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难”,难在何处?我认为,大学生不像下岗失业人员那样在社会上“难”找工作,而是他们寻找工作的过程太“难”,在1月26日开始召开的政协天津市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天津文化用品商贸有限公司高级经济师胡国振就目前公众关注的大学生就业难提出建议。
据胡国振的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一是市场需求与毕业生结构的错位。一方面毕业生所学专业不符合用人单位需求,另一方面是一些大学生期望值过高,有的岗位不愿去;二是就业发展趋势与毕业生就业观念的差异。一些大学生的观念还停留在“朝九晚五”上,具有弹性特点的工作得不到他们的认可;三是招聘会鱼龙混杂。大量以营利为目的的招聘会开起来人山人海,场面壮观,但真正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多,既浪费了毕业生的钱财,更伤了他们的心。
为破解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题,胡国振建议主管部门、高校和毕业生从四个方面入手:
一、就业政策。一方面制定支持政策,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灵活就业。对有意建立经济实体、转化科技成果的自主创业者,政府和高校应给予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他们找到启动自主创业的“第一桶金”;另一方面,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如提高工资、提前晋职、提供深造及发展机会、工作期满自由流动等,鼓励、吸引大学生到西部、农村、基层等最需要的地方工作。
二、就业指导。对准毕业生的求职心态,高校大力加强毕业生就业观教育,引导他们结合自身特点,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客观定位,选好目标,多些务实,少些浮躁,扬长避短,有的放矢地寻找自己的就业岗位。
三、就业市场。政府部门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引导、规范各类招聘会,改善招聘会的软硬件环境,提高招聘会质量。坚决查处以虚假信息吸引招聘单位和欺骗学生的主办者,政府部门和学校应多出面举办一些专业性强的供需见面会,建立市场细分的、小型的、常设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四、就业观念。毕业生转变陈旧的就业观念,增强自立自强意识,积极参与新形势下的多元化就业,提高自身道德、文化、业务等综合素质,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培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独立工作的能力,积极成为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人民网天津1月27日电)
(责任编辑:车东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