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
新华社北京2月27日电 加快劳动保障事业改革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不断加大就业再就业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劳动保障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2006年是我国实施新一轮积极就业政策的第一年,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新突破。据初步统计,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84万人,是15年来最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0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呈稳中有降态势。
“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经济增长与就业扩大初步形成良性互动,使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快进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说。
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10.7%,同时努力改善产业结构,多种经济形式共同发展,为扩大就业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2006年,我国积极就业政策体系和配套措施更加完善,内容更充实。通过改进减免税费和小额担保贷款措施,鼓励和扶持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提供定额税收减免和充实社会保险补贴措施,鼓励企业吸纳就业;提供公益性岗位和充实社会保险补贴措施,帮助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就业;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职业培训补贴,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
同时,2006年中央财政安排再就业补助资金251亿元,比上年增加42亿元,为积极就业政策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
各地因地制宜,积极主动开展工作,是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较快进展的重要因素。根据不同就业群体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推动工作,组织开展了再就业援助月活动、为农民工服务的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技能岗位对接行动等。
各地还结合实际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素质就业等,有效促进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进展。
在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推进的同时,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2006年,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取得了新突破、新进展,是近年来社会保险扩面征缴进展最快的一年。
一是各项社会保险待遇按时足额支付成果继续得到巩固。2006年全国共发放养老金5011亿元,其中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4421亿元,同比增长26.5%。在离退休人员不断增加以及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水平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下,全国已连续三年实现基本养老金发放无当期拖欠。
二是各项扩面任务超额完成。据统计,2006年底,全国养老、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8649万人、15737万人、10235万人和6446万人,这4个险种参保人员增幅均在1000万人以上。基金收入和结余保持快速增长。
三是稽核清欠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全国共对121万户企业进行实地稽核,涉及参保职工1亿多人。全国共稽核检查5项保险享受待遇人员4272万人次,查出欺诈冒领金额1.2亿元,追回1.1亿元。全国共清理收回企业欠费204亿元。
四是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稳步推进。截至2006年底,全国纳入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共有2833万人,占企业退休人员总数的68.8%。各地不断拓展社会化管理服务内容,加强退休人员档案管理,通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为退休人员报销医疗费用,部分地区还为移交社区管理的企业退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受到参保人员欢迎。
这位负责人还指出,做好劳动保障工作是一个长期的战略任务。2007年,将继续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全面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做好零就业家庭等困难群体的再就业援助工作;加快城乡统筹就业进程,统筹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新成长劳动力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等工作。
此外,还将继续推进做实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逐步扩大失业保险基金支出范围试点,积极推进被征地农民就业培训和社会保障工作试点,启动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同时,将建立健全基金监管制度,加大监管工作力度。(新华社记者刘羊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