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堑变通道
主持人:
前不久呢,秦岭的终南山公路隧道终于建成通车了,这个隧道可以说是创造了很多隧道之最,比如说它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公路隧道,另外它的单洞长达18公里,可以说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但是你想这个隧道,一下子那么长,它的通风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它的安全问题又是怎么解决的呢,我们今天带您到终南山的隧道去看一下。
解说:
2007年1月20日,我国公路史上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双洞单项公路隧道,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正式通车了。
| |
李建国 陕西省委书记:
现在我宣布,国家高速公路包茂线,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通车。
解说: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包茂线上关键的控制性工程,隧道采用了双洞单项四车道设计,单道长度为18.02公里。
记者 :
这儿就是秦岭终南山隧道的北口,从这儿进去,往南走18.2公里就可以横穿秦岭了,18公里长的隧道,到底是什么样,很多人可能对此并没有一个确切的认识,北京长安街的长度是5公里,这个隧道的长度,相当于3.6个长安街的总和,如果想到了这一点,你会怎么看待这个隧道呢?好,我们现在就走进这个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隧道,去看一看它究竟什么样。
解说:
秦岭终南山隧道,设计时速为80公里,走完全程大约需要15分钟的时间,在这15分钟的时间里,你可充分感受到这条隧道的与众不同。
不同位置,不同色彩的灯光,在隧道里构成了一个光的世界。而更为特殊的是,走不了多久,你就会看到前面一片光明,似乎就要走到洞口了。天上百云朵朵,地下绿树成荫。
陈忠明 陕西省交通厅隧道管理中心副主任:
这是我们设计的特殊灯光照明带,在这18公里长的隧道里面,一个单洞设三个,将长隧道化解成四段短隧道,给司机形成一个景观的改善,以改善咱们的行车条件。
解说:
特殊灯光带长150米,宽度20.9米,在隧道中就像一个袖珍的小公园。
陈忠明:
通过灯光和花草树木的景色,营造出了一个走出隧道的感觉,减轻司机的压力,减缓一下疲劳,有利于保证行驶安全。
解说:
经过三个绿意昂然的小公园,15分钟后便横穿了秦岭。秦岭是我国南北气候带划分的重要地理标志,也是我国长江、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自古以来就是阻隔我们南北交通的天然屏障,终南山隧道的贯通,15分钟的车程,使得天堑变通路。
胡保存 陕西省交通厅副厅长:
原先我们要绕走山路,要走四个小时到柞水,现在从西安到柞水只需要四十分钟,另外以前的山经常积雪,一到冬季,经常一下雪就封山,就无法通行了,秦岭终南山隧道的贯通,使我们将来在冬季,应该说是畅通,畅行无阻,而且是便捷、安全、快速。
解说:
这是2006年10月拍摄的,在秦岭上经常出现的场景,翻越秦岭的汽车,走在崎岖的盘山路上,像一条长龙,绵延十几公里,现在终南山隧道的开通,缩短的不仅仅车轮下的路程,更是人们回乡的新路。
胡保存:
秦岭终南山隧道是一个世界级的工程,从开工到现在,如果把方案论证算上,有十几年了,施工和监理单位大概有40多个,上万人,奋斗了六年。
解说:
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是在2001年1月8号,一个飘着雪花的日子里开始动工的。经历了6个寒冬和酷暑,在巍巍秦岭上,横贯南北的终南山公路隧道终于建成了。
李盛霖 交通部部长:
秦岭隧道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贯通黄河经济圈与长江经济圈的黄金通道,穿越了我国南北气候分界线,秦岭,规模在山区公路隧道中,属于世界级的工程,它的建成通车,在我国隧道建设史上,谱写了新的篇章,在公路交通史上,创造了新的记录。
记者:
经过了六年艰苦而漫长的努力,凝聚了上万人心血的秦岭终南山隧道,终于建成了。这对于建设者来说,是一个结束,但对这个隧道来说,却是它生命的开始,面对这个新的生命,现在所有人最关心的就只有一个问题,安全。这么长的隧道里,发生了交通事故怎么办?发生了火灾又怎么办?其实这一系列的问题,从一开始,就是它必须要面对的。
赵秋林 终南山隧道设计总工程师中国铁建铁一院:
对这种特长隧道,像这种超过18公里的隧道,它会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你比如说安全问题是大家最关心的,那么我们围绕安全,需要涉及到它的通风、照明、监控,等等一系列问题。
解说:
这是为应对隧道里发生的火灾,所做的一个研究实验,当火被点燃后,隧道两边的消防水管便自动喷洒出水来,水很快将火焰罩笼,一分钟后火焰被扑灭了,这是一个普通的实验,像这样有关安全性的实验,谁也说不清,这些年做了多少。
陈忠明:
这么长的公路隧道,我们在设计的前期,专门立了一个防灾救援的课题,专门对这个长大隧道火灾的预案,火灾的救援方式和模式进行研究,我们现在里面配置的所有的设备,都是根据科研成果所配置的,我们根据研究成果,制定了142种预案,根据不同的情况下,发生火灾的处理办法。
解说:
火灾是隧道里最大的安全隐患,为此,在设计建设中防火就是第一个要考虑的问题,在终南隧道中到处都可以看到防火的设施。
记者:
在这个隧道里面,如果发现了异常的情况,比如火灾的时候,乘客或者司机他有什么方式进行自救吗?
