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上游广西内河鱼类资源仍呈衰退迹象
新华网南宁1月26日电(记者张周来)尽管多年坚持人工放流增殖,但西江上游广西境内的内河鱼类资源仍在衰退。
据广西水产部门调查,上个世纪80年代广西境内西江中上游干流有1700多公里,流经20个县市,原有水产资源比较丰富,初步统计经济鱼类有近250种。
| |
“但最近几十年来,由于渔业环境的逐渐恶化,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许多主要经济鱼类资源已经难觅踪迹,鱼类资源呈现衰退的迹象。”广西科嘉养殖实验场场长、高级工程师林岗对记者说。
林岗分析认为,沿江地区鱼类的过度捕捞、水域污染和水工建筑都会造成鱼类资源的变动,其中在河道上拦江筑坝建设水电站对鱼类洄游繁殖产生的影响最大。
据广西水产部门调查,一种名为斜颌鲴的鱼沿江渔民已多年未见,只在去年捕获了1尾;黄尾鲴也极其稀少,今年只捕获了1尾。
近10多年来,广西渔业部门一直坚持在一些江段鱼类增殖放流。桂平市从1990年开始在浔江放流,多年来一共放流鱼种414万尾,使渔获量由1990年的286吨提高到2002年的4010吨。2004年至2006年全广西放流鱼种740万尾,其中曾经极为少见的赤眼鳟在放流江段的渔业资源增加十分明显。
不过,尽管过去10多年广西在江河放流的鱼类有17种,但放流的品种和数量依然偏少,放流的品种结构不合理,引进品种有可能导致外派品种入侵和鱼类种质资源的混乱,不利于整体鱼类资源的保护。
广西水产畜牧局水产专家李秀珍建议,当务之急是多方筹集资金进一步加大西江鱼类的放流增殖力度,遏制渔业资源衰退的趋势,同时放流的品种既要考虑多样性,又要考虑合理搭配,禁放外来品种及人工改造过的杂交品种,加大鱼类繁育研究,促进西江鱼类资源恢复和可持续发展。(责任编辑:徐艳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