下的交易、利益都不存在,任一价格的调整都是通过严格的成本核算和程序审查才出来的。”
而早在2006年10月份,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综合处吴健处长在接受《证券导报》“财经海南”记者采访时就表示,经济水平在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物价上涨是必然的现象,只要国家宏观调控使物价上涨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并不会对人民的生活水平造成负面的影响,特别是高收入一族,并不会因为物价上涨会给生活带来不便,对中低收入者来说,物价调高也是在消费者承受的范围之内,并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生产投资(消费)价格处的王小龙处长亦认为,物价上涨是一种全国现象,不仅仅是在海南。
海南大学王毅武教授称,改革开放以来,物价就一直在上涨,这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一种体现,只是在2006年,各种上涨因素集合在一起,促使物价全面上涨,从而引起市民的强烈反感。
实际上,物价是有涨有跌的。“水、电、气价格调高,但其他方面的价格也有降低,教育方面免除了课本费,景点门票价格平均下调68%,药品三次降价,品种达900多项,平均降幅37%等等。”刘善义还表示,“2006年也是我们工作最累的一年,省物价局的编制是20人,目前实际工作人数只有17人,价格报批需要花费很多人力、物力,我们已经是满负荷运转了。有些工作可能做得‘粗’了一些,比如盐涨价的事,我们也在不断地努力完善各项工作。”(文达)
链接:2006涨价事件
1月初,海口液化气涨价,从80元一瓶涨过100元。
3月26日起,海南省成品油价格上调。汽油、柴油零售中准价每吨分别提高250元和150元。即90号高标准清洁汽油(标准品)每吨由5045元调整为5295元;0号柴油价格由每吨4450元调整为4600元。
6月28日,国家发改委发文,将全国销售电价平均每千瓦时提高2.5分,并对各省(市)电网销售电价每千瓦时平均提价标准提出指导。但几乎所有省市的电价涨幅,都大大超过了国家的指导价。
8月1日起,海口市居民生活用水由原来的1.30元/吨提高到1.55元/吨,若再算上污水处理费标准上调因素,居民生活用水从原来的1.75元/吨提高至2.15元/吨。9月1日起,海南松海联合供水公司供水辖区内用水提价,特种用水由2.5元/吨提高到3.75元/吨。
9月14日起,海南在全省范围内将食盐的包装由复合膜包装更换为纸塑包装,每500克一袋的食盐零售价格从1元上调到1.5元,上涨50%。
12月1日起,海口市管道天然气价调整,其中居民(包括福利院、敬老院、养老院等同类性质单位)管道天然气价格由2.10元/立方米上涨为2.60元/立方米。(来源:证券导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