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初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中国军旅文学50年》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了。应该说,这是军旅文坛的一件大事。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能够体现民族风貌、振奋民族精神的文学艺术。
新中国50年的军旅文学,卷帙浩繁,而且由于种种原因,有相当的部分甚至已经从阅览室、图书馆和人们的记忆中消失了。为了保持史书的权威性和完整性,需要挖地三尺沙中淘金,从而以最小的篇幅浓缩最大程度的信息含量。这无疑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工程,无论就耐力还是智力而言,都是一次高强度的挑战,既需要一丝不苟秉笔直书的治史精神,又要有纵观全局驾驭历史的能力;既需要严谨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要有生动形象的艺术审美功底;既要有高屋建瓴兼收并蓄的原则和风格,又要有简洁洗练准确到位的语言表述。也正因为如此,撰稿者耗时七八年,反复征集论证,历经坎坷,数易其稿,终于成书,实施了一次对于新中国文坛戎装军团的高层次、全方位的检阅,完成了对上个世纪军旅文学的总结性梳理,可谓劳苦功高。
书稿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尺度,涉及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理论批评、影视文学和报告文学,对新中国军旅文学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宏观检索,对各时期、各领域、各流派和各种风格的作家、作品进行了微观剖析,时间跨度从解放战争末期到改革开放,分析的作品数千部(篇、首),评介的作家数百人……一言以蔽之,从1949年到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年来,但凡具有较高文学水准、有一定社会影响的作品和作家,无一例外地囊括其中。从内容上讲,系统全面,史料翔实,论据充分,选材疏密得当;从形式上讲,线索清晰,文字朴实,评介客观,分寸感强。从通常意义理解,这是一部精雕细刻出来的具有文学和史学双重价值的图书。
诚然,它的价值远远不止这些。它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在于,它引领我们踏进了一条百舸争流的长河,展现出军旅文坛的辉煌,并让我们浏览了大放异彩的群星。书中介绍的作家们,有的德高望重,如刘白羽、徐怀中、李瑛、白桦等,他们对于繁荣中华文学做出了值得尊敬的贡献,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真诚爱戴;有的年富力强,如李存葆、朱苏进、莫言、周涛、李镜等,至今仍然活跃在文坛上,挥动手中的笔,流淌心中的歌,为我们这个社会绽放着诗情画意;有的风华正茂,如周大新、朱秀海、裘山山、徐贵祥、柳建伟、石钟山等,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初,新作迭出,大有掀起新一轮军旅文学复兴高潮之势;还有一大批更年轻的作家和更新的作品,作为繁星共同点亮了新中国50年军旅文学的璀璨星空。我们在回望历史的时候,同样对他们充满了敬意。尽管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可能多数都无缘流芳千古,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可以照亮一个时代,或者照亮一片国土,或者照亮一座岗亭。总之,他们曾经照亮过,在中国军旅文学50年的长河里,曾经划过灿烂的一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