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难再大也要解决好民生问题
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昨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说:“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
本报记者 张 倩 陈永君 为您报道 昨日,全国人大代表、省委书记陆浩接受《人民日报》记者专访时说:“困难再大,也要努力把民生问题解决好。
陆浩说,甘肃是个欠发达省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务都十分繁重。这几年,甘肃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于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民生,按照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确保每年都办成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解决了一大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解决民生先解决生产生活问题
陆浩说,解决民生问题,必须首先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随着经济体制的深刻变革和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部分群众的生产生活遇到了暂时的困难。对甘肃来说,贫困面还比较大,困难群众相对多一些。解决好这部分群众的实际困难,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当务之急。近年来,甘肃省围绕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在安排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上做了很大的努力。
连续三年对城市低保人员的生活保障标准每年提高10%,还相应地提高了职工最低工资标准、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职工伤残津贴标准。去年,甘肃省又集中办了五件事:一是在农村建立了低保制度;二是提高了农村五保户的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三是在城市低保人口和非职工人群中建立了合作医疗制度;四是解决了城镇零就业家庭的就业问题;五是解决极度干旱地区的人畜饮水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使城乡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
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
陆浩认为,解决民生问题,还要抓住扩大就业这一根本。越是困难群众,就业的能力就相对弱一些,越需要政府给予更多的帮助和支持。解决民生问题,还要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甘肃省将财力向“三农”倾斜、向基层倾斜、向困难群体倾斜、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优先满足群众的基本公共需求。甘肃将中小学公用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对公益性医院的床位补贴标准翻了一番,提高了财政对乡镇卫生院和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乡村医生的补助标准。同时,将57个县的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上缴省级财政的增量部分全额返还,通过省级财政转移支付每年给每个乡镇补助公用事业经费13万元。去年,省级财政用于支持“三农”、缓解基层财力困难、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完善社会保障的支出占到了财政总支出的45%以上,使有限的财力用在了刀刃上充分体现了公共财政的职能。
“解决民生问题,要把老百姓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情去办。”陆浩说,“老百姓在我们心目中的分量有多重,我们在老百姓的心目中分量就有多重。为老百姓谋利益,是我们的天职,做不到就是失职。”
让会宁百姓洗澡不再难
陆浩走进央视《新闻会客厅-小崔会客》话家常
据央视国际消息 “会宁确实是一个极度缺水的地方,基本上没有地表水,这首先影响到了百姓的生存。”3月3日晚上,在2007年两会特别节目《新闻会客厅-小崔会客》的节目录制现场上,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委书记陆浩语气凝重地说。
缺水导致人才流失
根据现场的另一组嘉宾,来自会宁的赵师傅介绍,他们全家用水量每天每人平均一桶。“我跟同学们说,我们家乡的人一生洗三次澡,出生,结婚以及去世。”赵师傅的女儿赵锐说,她的同学们都不相信这个事实。
不仅是生存,缺水同样制约着一个地区的未来发展。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像赵锐这样的新生代都选择远离自己的家乡生活。
“会宁的人才很多,但会宁的经济确实困难,他们回家乡我欢迎,不回家乡我也支持。”为会宁优秀的教育感到自豪的陆浩在提及人才流失问题时颇为无奈。
5月份起实施“三大工程”
一直以来,甘肃省政府在解决缺水地区的用水问题上做出了极大的努力。这就是陆书记口中的“三大工程”:提灌工程,淡化饮用水工程,以及最引人注目的“水窖工程”。
“水窖是老百姓的一个创造,我们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推广,已经解决了甘肃中部地区大多数百姓的用水问题。”陆书记说。以前,农村百姓没有钱建水窖,就是挖一个大坑,水的质与量都没法保证。但现在甘肃政府加大了投入力度。
赵师傅一家在建水窖时领到了政府发放的1000元补助,他买了水泥与钢材,一口气建了四口水窖。“我家里现在的生活水平算是小康了,还自己买了辆小车跑跑出租。”赵师傅憨厚地笑着说。
“这三大工程大概到今年5月份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工程完成后,大家洗澡都没有问题了。”陆书记高兴地说。
新闻资料
会宁县总人口5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5.8万人,占总人口的95%,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这里自然条件严酷,十年九旱,年蒸发量高达1800毫米,是降水量的5倍多。2003年10月以来,会宁县中北部15个乡镇连年持续干旱,受旱时间之长、程度之严重、范围之广百年不遇,灾区大部分群众地无收成、仓无储粮、窖无集水、畜无草料、灶无燃料。
|