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等九部委于2006年5月联合下发文件要求“凡新审批、新开工的商品住房建设,套型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下住房(含经济适用住房)面积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这一被业界简称为“90-70”的新政被视为是房产调控政策趋严趋紧的重要标志。
然而在建设部1月9日公布的《90平方米以下住宅设计要点(征求意见稿)》中,有关“90-70”房产调控政策出现了浮动的空间:根据各地气候和住宅楼层的差异,楼盘套型面积可以有一定的上浮空间,最高可到约107平方米。但就在媒体和公众针对这一《意见稿》尚未有机会发表评论之时,一日之内,建设部便以“不符合国务院办公厅和建设部文件要求”为由,废止了该项《意见稿》。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意见稿》须臾间的存废,联系到本源政策的来龙去脉,其间却反映出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
显然,“90-70”政策出台的初衷是为了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但遗憾的是,地方政府执行该政策的动力明显不足。这里面既有地方政府私利原因,也有政策本身的问题。一方面,地方政府与土地收益的经济利益关系非常紧密;另一方面,“90-70”政策在出台之前并未广泛征求地方意见,过于刚性的规定虽然严格,但是面临具体操作的困难。
或许正是基于这两方面的原因,建设部才会在征求意见稿中调整面积限制,使得90平方米的限制最大可能能够达到107平方米。但这样的自我矫正行为已经为时太晚。因为“90-70”政策早已固化为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决心的象征,一旦有些许变化,即会被公众误读为国家房产调控政策的变异,被认为调控新政已变为“温柔一刀”。由此,骑虎难下的《征求意见稿》才不得不甫一面世,便以风一般的速度消失。
事实上,针对过热的房地产市场,本不应当寄希望于通过一项新政就能够“毕其功于一役”。而建设部之所以成为民众瞩目的焦点,除了部门专职定位之外,其“高举高打”的行动与声势也成为民众理想的寄托。但是,具体到“90-70”政策的变迁,表明“行动与声势”同样也需要以“慎思与理性”为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