A:我们每隔50米设置了一个消防拴和火灾报警按钮,司乘人员可以通过这个按钮报警,我们监控中心就可以知道具体的位置,也可以观察到他所有发生的事件,或者他可以通过我们前面这个紧急电话,进行报警。
记者:这就是一个报警的电话吗?
A:对。
记者:怎么通话?
A:就是进来之后把这个按一下,就可以直接说话。
记者:就可以和指挥中心进行通话了?
A:对。
解说:
有了这些防火报警的设施,发生火灾后人员、车辆如何疏散转移呢?
乔怀玉 陕西省交通厅隧道管理中心主任:
18公里长的隧道,一旦发生火灾以后,里面有相当多的车和人,火灾首先会把氧气吸掉以后,人就会缺氧气,同时大规模的火灾以后,烟雾浓度最大,整个是我们最担心,我们最关心,花了很大精力要解决这个问题。
解说:
这是连接两个隧道的车行横道, 当一个隧道出现异常时,这些横道就可以迅速地车辆和人员转移到另外一个隧道中。
秦钢 隧道车行横道技术人员:
一旦发生特殊火情的话,一些车辆人员通过这儿打开这道门,然后那边那个门在里边可以打开,从这边可以逃生到另外一个隧道去。
记者:像这样的连接这个隧道的通道,在这个隧道一共有多少?
秦钢:西线是28套,东线是28套,总共是56套。
记者:现在能不能给我们演示一下,外面怎么打开?
秦钢:好,我演示一下。
记者:就按这个开门按钮按钮,门就开了?
秦钢:对,这个门设计的是,5米高,6米长,它有个半开状态,就是为了让人先通过。
解说:
有了报警,灭火,逃生的设施,但是在火灾中,有时人很难保持清醒的头脑,做出正确的自救选择,这又怎么办呢?在终南山隧道里,装有392个监控探头,隧道里发生的任何事情,都会在探头同步传送到终南山隧道的控制中心。
冯西宁 陕西省交通建设集团公司董事长:
在隧道的每一个部位,都设置了安全设施,能够在最快的时间内,把火灾信号及时地传到监控中心,而且要切换到咱们的大屏幕上,有线电视系统就把它播送出来了,同时就启动了,咱们原来已经编制好的紧急预案,同时通知紧急救援中心,启动紧急预案,而且赶赴现场进行救援。
解说:
每隔125米就会出现一个监控探头,构成了设计公路隧道上最密集的公路监控网,隧道里的任何异常信息,在控制中心,通过计算机的智能处理,会同步送达到设在隧道口的消防救护中心。
记者:
这样演习多长时间才进行一次?
