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兰州市七里河区西站街道三角线社区的残疾人文新生正在学习修配钥匙的技能。从2007年1月8日到2月8日,甘肃省将为就业困难群体开展以送政策、送岗位、送服务、送技能、送温暖和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为主要内容的援助月活动。就业困难对象和城镇零就业家庭人员等被列为重点援助对象。新华社记者张锰摄
新华网北京1月19日电(记者齐中熙、刘羊旸)2006年,中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是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就业人数最多的一年。
但当前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今年还将加大就业再就业政策落实力度,重点帮扶困难群体。
中国人口多,就业压力大,未来5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仍将存在。
到2010年,中国劳动力总量将达到8.3亿人,城镇新增劳动力供给5000万人,而从需求情况看,劳动力就业岗位预计只能新增4000万个,劳动力供求缺口1000万人左右。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将劳动保障事业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并明确了到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的目标。
“今年将重点加快四项立法,即《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劳动争议处理法》和《社会保险法》,积极推动立法进程,做好法律实施的准备工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说。
据他介绍,今年在就业再就业方面,将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着力帮助困难群众特别是零就业家庭人员就业;加强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工作,特别是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上见到成效。
在社会保障方面,要重点推进四项试点,即继续推进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试点,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
在劳动关系调整方面,一是切实落实三年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的目标,探索解决工资拖欠问题的长效机制;二是进一步完善最低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落实好最低工资制度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三是加快推进劳动合同制度三年行动计划,务求在劳动合同签订率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方面有一个大的突破。
在农民工工作方面,要全面建立工资支付保障制度,从根本上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度,推动各类企业与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完善就业服务培训制度,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的社会保障问题。
中国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坚29日表示,在目前中国1亿扶贫对象中,有9000余万人有劳动能力并可通过培训,提供就业机会等解决温饱问题。
刘坚说,目前中国扶贫对象总量为1.0699亿人,其中因为年迈、残疾、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需要财政供养和低保的为1061万人,其余9638万人有劳动能力,可通过培训提高就业能力、创造就业机会解决温饱问题。
中国积极就业政策在2006年取得重要成果。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统计,全国去年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2%。
这是自实施积极就业政策以来城镇新增就业人数首次突破1000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去年的就业再就业任务完成情况要“好于往年”。
“十一五”时期,我国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是就业持续增长。这是近日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明确提出的。
纲要还提出,“十一五”期间,全国城镇实现新增就业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称,我国将采取六大措施,确保纲要中就业持续增长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
积极就业政策过去三年内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这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中得到了充分的认可。
《决定》提出要在2020年实现“社会就业比较充分”,核心措施就是在今后及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将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具体包括把扩大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强化政府促进就业职能、扩大再就业政策扶持范围等。
(责任编辑:黄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