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县“千菊万牡”活动的“妇女半边天”口号,1958年因毛主席的引用而传遍全国。而今,在这个劳务输出大县,5332名村民小组女组长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和智慧撑起了修水经济社会发展的“半边天”。
缘起“诸葛亮会”
2004年,“六合彩”开始在修水县大桥镇地下蔓延,“本镇往年居民存款总额为1.2亿元,当年年底突然蒸发了4000万元,大部分都买马输掉!”大桥镇党委书记胡高峰说,不良风气导致群众工作难以开展。
| |
井源村2014人,其中50%的青壮年外出打工,约40%的家庭是老人、小孩和妇女,村级组织力量薄弱。
2005年4月,大桥镇井源村成为县长李晨峰的挂钩扶贫点。“农村在家妇女多,要充分发挥妇女的聪明才智,能否在井源村村民小组试点,增设一个女组长?”在挂钩扶贫“诸葛亮会”上,李晨峰提出了这一设想。
于是,井源村17个村民小组,破天荒有了女组长。女组长一上任,就打了个漂亮仗。
为帮助井源村普及清洁能源,发展生态农业,挂钩扶贫单位打算在井源村推广“猪—沼—果”、“猪—沼—桑”模式。然而推广起来却困难重重。
“让女组长上门宣传试试。”此举果然奏效,不到一星期,98户符合条件的农民全部申请打沼气池。这一年,井源村的工作事事顺手。
2005年年底村级组织换届,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全县推广井源村做法。
为确保村民组长在补贴、生活、政治、业务四方面的待遇得到落实,该县明确了县、乡、村三级主体的职责。
从围着锅台转到围着工作转
为帮助群众脱贫致富,庙岭乡乡政府决定推广蚕桑产业。数十位女组长参观蚕桑示范基地后,主动承担起推广任务。
女组长的热心却遇上了冷面孔。庙岭村十组村民李桂禾家经济窘迫,欠债万余元。乡里推广蚕桑产业时,他怕不赚钱没动。女组长汪金莲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往他家跑了十多次,最后说动了他。通过种桑养蚕,2005年李桂禾纯收入上万元,去年又扩大了种植面积,原先的平房变成了两层楼房。
2006年冬季,庙岭乡1000余亩扩桑面积落实到户,全乡桑树种植面积达到3000余亩,“女组长功不可没!”乡党委书记樊爱惠说。
去年10月初,农村育龄妇女妇科普查工作组来到庙岭乡,庙岭村18组的妇女因害羞而不愿意去。28岁的女组长胡莉花逐家逐户介绍宣传,动员全组妇女都参加了妇科普查。“为大家做点事蛮有意思的。”胡莉花自豪地告诉记者。
如今 修水县养猪、养蚕等科技培训班上都有妇女的身影,妇女学科学、用科学蔚然成风。
“空巢”老人的贴心人
修水是个劳务输出大县,78万人口有18万人常年在外务工。年迈的老人、年幼的小孩最需关爱。
征村乡洲上村四组有80户300多人,其中80多名青壮年外出务工,占家庭的50%以上。76岁的王秀赞,儿子、儿媳到南方打工去了,只剩下她一人在家。四组女组长赖丰梅每天都去看一看。
一天下午,王秀赞摇摇晃晃地来到赖丰梅家。赖丰梅一看不对劲,马上扶着王婆婆上床休息,摸着老人冰冷的双手,知道老人病了。她一边打电话请乡村医生,一边打电话通知王婆婆远在深圳的儿子,随后又给王婆婆端上热气腾腾的鸡蛋。
“丰梅比我的亲闺女还亲。我病了她又请医生、又煎药,端茶送饭到床边,还买鱼买肉给我吃,没有她,我的老骨头在土里打鼓了。”谈起赖丰梅时,王秀赞老人不停地抹着眼泪。
女组长的细腻、善良成了农村贫弱家庭的温暖使者。庙岭乡庙岭村五组男组长汪元旺说:“女同志说话温柔、细心,男同志说话大声、粗心,好多事情男同志办不了,女同志办得了。”
和谐农村的守护者
修水在创新组级设置时,规定每个村民小组建治保和调解两个小组,治保小组长由男组长担任,调解小组长由女组长担任,并分别兼任村治保委员会和调解委员会委员。
洲上村五组黄某性格暴躁,家里经常闹矛盾,撞爹骂娘,败坏了组里的风气。但黄某脾气坏,村民不敢上前劝阻。黄小英当选为女组长后,决定教育黄某。她接连上门5次,跟他轻言细语:“人应该孝顺父母,家和万事兴……”经过黄小英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黄某不再打骂父母了。
“设立女组长后,群众到妇联上访大量减少,以前有的人从100公里外的白岭镇跑来告状,为的是家庭里的鸡毛蒜皮事,现在这样的上访没有了。”修水县妇联主席崔洪星告诉记者,去年女组长们共处理纠纷4000余件,预防纠纷激化300余起,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