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深圳最大吸引力是和谐

  深圳最大吸引力是和谐

  30位专家学者纵论“关爱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

  昨日下午,在第四届关爱行动“关爱精神与和谐社会建设”理论研讨会上,30位专家学者围绕深圳关爱行动的深层价值与意义进行了深入热烈的研讨。

这是深圳关爱行动迈入更高层次的一大盛会,也是推进深圳市和谐社会建设的“群英会”。本报撷取其中部分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本版撰文:晶报记者彭晶

  本版摄影:晶报记者轩慧

  深圳关爱行动一种创新实践郑杭生(中国社会学会会长)

  郑杭生表示,深圳关爱行动,与深圳建设和谐社区等活动一样,都是一种新型社会主义的创新实践,它对推动社会正义,重建社会信任,促进社会建设都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联系深圳的实际,郑杭生认为,任何一个城市经济的发达都不意味着全民皆富,在具有一个可观的GDP数值的同时,深圳也有一个为数不少的弱势群体。这个弱势群体由下岗失业群体、劳务工、老年人口、青少年、残疾人等组成。深圳关爱行动以扶弱帮困、权益保障、解决群众密切关注的生产生活问题为核心,以提高劳务工、农村城市化居民和青少年素质为重点,实际上是社会资源的第三次分配。他说,关爱行动推进了社会资源和社会机会公平分配,从而推进了现阶段的社会正义,也因此在一个重要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

  郑杭生赞扬说,深圳市委市政府充分利用自己整合资源的能力,在政府主导的前提下调动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朝政府和社会力量联合办福利的方向发展,走出了政府单独办福利的老框框,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社会福利的社会化,形成了政府部门加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的官方与民间相结合的社会公益运行模式。这一模式,在现阶段较好地保障了救助对象、整合了救助资源、协调了救助主体,实现了社会救助所具备的体现社会公正、缓解社会矛盾的功能。

  培养关爱精神具有深刻意义

  吴俊忠(深圳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教授)

  吴俊忠在两个背景下详细论述了深圳关爱行动的意义。在文化创新的背景下,吴俊忠认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深圳关爱行动得以在文化体制和文化市场方面更多地表现出来。在特区转型的背景下,深圳从“杀出一条血路”到“走出一条新路”,特区转型有一个过程,不仅是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同时也是人的全面发展。吴俊忠说,关爱行动就促进了这个城市三个文明建设的平衡发展,让深圳成为一个充满安全感、人情味和归属感的城市。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吴俊忠也指出:深圳这座城市的确在客观上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有人发出了这样的感慨:“飞腾的生活、快速的节奏,寂寞的情感”,同时深圳也有不可忽视的弱势群体。通过举办关爱行动,不仅能使弱势群体得到帮助,也能使城市变得更有人情味,人与人之间充满信任。

  吴俊忠强调说,关爱行动能提供渠道让人们有机会参予,这不仅仅是由政府出面组织协调,市民的普遍参与更让关爱行动演变为一种关爱精神,在当下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升华关爱行动变成一种精神

  杨立勋(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社会发展所副所长)

  杨立勋援引市社科院去年所作的调查问卷数据说,深圳人的和谐满意度为75%。杨立勋

  提出:“如果说上世纪八十年代深圳靠天时,也就是优惠政策是当时最大的吸引力;九十年代深圳靠地利,也就是说区位优势是当时最大的吸引力,那么,深圳现在最大的吸引力是和谐。”

  杨立勋分析,一个城市的和谐,体现在移民群体之间的和谐、特区内与特区外之间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和谐,而这种和谐的逻辑起点就是关爱行动,以及由它催生的深圳人对人、社会和环境的爱心。

  “总体来说,关爱行动提升了深圳的文明、和谐、幸福和爱心指数,提高了深圳的软实力。”杨立勋提出,今后深圳更要将关爱行动升华为一种精神,努力形成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关爱文化,同时要将关爱行动升华为一种制度,努力形成关爱行动的长效机制。还可将关爱行动升华为一种习惯,努力使关爱成为一种社会化的大众生活方式。

