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近日,哈市道外区南棵小区工地的6名农民工向本报反映,因为找不到包工头,近3万元工资无法要回,相关部门无法核实欠薪金额,他们有欠条也没用。22日,记者跟随他们到劳动部门投诉时了解到,从2006年9月至今,已有40多起这样的疑难讨薪案无法得到处理。
| |
农民工朱万富介绍说,他们是去年上半年到南棵小区工地干力工活的。朱万富在包工头王洪友手下干活,其余几人是当年5月由包工头李德成接手王洪友的工程后,跟着李德成干活。当时他们和两个包工头约定每半个月算一次工资,可直至工程完工王洪友从没给过工资,李德成也只给了一个半月的工资,如今6名农民工被拖欠了近3万元工资。
为了讨要工钱,朱万富等人多次找到王洪友、李德成,但是对方都以上层包工头没给他们工钱为由,继续拖欠工资。为了留下证据,朱万富等人让他们出具了欠条。后来,他们拿着欠条找到上层包工头杨高玉,得到的答复是他也没钱,并称找不到王、李二人,他不能承认这个欠条。朱万富等人被开发单位撵出了工地,只能租房暂时住下,边讨要工钱边找点活干。
22日,记者拨打王洪友和李德成的手机想与他们联系时,结果他们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包工头杨高玉也表示,因不能确定工人手中的欠条就是王、李二人写的,所以他只能等拿到工程款后,在王洪友、李德成在场的情况下给这些人付工钱。
哈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了解情况后也表示,因无法核实欠条的效力,他们目前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从2006年9月末至今,哈市劳动部门已受理了350多件农民工讨薪投诉案件,其中四分之三都没有欠条和合同,劳动部门只能对其进行反复核实,即使是这样,至今仍有40多件案件因无法核实而搁置。主要原因是发包商层层转包和拖欠工程款,加之农民工缺乏自我维权意识造成的。
劳动部门同时提醒,农民工在遭遇拖欠工资时应及早投诉,如可与欠薪者到相关承建单位进行核算,确认数目后再出具欠条,并由承建单位盖公章证明,以此增加欠条效力。(生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