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军)目前,长沙共有出租车汽车经营企业56家,拥有车辆6280辆,从业人员1.4万余人,全行业年营运收入近13.6亿元,每年上缴各种税费1.15亿元左右。但由于公司众多,出租车公司最大的拥有出租车近千台,最小的仅有5台,造成出租车管理混乱。
| |
提案说,近几年来,市公用事业局通过加强对出租车企业管理,加大对从业人员的管理,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营运行为等一系列措施,使长沙出租车行业不断规范。但是,长沙出租车行业也存在很多不足。一是行业统一管理起步晚,出租车拥有量大,发展无序。目前,全市出租汽车万人拥有量达到了约31.4标台,超过了上海、深圳、武汉等城市的出租车万人拥有量,导致行业恶性竞争,影响了服务水平的提高。二是从业人员的培训、教育和准入退出机制尚不完善,造成从业人员服务意识较差,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公司数量多、规模小,重收费轻管理现象严重。四是经营环境不理想。
针对这些问题,提案建议:提高出租车行业准入门槛,严格控制出租车总量,优化出租车营运人员的基本素质。为此,需要为消费者选择不同企业的出租车服务提供条件,提高整个市场的“可竞争性”,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建立投资者完全承担经营风险的机制。
通过市场化的方式推动出租车公司之间的兼并重组,做大做强。建议利用目前长沙出租车公司多数面临经营权续期的契机,采取引入战略投资者的方式进行大的整合,或通过参股合伙制的形式,让现有各公司之间进行整合。
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建议在不增加出租车从业人员经济负担的前提下,引入相关职业教育机构进行持续性继续教育,注重新队伍的培育,保证队伍的推陈出新;要将技术和素质培训放在第一位,从源头上解决的士司机服务水平低的问题。
加强行业自律,要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内部自律,以行政管理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办法,提高出租车行业的服务质量。同时引入社会监督机制,加强舆论引导和媒体监督。
此外,还要加强服务承诺制;加强对主要站点的营运秩序管理,维护窗口形象;继续严厉打击各种非法营运行为,整顿市场秩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