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弗兰克的一家。
安妮·弗兰克的《安妮日记》已经成为德国纳粹暴行的有力罪证,这个小女孩在那个恐怖年代的遭遇揪动了许多人的心。最近,纽约的研究人员从当年的部分档案材料中发现了一批信件,这些信件都是安妮·弗兰克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在家人被关进集中营之前所写的。信件显示,为了使整个家庭摆脱纳粹的迫害,这位犹太男人做出了所有的努力,但这些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本报综合报道)
本报综合报道25日,总部位于纽约的专门研究欧洲犹太人历史与文化的伊沃犹太人研究所透露,在一年半之前,该机构从10万多卷与纳粹大屠杀有关的档案中发现了安妮·弗兰克的父亲奥托·弗兰克当年的一些信件。
该研究机构的女发言人凯茜·加莱格尔称,由于版权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该研究机构没有立即向外界透露相关的内容。
曾试图全家移民
凯茜·加莱格尔说:“我们已经查阅了所有与奥托·弗兰克有关的卷宗,这些档案文件表明,他曾经试图将自己的全家从当时的荷兰移民出去。”她还表示,今年2月14日的时候,该研究机构将会公布奥托·弗兰克信件的内容,同时公布还有相关的档案文件以及当时许多移民中介机构的移民申请记录。
凯茜·加莱格尔还透露,这些信件都是奥托·弗兰克在1941年4月30日至1941年12月11日之间所写的,收信人主要是他的亲戚、朋友以及有关的政府官员,而1941年12月11日正是德国向美国正式宣战的时间。
据悉,这些信件的内容显示,在进入集中营之前,奥托·弗兰克试图将自己的家人——妻子伊迪丝、女儿玛各和安妮以及他的岳母罗莎移民到美国或者古巴。然而,他试图带领全家逃离荷兰的努力最终还是失败了。
1942年7月,奥托·弗兰克全家开始躲进避难的地方,他们在那里呆了两年多时间,直至被德国纳粹抓捕,安妮·弗兰克将这些避难的生活都写进了自己的日记。
藏身处已成博物馆
最初,奥托·弗兰克的这些信件都由总部位于纽约的希伯来移民援助社保管着,它在1974年的时候逐渐地将包括这些信件在内的档案移交给了伊沃犹太人研究所。加莱格尔说,由于希伯来移民援助社的档案文件都来自于各个移民中介,奥托·弗兰克这些信件的真正来源可能将永远难以确认了。她说,大约在一年半之前,伊沃犹太人研究所的一名义务档案保管人发现了奥托·弗兰克的这些信件。
如今,弗兰克全家当年在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藏身之处已经被设立为一座博物馆,它的名字叫安妮·弗兰克故居博物馆。该博物馆的馆长帕特丽夏·博斯博姆表示,他们已经听说有关信件被发现的消息,但没有亲眼见过。博斯博姆还表示,他们赞成有关奥托·弗兰克曾经试图将全家从欧洲移民出去的说法。此外,他们对奥托·弗兰克选择的藏身之处也赞赏不已。博斯博姆说:“在二战爆发前,他将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条。”
《安妮日记》
《安妮日记》是安妮·弗兰克在荷兰被德国占领的两年期间写下的自我经历和其成长过程。青春少女安妮·弗兰克在生日礼物日记本上写下了“吉蒂”的名字,从此开始向吉蒂倾吐自己的心声,安妮以日记的形式记下了为躲避纳粹在密室里所经历的恐怖与孤独感。日记真实生动地记载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悲伤。1999年1月14日,当时的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签署了《安妮·弗兰克宣言》国际版,借以纪念20世纪死于战争和冲突的千百万儿童。
1942年7月,12岁的安妮和家人为逃离纳粹恐怖统治,躲藏在荷兰阿姆斯特丹一间仓库里,从此展开两年多的密室生活。“我经常心情沮丧,可是从来不绝望,我将我们躲藏在这里的生活看成一场有趣的探险,充满危险与浪漫事情,并且将每个艰辛匱乏当成使我日记更丰富的材料。”1944年4月5日安妮在日记里写道:“我希望我死后,仍能继续活着。”
安妮的日记从1942年6月12日写到1944年8月1日。起初,她的日记是纯为自己而写。后来,荷兰流亡政府的成员杰瑞特·波克斯坦从伦敦广播电台宣布说,他希望在战争结束之后,能收集有关荷兰人民在德军占领之下苦难生活的目击报道,公诸大众。他特别以信件与日记作为例子。安妮听到这段话,为之动心,于是决定在战争结束之后,要依据她的日记出版一本书。她开始将她的日记加以改写、编辑、润色,删去她认为不够有趣的部分,并且靠回忆增加一些内容。同时,安妮也保留了原始的日记。
父亲:安妮心中最伟大的人物
安妮崇拜父亲奥托,她亲切的称呼他为“皮姆”。(事实上在战后奥托接受媒体采访时仍然不知道女儿为何如此称呼他。)
在安妮的心中,父亲一直都是最伟大的人物。他公平且和蔼可亲,对待小孩子总是充满耐心和爱心——“将来我长大一定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安妮在日记里不止一次的如此下决心。
奥托后半生致力于宣传女儿的日记,他希望能完成女儿“成为一个有用的人,一个对世界作出贡献的人”的梦想。另外,他还致力保护曾经的“密室”不被政府拆毁。他办的安妮基金会为全世界数以千计的学校及青少年和平组织提供了帮助。
1980年2月,奥托·弗兰克去世,享年91岁。(本报综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