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月17日电 新华每日电讯18日刊登丁永勋撰写的“每日一评”《“换岗换车”警示“车改”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儿》,全文如下:
由于一些地方以“车改补贴”的名义为官员和公务员变相谋取“福利”,高额“车补”得“官心”不得民心,引得舆论哗然,理所当然被叫停。
| |
郑州市有关部门16日发出通知,严禁在领导班子换届之际为领导干部更换小轿车(新华社1月17日报道),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表明了一些官员对公车的严重“依恋”:不仅公车要坐下去,而且别人坐过的还不愿坐,车的气派还得随级别水涨船高。一些官员对公车如此恋恋难舍,要继续推进车改,确有阻力。
然而,尽管一些地方高额“车补”式车改念错了经,一些地方的官员对公车严重“依恋”,却不能因此否定公车改革的大方向,不能把公车改革无限期延后。
据《瞭望》周刊报道,目前,乘用汽车已成为我国政府采购中订单最大、增长最快的采购项目之一。据估算,2006年全国用于公车采购的财政支出,达到创纪录的700亿元。数据还显示,我国每年用在公车上的开支高达3000亿元,如果“换岗换车”之风再蔓延开来、不像郑州那样及时叫停,“公家”为公车的埋单支出,肯定又要多掏一个惊人的数目。
对于公车配备和使用,中央有明确的规定,各地也出台了“节假日封存”之类的措施。但很多时候,制度和改革措施往往被一些“潜规则”消解。“屁股底下的”职务需要也往往与个人私用界限模糊,公车有时不仅变成“公款买的私车”,而且还由于过度“消费”,比如,配车虽不超标但常换新的,养护费用大大高于私家车等,而饱受诟病。
据报道,“廉洁度”一直排在世界前列的芬兰,除总统外,只有总理、外交部长、内务部长和国防部长享受配备专车的待遇;韩国首尔,只有4名官员有资格配公车;美国纽约州审计长因安排政府职员为妻子当司机,被判有罪。对这些“他山之石”,由于国情有别,我们不可能简单照搬,但领导班子换届之际“换岗换车”的新动向却提醒我们:公车改革,对廉政反腐,是一个绕不开的坎儿。
(责任编辑:宛振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