韩喜 隧道监控中心消防队:
这样的演习平时没事的时候,就是轮班的人,休息的时候,我们就展开训练。
记者:
每天都会有这样的训练。
韩喜:
这是最基本的训练。
解说:
隧道内有各种消防设施,按照疏散设备,隧道外有智能化的控制中心,能够指挥洞内的所有救护,而除此之外,为保证隧道的安全,对于特殊危险的车辆,还另有办法。
乔怀玉:
对高危险品的车辆,比如说炸药,比如说可燃气体,我们是拒绝让它进入隧道的,前面有两个安检站,拒绝进入隧道的。第二个方面是常规的一些,频率比较高的,比如说油罐车,这些一般性的危险车辆,我们采用警车或者是消防车,前后护送的办法,前后护送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不允许超速行驶,超速行驶容易出交通事故,第二个问题,就是不允许其它车辆穿插,穿插以后容易出交通事故,我们低速的把它护送过去。
解说:
1月20日,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车了,现在这里所有的工作,都将围绕着如何保证隧道的安全展开。安全的终南山隧道会让贯穿天堑的道路,顺畅长久。
主持人:
单洞18公里,双洞36公里,不仅要走得快,而且要走得舒服,走得安全,终南山隧道,可以说是创造了一个奇迹,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这个奇迹的背后,其实还有千千万万的建设者,他们的命运已经跟隧道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解说:
徐启平,中国铁建18局的职工,是参加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施工的千千万万个建设者中的一员。
徐启平 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终南山隧道指挥长:
我从94年来到现在,已经十三个年头,有12个春季都是在这儿过的。
解说:
老徐1994年来到这里,当时是参加西康铁路隧道的施工任务,建成了铁路隧道后,他又参加了秦岭终南山公路隧道的施工。
徐启平:
终南山公路隧道开挖的时候,因为断面比较大,再一个地表埋深比较深,高的深度达到1600多米,所以里面出现的问题,主要是高温、地热、涌水还有岩爆,洞内施工岩爆比较厉害,再一个通风环境比较差,环境比较差的时候,在三五米之内都看不到。
解说:
在这样的环境中,老徐从开工一直干到竣工。这期间,妻子女儿一直在天津,这儿则成了他的家。
记者:你有没有算过这13年的时间,你们三口人,在一起团聚的时间有多长?
徐启平:
这13年来讲,团聚的时间不超过5个月。
记者:是他们来这儿还是你回天津?
徐启平:
大部分是她们过来。
记者:你的孩子和夫人,看到你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一下干13年,你们怎么聊这件事?
解说:
在老徐的办公桌上,一直放着女儿的一张照片。
记者:这是什么时候的照片?
徐启平:
这是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
记者:
那时候你刚来这儿的时候。
徐启平:
刚来的时候。
记者:现在多大了?
徐启平:
今年都18了。
解说:
隧道建成了,老徐就要离开这儿了,现在他每天都要到隧道附近走一走,看看这个自己生活了13年的地方。与老徐不同,铁建十一局的李雪峰,今年刚28岁,他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这里。
李雪峰 中国铁建十一局集团终南山隧道工程师:
刚来这儿的时候,首先是一年的见习期做见习生,做见习生主要就是跟一些老技术员,跟着在现场跑,锻炼锻炼,熟悉一下环境,再一个就是,看一下基本的一些作业程序和工艺。
解说:
伴随着隧道的进展,小李从一名见习生已经成为了现在的工程师。在这儿当工程师,可不是件轻松的事儿。
李雪峰:
比如说这个角度,路缘漆的角度,还有黄黑间隔的间距。间距还有这种方向,这种角度,不能随意地刷,角度必须统一,再比如说这个砖的伸缩缝,有几公分宽,隔多少米设一个宽缝,伸缩缝,还有表面贴的平整度,还有最后贴好之后,看它会不会掉,要做这个黏接强度,这都属于技术上要管的。
记者:
隧道里面涉及这样小的大的,这样的事情能有多少,统计过吗?
李雪峰:
这个没有办法用量来统计,主要有需要的地方,就必须进行技术服务。
解说:
小李的家离隧道只有不到一个小时的车程。来这儿5年,他只带女朋友回去看过一次父母,而他则把自己的家安到了这里。
李雪峰:请进。请进。比较乱,也比较小,也比较乱。
记者:这是你的女朋友来了?
李雪峰:我的未婚妻。
解说:
小李的女朋友也在这儿工作,他们已经谈了三年多的对象,两个人早就准备结婚,可婚期却是一拖再拖。
李雪峰女朋友:
五月一拖到十月一,十月一又拖到元月一,元月一现在拖到典礼了。
解说:
1月20日隧道通车了,1月22日,小李他们就要举行婚礼了,这个简单的小屋就是他们的新房。
李雪峰:
房子虽然小一点,但是两个人能在一块儿,有这个缘分,两个人在一起在这个地方,也觉得时间过得不慢,也快着呢,觉得挺舒服的,相互照应着。
主持人:
为了建设这样一条隧道,这些建设者们整整花了13年的时间,中间克服了无数的难题,可以想见他们跟这条隧道的感情。现在小李终于顺利地完婚了,老徐也终于可以回家过一个春节了,祝愿他们幸福。
记得前两年我去美国的时候,美国的朋友建议我,一定要看看他们的跨海大桥,他们说那是一个奇迹,如果他们到中国来的话,我也会建议他们去看看终南山的隧道,我们可以还他们一个世界的奇迹。
好,感谢收看今天的节目,再见。
(责任编辑:曾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