  流动人口问题需要更多关注

  丁宁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社会发展研究部部长)

  回忆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曾来深调查的经历,丁宁宁表示,这么多年过去了,深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福田区也变成了市中心区,深圳一直值得人们给予很高的期望。丁宁宁强调说,他尤其认同深圳是个移民城市,这里不歧视外来人,普通话在这里是通用语言。作为全国的试验田,深圳已经在经济、社会政策和社会发展方面有很多值得称道之处。

  丁宁宁提出,深圳处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较早浮现出来,例如流动人口较多等问题。他说,从实际情况看,劳动力市场肯定难以给每个人都带来饭碗,关爱行动因此应该更多地关注流动人口。

  丁宁宁建议,政府发动关爱行动,更要让这一行动实现制度化,并逐步完善深圳的社会保障制度,减少移民、人口流动以及货币汇率调整等带来的冲击。

  关爱行动探索建设和谐文化

  彭立勋(原深圳市社科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建设和谐文化,倡导和谐精神,其中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倡导关爱精神。”彭立勋提出,深圳关爱行动将和谐文化建设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与传统美德、与普世价值都结合了起来,作为关爱精神的具体体现,在建设和谐文化的途径和方式方面都做出了新的探索。

  彭立勋表示,关爱行动以社会救助、扶贫济困为宗旨,让有困难的群众和弱势群体及时得到社会帮助,使其在实际受益中深切感受到社会温暖和社会主义优越性,同时也使参与救助他人的群众在实践中将社会主义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心灵,从而极有利于培育和谐精神。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彭立勋分析,孟子讲“仁民爱物”,孔子讲“博济施众”,都是倡导友爱的人际关系。关爱行动在新时代条件下将这种精神进行现代转化,上升为一种关爱精神,将和谐文化与几千年来植根于民族心理中的文化因素结合,极易为群众所接受。

  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关爱行动将和谐文化建设与互助、互爱的普世价值结合起来。深圳是一座移民成市,在思想文化上多样性和多层次特点更为突出。关爱行动将和谐文化与普世价值相统一,广泛吸引了不同观念、不同追求、不同层次的市民参与,这非常有助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形成“和而不同”的和谐文化。

  以社区为依托抓好关爱行动

  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

  李培林认为,目前,社会管理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正在从以“单位”为依托变为以社区为依托,人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也大大增加,社区建设快速发展。

  李培林表示,“社区”在法律上被界定为“居民自治组织”,但从各地试点的情况来看,社区建设搞得比较好的地方,都是政府比较重视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区在扶贫助弱、敬老帮幼、纠纷调解、犯罪矫正等方面都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社会工作要注重以社区为依托,建立新型的社会工作制度化渠道,真正使社会工作贴近群众,落实到基层。要以社区为依托,把社会关爱工作作为全社会的工作来抓,作为一种把问题解决在基层的机制来抓。

  建关爱型政府营造关爱环境

  易松国(深圳大学法学院社会系主任)

  “每个人都有关爱之心,但并非每个人都会关爱,也并非每个人在所有的情境中都能够关爱,我们迫切需要做的是营造一个关爱的环境。”易松国表示,在深圳营造一个关爱环境,弘扬关爱精神、建立关爱型政府和创造安全环境三个环节缺一不可。

  易松国举例,在一次“如何做一个文明人”的社区论坛中,一位小学生向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一位陌生人向他问路,该怎么办?当时易松国一时语塞。他分析说,孩子提出这个问题,肯定是因为家长平时总是教育孩子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就意味着缺乏安全环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社会治安问题和社会信任的缺失。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易松国认为最好答案就是改善社会治安、加强社会信任,把城市建设得更加安全文明。

  营造关爱的环境,建立关爱型政府非常重要。易松国回忆说,曾经在一个城市看到儿童福利院里行政人员的办公室都很宽敞,但孩子们的宿舍很小。与此相反,深圳市民中心里办公场所很拥挤,但是市民办事大厅却非常宽敞,这就体现了一种关爱型政府的示范作用。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丁宁宁 | 方式 | 探索 | 深圳 | 深圳健力宝

说 吧 排 行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