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宁”躲在公园僻静处做扑火状;“刘文学”大义凛然地立着,身上却被孩子喷涂了“刘文学是谁”的字样。这些“少年英雄”如今已淡出孩子们的视线,英雄塑像甚至成了孩童嬉闹的对象。
九成小学生不识赖宁
昨日上午11时50分,儿童公园。
“赖宁”是1990年立的,石碑简介配着领导题词,不能说不大气,但塑像前已长出荒草。“刘文学”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旧式雕塑,没有简介说明,被调皮的孩子涂鸦“刘文学是谁”。
“这两尊塑像基本成了摆设,孩子们在上面涂字、攀爬。”公园一管理员说,这些英雄人物离现在的孩子们太遥远了。
在记者对近20名一至五年级的小学生询问后,知道“赖宁”和“刘文学”的仅有两人,均为五年级,但也只是从父辈那里得来的粗浅了解。九成孩子根本没听过他们的名字,并称教科书中没做介绍,老师也没提起过。
小学生“英雄观”更丰富
记者告诉孩子们,刘文学为维护公社财产被地主分子杀害,大多数小学生反问“公社”是什么。“这些人好老了,我们完全不了解那时发生的事,为什么要把他们当英雄?”学生这样认为。
而在他们心目中,英雄的形象更丰富,现实中的姚明、杨利伟、成龙等名人,甚至虚拟动画片中的陀螺战士都是英雄的化身,甚至自己身边有闪光点的同学也能成为他们推崇的英雄。
“赖宁、刘文学、草原小姐妹这类少年英雄曾影响了我们这代人一生,但现在不得不承认,这些人物是某段特定时期所推出的,有太强的历史背景。”共青团西安市委学少部部长柴艳荣说,“以前奉行的是一种‘精英教育’,总要树一个难以企及的榜样,给学生灌输要做最优秀、最棒的。但现在我们提倡的是让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今年比去年有长进,这就是你的成功。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闪光点,谁说普通孩子不能成为英雄?”本报记者 陈樱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偶像。孩子心目中的英雄形象如今很丰富,贴近生活、能真正“触摸”到的人物更容易被他们接受,从这个意义上讲,赖宁、刘文学等上世纪的英雄的宣传应跟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